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恺之明知不可为而慨然赴难,他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超然,正是那句“天地大德曰生”的最好诠释——真正的“生”,是民生的生,是生生不息的生,是让千万人得以觉醒的生。
杨恺之以自己的牺牲,践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人担当。在众人麻木之际独擎火把;他怀抱“向死而生”的勇气,跟随秋瑾“虽千万人 吾往矣”的脚步;他和他的同志们以生命为呐喊,要唤醒身旁那群麻木不仁的同胞。
剧中众生相恰是时代缩影:有苟且偷生者,有沉溺私利者。而杨恺之选择牺牲,选择流血,与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肝胆同辉。还记得林觉民的《与妻书》中吗?他的理想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深沉真挚的爱与天地永存。这些“不可为而为之”的身影,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坚硬的脊骨。
人总有一死。杨恺之以他的短暂生命证明:有些价值高于个人生死,有些星火可以燎原,有些呐喊可以唤醒麻木的人,有些生命的光亮能穿破历史长河。
杨恺之以生命昭告世人:真正的生,是在苟且盛行的时代活出人的气象,在利己成风的荒原成为挺立担当的脊梁。中华民族历五千年不衰,正因总有杨恺之这样的脊梁,在至暗时刻以骨为薪。
天地大德曰生。方死方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