我老家这边是传统制造业,偏机械重工。跟柳家情况差不多。
现在私营企业不自己投钱搞研发,政府的开发区发城投债自己投研发中心。近几年还投了制造中心,把所有好设备都集中一起,包画图设计和来料加工。甚至包工包料。设备还可以日租。
这样一搞私企私营工厂全倒闭了,寸草不生没有活路。
柳家那样纯私营的企业都不存在了。
剧里柳家企业也改股份制了,小柳儿给兄弟开信用证几百万的,没有过会自己决定吗?慢慢上市或者公有化是唯一出路。
反正都不是柳钧这么玩了。
看墓碑柳和钱年龄应该是比我们大一点,但是基本算同辈人。
举两个身边例子。
我们父辈,我老爸的好朋友,上一辈里面凤毛麟角的研究生,能力强,研究所辞职自己搞制造。就是跟柳家一样给央国企制造设备,头几年干的不错,举家和工厂一起搬到政策更灵活的广州想主攻出口,50岁不到肺癌去世。大女儿出国早,小女儿是我小学竞赛班同学,支撑工厂到现在,几乎三十年,每次联系她都不开心压力大,但是一直没有丢掉幽默感,喜欢自嘲。现在她家依赖一家车企生存。但是这些大国企和外贸不一样,利润极低内卷严重,不存在卡脖子技术。她的话说,就是像药品集采,技术保护不存在的。
另外一家,我的小学同学家小工厂,做的是没啥技术的钢球,还有个铸造厂,做马路上井盖什么的。也是开局好,后面被政府欠款。政府采购单给了另外一家厂子之后,他接手了自家没订单的工厂,没两年就都关停了,他说留了个空账户负责讨债打官司。这个同学是比较享福的二代,爱好不在工厂上,但是是独子必须接管。他说每年能讨回百万左右,讨债之余跳国标玩台球,过得也还行。感觉跟我们牛马打工人也差不多,心态可能还更焦虑一些。
对柳家来说,宋运辉这个角色很重要,因为他是稳定的甲方。如果没有央国企,这些私营小工厂从来都没有存在的理由。央国企大家也知道,权力只在一把手的手里,但是这个一把手,有时候是党委书记,而且要维持多年不倒,在同一家企业干。别人对柳家是没有用的。所以柳钧在制造业的成功,只能是偶然。
也许我比较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