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康熙看的很准,知道治河是大工程,不是太计较一时得失,不过他也需要看到一些成果来为治河正名。
所有跟帖:
•
康熙是个务实的皇帝,亲自去治河现场察看三次。以后乾隆皇帝也一直仿效康熙,多次南巡江南
-八贤王-
♂
(155 bytes)
()
12/01/2022 postreply
19:06:25
•
有大才的人多数有傲骨,高士奇那样的很少,受过传统孔孟教育的就更少。
-shamrock100-
♀
(0 bytes)
()
12/01/2022 postreply
19:14:13
•
所以帝王更愿意用听话的小才,或者取其偏性善利用之,像于振甲那种
-shamrock100-
♀
(0 bytes)
()
12/02/2022 postreply
06: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