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导演 孔笙 黄伟 采访。孔笙直言:“王凯这次的细腻确实让我没有想到。”
https://new.qq.com/omn/20190103/20190103A0GOEG.html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大江大河》作为北京卫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体现着北京卫视一贯坚持的“温暖的现实主义”的价值追求。有网友评论,“其实现在的电视市场缺少有营养的现实题材剧目。重读中国现代史,了解最不容易的一代人,从这个角度讲,《大江大河》不只是回顾,更是拍给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说,《大江大河》不止是对历史的回顾与再现,更在深层次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近日,《大江大河》的导演孔笙、黄伟接受了BTV的独家专访,就该剧幕后的故事,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与思考。
导演 黄伟
两大导演强强联手
合作默契“让剧好看”
《大河大河》由导演孔笙和黄伟联合执导,被网友爱称为“孔萌萌”“老顽童”的孔笙,屡获“白玉兰”最佳导演、“飞天奖”最佳摄影、“金像奖”最佳剪辑等诸多重量级奖项。他执导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父母爱情》等作品至今仍在电视上不断重播,在观众眼中,“孔笙就是精品的保障”。在豆瓣网上孔笙8分以上的作品有15部。《大江大河》凭借8.9的高分被誉为“2018年度剧王”,面对《大江大河》如潮般的好评,孔笙表示作品获得观众认可固然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但他仍然冷静且谦虚,“我们不说良心剧,就说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认真态度,这个好像是我们正午阳光各个团队都很坚持的一件事”,“评分有多高都是后来的事情,我觉得在开始创作的时候这种认真的态度非常重要。”
导演 孔笙
黄伟导演作为“正午阳光”的导演新面孔,《大江大河》是他加入正午阳光后的第一部作品。他之前曾担任过电影《天下无贼》、《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多部作品的摄影,还凭借电视剧《白鹿原》斩获“白玉兰奖”最佳摄影。回望25年的从业路,黄伟满怀赤诚:“每部戏、每个人都给我很大的帮助,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其中“一位是池小宁,已经去世了,他教会了我很多技术。一位是张黎,他教会我很多方法。这两位恩师对我至关重要,他们给我提供了巨大的能量。”
导演 黄伟
在执导《大江大河》之初,黄伟就与孔笙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用最朴实、最真实的一种表现手法去阐述这部戏,这个在拍摄之前做了统一。所以大家现在看来这个剧在影像风格上是很统一的,这是在前期做了讨论的。”两位经验丰富、志趣相投的导演默契合作,带来了1+1>2 的效果,如孔笙所说:“一是我们俩比较默契的,都是摄影出身,对画面、对镜头的把握上有一种契合。另外,他也会从他的专业上,包括他在张黎导演那边一些好的东西带过来,也是所以我们对他们的创作和工作方式还有一些特别想学习的地方。这次和黄伟导演是一个很愉快的合作。”
据黄伟介绍,两位导演有分工也有交叉,创作的碰撞与融合让《大江大河》兼有新鲜的活力和丰富的层次。“我们在各自的空间里再去对每一段戏有不同的阐述,这恰恰能带给这部戏一个既比较和谐又有所不同的这么一种气质,这三个人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碰到不同的事情,它其实用很难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手法来去阐述,那么正好我们用在大条件下相对统一的方法和每段戏不的处理方式,反而让观众看着更轻松一些,更能进入到剧情。”
“怀着致敬的心情拍”
作为时代“亲历者”更要“抠细节”
孔笙是出了名的“细节控”,“正午阳光”团队更因其严谨的创作态度被观众称为“处女座剧组”。《大江大河》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如何还原时代质感、营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成为两位导演最先需要面对的难题。孔笙感慨:“因为它离我们太近了,也就是40年前、30年前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些清晰的记忆,所以我们的主创人员、制片这边,都是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致敬的心情去拍摄。当然拍摄的要求会要求更高一点。确实是我们团队对细节的要求比较严,像这个戏就会要求更严格一点。”因此,“我们也确确实实是拍的挺辛苦,这个戏也算是比较烧钱的戏,因为有些场景确确实实是需要重新搭建,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就是四十年前很多的场景都是找不到的,村子是重新搭建的,整个一个工厂的大厂房里我们搭建了很多的工厂里的家、工厂里的办公室、会议室。”
