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我肯定给满分。无论是作品,演员或是人物,荧屏上的秦川,抑或是刘忠义本人,我都是给满分。已经足够好,很难再被超越。真实、接地气、富有理想和同情心、有使命感、有能力、有韧性…还能如何?
今天早上,看完最后一集,我和先生都落泪了。无论从哪个视角,他们做得都足够好。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就是秦川对人性的困惑。
他说,白银案的罪犯,令他有了 PTSD,也令他对人性产生了怀疑,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残忍的人。
做心理工作有些年了,接触过不同流派或是理论。有说精神疾病是天生的,如同罪犯的诞生。我是持不同看法的。我认同,基因因素固然有,但成长的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对我帮助最大的,是 Erikson’s Stages of Development. 孩子一出生,甚至在母胎里,就在感知这个世界。0-2 岁甚至奠定,他们对这个的善意或是敌意。
我对一切的罪犯的同情,甚至是理解,来自我的人生阅历,后来自然是我的工作。我曾经看过不少战争片,尤其是二战片。“朗读者”等影片,包括它的小说,让我对纳粹群体或是个体,有了进一步的感知。谁都不是天生的罪犯,包括希特勒。我还去看了希特勒传记。三大本。
是的,同情和理解不代表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或是,他们就不为此接受惩罚。但如果不能从根上去感受,去认知,去行动,去避免,这个世界永远太平不了。
我在中国做过若干年,反对虐待儿童的工作。纯义务的。起初,我不理解那些家暴乃至虐杀儿童的亲生父母们,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有着或许更悲惨的童年。我认同,若想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必须要善待儿童/未成年人,善待一切的弱势群体。
看那个白银案罪犯,他的祖上或许还是名门,他幼年曾被父亲严厉管教。他其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内心很骄傲。只可惜,太穷了。 说是他妻子生孩子时,吃得最好的,是邻居送过来的两个馒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让老百姓过这样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我是民主党的拥趸者。不是每个个体都有能力自力更生的,尤其是那些幼年的孩子。
扯远了,回到主旨,什么是人性?我以为,本质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后来成为不一样的彼此,我还是认定,是在他/她成长的路上,遭遇到多少的善意,包括来自父母的。还是,他/她必须什么都要自己去挣?包括被尊重和被善待?
从这一点上看,我是很不认同,秦川拒绝看守递牛奶给罪犯。那你为什么要带去呢?哦,你才是那个生杀大权的定夺者。他必须要表现出忏悔,才配喝这个牛奶。以白银罪犯的人格特质,He can never be shifted or reshaped by being treated that way. 从这一点上看,困惑着人性是什么的秦川,其实是不懂人性的。
但影片最后,又开放性的,给了那个杀死警察的罪犯,宽恕和原谅。这是令我动容的,令作品,也是人性得以升华。
非论文,一点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