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搬来的,詹青云的辩论。

来源: 2018-12-01 09:12:5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作者:覺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212209/answer/5432097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方在跟我们讲的,是做能者的价值,是你该努力成为能者的价值,和你应该积极进取去多劳的价值。可是能者多劳这句话是在讲责任,能者就有多劳的责任,这是两件事。

您方说,能者有的时候就是自然而然的多劳。自然而然,比如说,熊浩学长,他的眼光就更高,比如说范仲淹,他就有更高的境界。这是他们的境界,我们要肯认他们的了不起,而不是这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也不是因此就要求当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做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选择穷则独善其身的时候,我们就指责他们。就像你选择在这个舞台上尽你所能地战斗,这是你热爱这个舞台,你从中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不一定要背负上这种责任。如果有的人选择了,他太累了,我们也理解这种选择。这才是能者多劳今天在聊的话题。

好,我们退回一开始奶茶为我们设定的讨论方法,就是这句话被不同的人说出来,其实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坑看的是怎么说。我们聊一聊这个社会当中,事实上是怎么在用这句话的。感谢奇葩说这个节目,一录录了好几个月,在这几个月里,其实我生活里也有了一些成长,比如我最近一个月,开始上班了,做了一个律师。然后我的生活节奏就只剩下了一种节奏,就是很忙。像我这样一个刚刚入职,什么都不会的律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11点,然后我的同事们,随着能者多劳的进程,他们要工作到半夜两三点,有的人早上五六点。然后我们就有一个深深的困惑,我们律所怎么就不能多请点人呢?你说能者多劳,就是我们这些幸运的找到了工作的人,有没有能到就是茫茫人海中那么多从法学院毕业而又失业的人,就没有几个人能跟我们分担痛苦并肩作战吗?同样一个专业毕业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忙到生活中只剩了工作,有的人始终没找到工作(笑)。

就是这个社会出现如此两极的现象,不是因为它合理,而是因为它划算。大公司们算了一笔账,我请一个人,给他1.5倍的工资,让他干两个人的活,要远远划算过,我请两个人,给他们合理的工资,让他们干合理的工作。所以为什么要提倡能者多劳,因为我招聘一个人,培训一个人,把他变成熟练工可以用,是要有成本的。我给人工资,让我多请几个人,让这些人一边拿着工资,还能一边有空看《奇葩说》,这是由成本的。所以今天中国的白领,每天平均工作的时间是10到13个小时。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在他的金融的行业里面,如果你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女性,做到一定高层的位置,你就能猜出她多半是单身,因为她作为一个女生,能做到那个位置,就证明她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肯定没有时间谈恋爱。我们这个社会是把年轻人当燃料一样投入社会这部机器,它只问这些年轻人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从来不去问这个社会能不能这个年轻人做点什么。他们只问这个社会需要这些年轻人做什么,而不问这些年轻人是不是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这不是坑吗?

您方可以说,这种方式显得比较有效率,可它不是你我这些平凡人的效率,这是公司的效率,老板的效率,资本的效率。如果这些决策者真的在意的是这个社会的效率,他们不会让能者多劳。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另外一种老板,他不塞给你活,他相反抢你的活,他不压榨你,他只是单纯嫌弃你,他觉得他什么都比你做得好。这种人一般出现在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们通常真的什么都会做,以及刚刚升职的中层管理者,他们急于显示自己什么都会做。在这些老板看来,我的报表做得比你清晰,我的报告写得比你有文采,我扥人谈生意比你有说服力,我连泡茶都比你有范儿。而我做这些事情都能比你做得快更有效率,那么我何不能者多劳呢?

