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过“芳华”,但我却认为你写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电影“芳华”的最好的评论。写的非常好!

来源: 2017-12-17 06:53:2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说实话,我坐进影院看“芳华”,看了快半个多小时,还在自问,这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我的感觉是,该剧本写的不好,导演也没有神来之笔,演员很明显不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一部好的文学、文艺作品,主题应该明确,否则像是在堆砌,各个人物及事件是要互相陪衬、联系,要自然,否则就如同生手之笔了。我现在甚至有点质疑没有经过完整艺术训练的冯小刚,是不是有缺陷了,野路子不灵的。

自卫反击战在那段“伤痕文学”可以覆盖的历史里,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影响也不该是这样大的。而给我的感觉是,影片里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超过半数的影响,看前根本没想道“芳华”是在表现这个。我想去看“芳华”的人没有一个是有这种心理准备的,或说,偏离了主题。

我认为电影里渲染的,会引起刺激社会动荡的这个因素,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我也在自问,冯小刚到底要干什么?

记得当初看完电影一九四二,在意识到冯小刚在影片里美化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时,就自问过自己,冯小刚到底有什么目的?

最后我想说,尊重复员军人,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无旁贷。特别是国家富裕了,更有条件抚恤复员军人,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也不能排除,社会发展了,复员军人以前的待遇滞后了,有怨言,人之常情。但国家应该及时调整复员军人的待遇,国家有这个经济能力了。但这里可能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说美国对待复员军人比较好,但新闻里、街头上,还是听到、看到很多。但归根结底,任何社会都应该尊敬复员军人,希望国家尽量做好吧,但确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