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开场说的是上海90年代左右的故事,和我经历的那个年代相去甚远。首先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穷,我爸妈那时每月工资每人也就2百多,一般家庭根本拿不出上万,那时改革开放,那些刑满释放,和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可以申请个体户执照,然后有些人就去广东福建批发来一些走私服装,摆摊零卖,挺赚钱,开始有万元户这称号。证交所也开始建立,但你说股票上赚到大钱的有没有?很少,也就后来出了个杨百万,其实当时有个机会老百姓是可以发财的,开始时市场上的股票发行很少,因为要买的人多,股票少,当时新上市的股票,就用买股票认购证,再抽号的形式来认购。但有段时间股市跌,认购证没人要买,很便宜,没多久认购证飙升十几倍,是有人买认购证发财的。
那时候在外面混的打桩码子,是不穿西装的,开始大多穿军衣军裤军棉衣,也有穿绸缎面料的中式棉袄,后来九江路兴起,开始穿毛料裤,名牌体恤衫,名牌运动鞋。
那个时代发财不容易,但也是有靠金融,靠贸易发财的一些人,如郭广昌,吴征,农工商一批人
做饭点发财的主要在 黄河路,乍浦路,如小南国,黄鹤楼,阿毛炖品的毛玉萍和周正毅
服装业个体户没什么做大的,赚些钱的个体户大多吃喝嫖赌,钱又送回去。
象繁华那样跟一个老法师说买哪个股票,卖哪个股票发财的,完全胡说八道,如果那老头知道如何做外贸,带阿宝做外贸,发财还有些可能。
有些人发财的第一桶金都是女的去日本卖肉,男的去日本做苦力,赚出来的
当然后来房子大涨,是帮老百姓变富的最主要的原因,那时我记得95年内环线的房子,房价是2千多人民币/平方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资进入中国,上海的美欧,日本,台资,港资开始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