导演 孔笙
除了场景,导演对道具和服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童瑶回忆,连女演员扎头发的皮筋样式、怎么扣扣子等细节导演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此“烧钱”费时又费力,一些细枝末节是否有揪住细抠的必要呢?孔笙对此有着坚定的看法:“我们拍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希望观众能够认可它,而如果你拍的不像或者不是那个年代,这个戏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所以我们就特别想让观众都能够记忆起那个年代的事情,还有一种很亲切感。我觉得这可能比你编织一个特别的情节还要起作用,因为它会很感人。”
导演 黄伟
黄伟认为搭建实景和顺拍对演员表演也大有裨益,因为“能够给演员提供一个更流畅的人物的走向,他可以从当初一直走,最后走到故事的结尾,那么这里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在他心里上都能有一个很强大的支撑”。黄伟在拍摄过程中还亲自淘了一些道具,像剧中1977年10月21日的报纸、寻建祥的录音机和磁带。“我和孔导用自己最真诚的那一面,用最专业的这种手段我们去阐述这部戏,相信观众应该会看到。”《大江大河》首次启用了变形宽银幕镜头,将画面比例从原本的16:9变成了现在的2.66:1。加宽后的画面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更好的还原年代氛围并刻画细节。“现在观众家里的电视都越来越大,对宽屏的障碍变小了。”在孔笙眼里,新的技术手段不但是创作的载体更是态度的体现——“我们采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是表达我们对这个题材和对这个戏的态度。我觉得关键还是一个态度,就是我们是认真对待了我们所做的《大江大河》这个项目。”
《大江大河》一经播出,这部剧与众不同的正剧气质和细腻真实的观剧体验立刻被观众注意和喜爱。“和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状态真一模一样!”“这个搪瓷缸和脸盆我爷爷家里还有。”观众们与剧中人物相似的生活记忆纷纷被唤醒,甚至有细心的网友找出了文件、报纸、标语等种种小道具分别对应的历史年份。
创作要“以情感人”
“相信观众的审美”
“改革开放这个题材,我觉得它应该是有观众的。因为它就在我们眼前,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是有目共睹的。”孔笙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他认为年轻观众喜爱《大江大河》这种厚重题材的主旋律剧并不是意外,改革开放对于现在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黄伟被问及是否会担心因题材限制了收视群体时表示:“我好像没有过多的考虑过,我们在创作初期是希望通过这部戏,让我们这些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有一种回忆,让年轻人对那段时间有一种缅怀,相信大家都会愿意看《大江大河》这种电视剧的吧。”
导演 孔笙
在孔笙看来,不同的类型题材也有着共通的创作方法,“我觉得在创作方式上、创作方法上和创作的一些过程中,追求的东西是相同的,并没有特意地把它区分题材类型。我觉得人物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都很重要。”孔笙回忆《大江大河》的创作历程,对故事、场景、人物、感情都有一个共同要求,那就是真实。“人的真情实感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戏,把故事讲好,把人的情感展现得更真实一些,大家就会接受。”“这几个演员都是特别用心,宋运萍的几场戏,当时我在现场被感动过好几次,包括王凯和杨烁那两场哭戏,真的是非常动人,他们的情感真的是很真诚的,我在监视器前也是忍不住要掉眼泪的。”
导演 黄伟
