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这篇讲的是建筑,很涨知识,推荐!

来源: 白色非色 2019-07-01 18:22: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677 bytes)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寻找真实长安
櫼栌落 发布于 2019-07-01 01:25:53 投诉
阅读数:27万+

??       马伯庸老师的《长安十二时辰》终于上线,目前已更新到第12集,对比该剧所强调的剧情、动作、服饰、道具来说,客观来说,建筑算是比较弱的一项,观众关注讨论也不多,剧中也可看到明显的囿于经费,建筑上细节有点力不从心,但好在对里坊的轮廓和形态有个大致交代,还是不错的。

       其实剧中也不乏亮点,集中说一下(不然估计也没啥人发现)。

        先来张终南积雪。

      一、长安城的排水沟

西市坊墙外水沟西市坊墙外水沟

        剧中的黄土路面和排水沟很写实,长安城和所有北方古代城市一样,路面既未硬化,也不是完全的平地,而是由六道黄土梁“六坡”把城内分为高低不平的带状空间,长安城特别是城南时有“深数丈余”的积水,城北“京兴道坊一夜陷为池,没五百家”,再加上长安城上百万人口,排水明沟就成了城内极为重要的工程,基本每个里坊内外、横街、十字街等路两侧都会有排水明沟。

 

       坊墙下的水沟看出来导演很用心,需要提醒的是遗址中水沟一般距坊墙1.5~2m,剧中太近了,墙都沁了。

 

西市水沟西市水沟

       西市的水沟情况比较复杂,由于有多个路面地层,故水沟情况也不一样,其中早期路面两侧的水沟仅宽30cm,土壁半圆形截面,据地层遗物分析,这层路面及水沟一直用到肃宗,即天宝十五载之后,而像剧中这种砖砌水沟则属于安史之乱后的晚期路面层,对比早期,肃宗后的西市水沟不仅拓宽到了1.2m,深0.65m,而且沟壁、沟底都包了砖。十二时辰剧情发生时间是天宝三载,故当时西市水沟实际情况是30cm小土沟,但是剧组还原了典型的长安砖砌水沟以及水沟上的石盖板(小石桥)还是很惊喜的。

       

西市遗址西市遗址

       

西市博物馆里十字街水沟上的小石桥西市博物馆里十字街水沟上的小石桥

        根据西市的发掘报告,店铺和水沟之间是两米左右的人行道,这个在剧中也感受到了。

二、长安城的楼阁

 

       熟悉唐代建筑的一般都听说过《营缮令》,最早是唐开元二十七篇令之一,原本不存,文宗太和十六年敕书引用过,证明律令沿用很久,其中有一条:“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很直接的规定了民间不得起楼阁,后大历十四年,唐代宗又敕文:“诸里坊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

 

 

       但《营缮令》作为唐令中较为次要的律令,约束性到底几何难说,城中官员、豪强府第有楼者应该不在少数,如河间王李孝恭子李晦“私第有楼,下临酒肆。”《太平广记》里有“食店张家楼”,天宝中,举子入京应试,落第者也“多会于酒楼”,在后来相关律令普遍崩解,坊市制松动的大背景下,西市理应有很多经营性的楼阁,但应该不至于满街鳞次栉比的程度,毕竟唐政府还规定“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这种较为详细的禁限,建楼活动想必也不至于全无顾虑。

     结合时期,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西市楼阁高低错落的景象应该也较符合实际。

 

三、市门、坊门

 

       市门、坊门我之前说过,应该算是剧中考据最多、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虽然坊门本身未必是这种类型,但是作为唐式建筑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

       楼门本身形象应该与敦煌壁经变图中大量这种重阁形象有关。

 

       楼门的彩画即是所谓“铁石丹素”,众所周知现在仿唐建筑流行素木盒子,直接上清漆而不用彩画,故像这样真正做了朱白彩画的还是挺下功夫的,而且结构端头都进行了刷白,也和文物资料对的上,彩画最大的亮点应该是雁齿板,节愍太子墓楼阁图里就是这种,剧里应该是第一个复原这种唐式雁齿板彩画的,这种小细节足显功力。

       建筑本身开间、柱高比例也很匀称,确实下了功夫,结构上,下层心间还作了双蜀柱,这个细节很精彩,一般多见于关中唐代建筑形象,如大雁塔门楣石刻,也是从没见人还原过。

      值得赞叹的是剧中几乎所有的栏杆都比较唐,严格遵守唐代寻杖栏杆中间不用望柱间隔的时代特征,而且用了比较多的寻杖绞角造,显得古意盎然。

       这几个楼门如果细究的话毛病也有,但总归在细节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四、靖安司的乌头门

       乌头门是唐大型府第外重围墙上的门,唐令“五品以上…….仍通作乌头大门”,靖安司的这个乌头门形象非常好,几乎与敦煌431窟院落图的乌头门一样,且门扇都是直棂板门,好评。

 

           送大家一只气pupu的大司仪。


五、靖安司的崇屏

 

       崇屏(影壁)这个细节也不错,唐代多“门有崇屏”,从记载及图像来看唐代府邸宅院一般大门直冲堂屋,而不是像北京清代四合院一样大门在一侧,故门内用屏风墙挡一下,唐代宅院影壁屏风使用的频率很高,材质的话一般似也多为夯土,基础则为“炭灰泥”用以防潮。

      不过靖安司的这个屏风墙是在门外,唐代习惯设在门内,但作用大概也一样吧。

 

 

六、靖安司的水井

 

          这个井架很好,这种八角井沿、井架的文物资料,貌似只有仁寿宫水井遗址是这样的,井架复原是杨老方案,井亭简化了,台明看着也是的,四周一圈存水槽很巧妙。

 

 

        最后考下大家,林相府取景地在哪,左下角建筑真实名称、设计者是谁?第一个回答对的就送个小礼物吧。

       剧组很有眼光,林相府这组建筑远看观感确实很好。

 

 

         总的来说,相比别的剧,这部进步确实很大很大,整个剧正在向真正的历史靠拢,氛围也慢慢有了鲜明的时代感,瑕不掩瑜,希望以后这类考据清晰的剧越来越多。????

所有跟帖: 

谢谢!看完剧再可以看看科普文真好!然后又回去重看一遍。赞 -枫林听雪- 给 枫林听雪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9 postreply 07:31: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