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集没看,先留着,很珍贵,慢慢赏
这两集的高光对我来讲是几个瞬间的眼神。太子在听到他苦等十年的帝梓元终于要下山时眼里突然闪现的亮晶晶的光。那绝对是他爱的样子啊。他是真不爱安乐,只是观赏她。还有安乐调戏他你也分点爱给我时,他被击中一样第一次出现的若有所思和迷茫。心动了吧,一定是心动了吧?心动了就要开始虐啦。
韩烨最牛的就是眼神戏。身上看不到半点温客行的影子,温润内敛,肩负家国重任,活得隐忍辛苦。然而每个镜头的眼神都有深意,他不用说话,你绝对不会理解错他。高冷不面瘫,很多细微的小表情非常灵动。
还有一个我很讨厌的小配角,小侯爷,估计以后看不到了。那双眼睛不知道怎么长的,并不丑,然而一看就又贱又横,让人望而生厌。虽说惹人烦,但觉得在反派的路上会有所作为,祝好运。
这剧到目前为止给我爱情轻喜剧的感觉,看起来轻松,男女主极限拉扯,节奏掌握的不错。
洗把脸吧太子
看到篇文章,觉得写的好好,贴来给喜欢优美文字的朋友看看。
《安乐传》5-6集 十年空负西楼月
审古奇善是太子第一次怒形于色,震慑全场。太子至柔至刚,平常不露峥嵘,实际上内心有猛狮的力量。可以想象他将来朝廷亲贤远佞,国土日月清明的盛景。
如果说黄浦身上有古中国文人的气节,太子韩烨则有圣人风骨,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是最理想的君王。舞弊案后,他和他父亲之间那段谈话显示了父子之间在为君之道上的差异。嘉宁帝深谙制衡之术,是那类常见的圆滑世故善于和稀泥的皇帝。相较于其父,韩烨锋利纯正阔达坦荡。他魂系家国情牵黎民,嫉恶如仇决不妥协。这也是韩烨能在婚事上违拗父亲的原因。不是皇帝真被先皇遗诏缚住了手脚,而是他知道自己儿子性情刚烈,宁折勿弯,他只能徐徐图之。他对韩烨的宠爱就表现在这种带有委曲求全的忍让上。肯定还有别的考量,比如可以彰显圣恩浩大。但帝梓元是他心头之刺,他决计不会让太子得偿所愿。
韩烨是非常孤独的。他身边温朔是调皮小孩,吉利是奴仆,以为是故交的洛对他并无真心。我想,他对洛的信任不是因为洛上交了帝家宝剑,而是在重视实证的他看来帝家谋反证据确凿,洛实为弃暗投明。从他的道德观看来洛没有理由再次泥足深陷。他现在越是觉得帝家谋逆为真,真相出来时他的痛楚就会越大。在安乐面前他更孤独了。她越是冷酷无情地入侵他的精神领域,他就越加思念故人。所以当圣旨猝不及防地降临,他的脸上出现了难以置信的真正的欢愉。而面对任安乐的揶揄,他又有实实在在的愧疚。对自己有着极高道德要求的韩烨,这一生都很难有彻底的无忧无虑吧。
审古时说到哪位官员不是从科考一步步走过来时,突然看到安乐的表情,他不由得一顿方才继续说下去。太子当然有不拘一格的时候,不然也没有当年帝梓元的刀下脱险了。他的变通来自他的宅心仁厚。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他非常清楚。还有得知梓元可下山时的喜悦以及面对任安乐表现出来的愧疚,非常流畅合理的情绪变化。喜欢看龚俊演戏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演戏不带匠气。很怕看那种起范儿的表演。演员端起来的刹那我已经出戏了。还有提过几次的逻辑性,人物情绪的递进转变一定要和情节发展一致。花絮里听到过几次龚俊提“这是第几集的戏”、“我们才认识第几天”等等。他脑子里的时间轴好清晰,对角色有强烈的责任感。
故人将携陌生的面孔而至,他可知道这十年烟雨等待只是一场痴心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