《大江大河》因为人物关系线多、矛盾复杂多变,剧情烧脑,“小雷家村”线和金州长线分别被观众戏称为“村斗”、“厂斗”。黄伟坦承:“其实我们想表达的并不是一种明争暗斗或者说是尔虞我诈,其实是在那个时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工厂里所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我觉得不存在斗争,实际上所有人都在为金州厂的命运做思考,只不过可能出发角度不同。”导演也希望借助改革先行者们的奋斗历程,对当下的年轻人有所触动、有所启发。“宋运辉的经历其实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意义的,我觉得那个年代年轻人他的矢志不移、他的坚韧不拔,其实是对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都可以有参照的地方吧。”孔笙也强调,《大江大河》“整部剧整体格调是积极向上的。”“我觉得传达向上或者正能量的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不要总是把阴暗面给大家看。”孔笙补充道,“我觉得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国家不停地出现新鲜事物,这些事很让人兴奋,这是这部戏想表现出来的一个点。”
题材厚重、视角广阔、立意深远,镜头优美细腻、信息量丰富,人物饱满,情节曲折,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主旋律题材剧,会不会因形成一道无形的“审美门槛”而让一些观众难以接受呢?“我觉得我们一直是相信观众的审美”孔笙的回答依然冷静且客观,他认为追求艺术价值与兼顾观众审美其实并不矛盾,影视“百花齐放的状态”对于创作者和观众都是好事,“我们是想往好里去做一点,但其实不是做‘阳春白雪’,我们也是希望做的更大众一些,但是希望在大众的基础上往高要求、高标准里做一点。”
“王凯的细腻让我没有想到”
“我喜欢戏里的每一位演员”
谈起与剧中演员的合作,两位导演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孔笙透露《大江大河》选角依然遵循了“正午阳光”的一贯要求:“首先是合适,要有合适的外型、合适的形象,第二原则是态度,喜欢和我们一起来完成这样一个作品,能认真去做,我觉得我们在选择演员上还是成功的。”
导演 孔笙
王凯和杨烁都与孔笙导演合作过多次,孔笙直言:“王凯这次的细腻确实让我没有想到。”最开始孔笙认为宋运辉的性格设定相对起伏小,没想到王凯用自己细腻丰富的表演,赋予了人物成长更深刻的内涵。“王凯后边的戏大家越看会觉得他的那种细腻会体现出来,这种小小的细微的东西会很抓人的,而且很有魅力”,“王凯他自己很有设计感,宋运辉从青涩到成熟,一步步当科长,当处长,宋运辉的变化是一点点的都能看到的。”“王凯把这个角色阐述得很真实”,但有人认为宋运辉的职场之路像“爽剧”,黄伟认为相比收获结果宋运辉艰难成长的过程更为有意义,“我们是站在宋运辉角度上去亲身感受这段历史。作为一个年轻人从学校出来,步入社会走进工厂,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我们要表现的,至于最后让观众感觉到爽或者怎么样,这是人物成长的过程。”
杨烁曾评价孔笙是“他演艺事业上的父亲”,在孔笙的印象里“他就是那种比较像个复员军人那样雷厉风行的样子,我觉得他在我脑子印象里就是这个样子”。除了形象相似,孔笙称赞杨烁在表演上也“完成的确实很好”,据导演透露杨烁为了出演雷东宝“还给自己加一个小胖肚子放在里边,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胖,这些都是演员自身的努力。”
导演 黄伟
饰演杨巡的董子健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黄伟评价说:“子健这孩子,其实他很聪明,他刚刚到剧组的时候是有一些紧张,主要因为拍电影和拍电视剧,毕竟在现场的操作上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孔导给了他很多的鼓励。”后来董子健“演得真是非常好,当然这还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孔笙更是放话,“后面的杨巡会很有彩儿,大家往后看吧。”
“我们剧中每一位演员都很生动地去阐述了他们的角色。每一位演员,小到一个群众演员的角色,配角、主角都是一样的,他们都非常努力。我喜欢这个戏里的每一位演员。”在剧组工作是一份苦差事,为了让大家能轻松一点,孔笙会在现场有意识的带领大家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客串一下,“其实拍电视剧是一个挺苦的差事,所以我有时候在现场会有意识的带大家玩一玩,开心一下。”
据了解,《大江大河》第二部的剧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第二部将由黄伟独立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