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条微博里面,我并没有贬低迪玛希的意思。那条微博里从论述到解释,说的明明白白的。而且我只是针对这一场的表演给我的感受而言,尤其是艺术审美这种不可量化的感受,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我表达的并不是【我喜欢A而不喜欢B】,而是【ABCD都很好,但我更喜欢A】的意思。
另外关于“技术太好了演唱就没有人味”这一句,我承认是我表达不完整,引起误会请见谅。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这里有几个需要明白的关键词(语言声区、非语言声区,人性化表达、极端化表达)
人类在发声的时候,越接近语言的声区,情感表达越人性化,越远离语言声区的发声越极端化。语言声区是我们的常态声区,而远离语言声区的表达一般会用在非常时刻,例如惊恐的尖叫,或者在语言声区不足以发泄的时候也会有极高音的使用来达到刺激或警醒。于是歌唱的时候是遵循这一逻辑来使用我们的人声。没有人会用极高的音来讲话,就是这个道理。关于迪玛希,他的高音是我们所有声乐爱好者需要努力学习的技巧。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表达情感最好的区域并不在极高的频段,极高音部分可以用来刺激观众的听觉和大脑。所以我才认为迪玛希放在一个组合里,最好的角色设置是扩充和声、贡献音色、展示过人的音域,而情感表达的任务可以留给其他声部。
而在这一场中,迪玛希也有大量的中音区的演唱,我也已经给予赞美与肯定,那么只不过我更喜欢阿云嘎的部分。这个想法和表达我觉得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没有争论的意义。周一了,大家好好工作学习,别耽误正事儿,好吧?
-只好关闭前两条评论了。有理解能力的同学们,我敬你们一杯!不理解的,我敬你三杯,祝你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