但是他们错了,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觉得经济学这门学问,它的迷人之处就像薛教授一样,平淡之中有惊喜。上一集刚刚讲过,有一个概念叫“比较优势”。薛教授懂经济学,冬雨懂其他的东西,所以你们两个可以成为朋友。这个很好理解,我们各有擅长的事情,然后我们分工合作。这不是需要经济学教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个概念,更深一步问的是,如果这个社会有能者,比如我们退到这个社会起始的样子,我和英男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漂流去了一个孤岛,在这个孤岛上为了活下去,我们需要吃饭穿衣,然后他会种地,我会织布,我们自然而然地合作。可是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个能者,比如说薇薇姐,她种菜也比别人种得快,她织布也比别人织得整齐。这个时候,她需不需要和我们合作,她应不应该自己把这些活都干了,让其他人失业,或者说她闭关锁国,一个人过,让其他人一边待着。这样她是不是过得更好,这就好像200年前,中国的乾隆皇帝肚子和英国的来使说,我们是天朝上国,我们做什么都比你们做得好,我们跟你们做生意,就是在施舍你,我自己过过得更好。可是历史证明他错了,因为他不懂经济学(笑)。他没有理解交换的价值,“比较优势”这个词有一个更深的含义,是哪怕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国家,有一个人,他无论做什么都比别人更强,他依然应该和那些平凡的人合作,他依然应该分一些工作给那些平凡的人,然后我们交换。我们只要懂得了交换的力量,我们都能过得更好。

我觉得这是经济学的迷人之处,它不是在用忠孝仁义,而是在用赤裸裸的利益告诉你,你作为能者不要那么清高,不要不屑于和那些不如你们的人合作。你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要那么自卑,不要认为和那些强者合作就好像是在占人便宜。没有谁占谁的便宜,不要让能者多劳,是让我们大家都过得更好。

再来,你说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变了,其实已经有了分工,不存在闭关锁国了,是不是就不存在所谓的能者多劳,也不存在坑了呢?不是。只要这个社会的分工,依然是以能,而不是以人或人的需要,人的成长,人的幸福为出发点,他就依然是在坑。比如我和英男、薇薇姐,这个社会逐渐地发展,变得更复杂,我织布,薇薇姐种地,英男砍柴,然后这个时候红梅来了,她发现她自己不要怎么劳动,她主要靠倒卖东西就能发财,然后她成了我们当中最先致富的人。她可能积累了资本,成为了资本家,办起了工厂。这个时候,谁在这样的社会里,依然会鼓吹能者多劳?是这些既得利益者,这个时候他们鼓吹的能者多劳会变成你能干什么你就多干什么,你一直以来能干什么,你就坚持干下去。她会希望英男永远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伐木工人,为她提供廉价的原材料,而不是自己去办工厂来和她竞争。这就好像在今天国际贸易的体系里,那些西方的国家希望非洲的国家永远为这个世界提供廉价的原油,提供廉价的工厂,而不是去和他们竞争设计,竞争创意,竞争发明创造。

能者多劳这个概念,在这个时候,更可怕的不是说,能者就应该多劳,而是变成了能者才可以多劳。有的事情就只有能的人才能去做,这个社会当中,就只有一部分人才应该出去闯荡,出去工作,出去读书,另一部分人就只能在家里看孩子。这个社会上就只有一些国家适合搞研发,另一些国家就永远做世界工厂。这就好像几百年前,这个社会曾经认为只有白种人、男人、有资产的人才有资格对社会事务高谈阔论,可是我们今天不是连奇葩也可以说了吗?

能不能不是一种静态,没有谁天生就能,可是我们怎么样变成一个能的人,不是我已经很擅长了,然后我继续去做,而是我让那些不能者、无能者、不擅长的人也得到机会去试一试。每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职场的新人、弱势的小国家,他们这些不能者多劳,都能得到自己的机会,我们这个社会看的不是效率,不只是分工,也看每一个人的幸福,每一个国家的成长,也看公平跟正义。这个没有坑的世界,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结辩

好,执中学长说的很好,我最终想要的是能力,因此我是应该成为一个眼界更高的人,不要太在意。可是我成为一个能力者,不是为了对我认为不对的社会现象,对于不公正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为了得到能力,我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可以对那些我认为错了的东西逆来顺受,那么这个能力我宁愿不要。中国人讲名利二字,名还在利之前,所以我们觉得捧杀比单纯的压榨更可怕。因为它的背后带的是赏识牺牲这些光辉的口号,所以一个不合理的体制如果以温和的面貌出现,灰色地带的权利如果以热血的口号包装,就被接受为理所当然,才是这个社会最可怕的事情。


作者:覺觉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