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唱个反调,把《猎场》跟《毕业生》扯上也就算了,还跟《克莱默夫妇》扯,真是醉了....文章最后又把猎场批一通,整篇是发散性思维啊

来源: tina2007 2017-12-01 20:30: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0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ina2007 ] 在 2017-12-01 20:48:0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转帖】都在骂它?我有不同看法miranda03182017-12-01 18:41:40

只是个人感觉啊,很多电视剧电影是讲人物讲故事,而这个剧的“讲道理”的色彩更浓一些。因为要讲很多道理,人物的设置故事的编排都要为这件事服务,因此有些人物和情节显得生硬/矫情(?)比较主要的几个人物中,个人感觉最“奇怪”的两个人物是熊青春和陈修风。熊这个演员演得很好,我只是要说,这个人物的设置,包括从入场、人物发展、到退出都有点生硬。与贾依玫这个人物描写比,对贾的描写要自然生动丰富得多,从贾这个人的出身,工作,情感发展到最后与郑发生的冲突都自然合理。贾这个人物塑造得似乎比熊更真实、更具有代表性。对郑与熊的故事的讲述,可以有让观众先看不透的地方,但影视与小说的最大不同应该是,影视作品会把故事讲得更生动,而不应该更隐晦。让观众到最后都没看懂的话,并不是成功。陈修风这个人物,不知是演员的原因还是编剧,简直让人倒了胃口。这个人物智商言行作为,编得生硬,以高大上的形象开场,主要内容是偷情被要挟的猥琐形象、但最后小电影中则表现他在感情的极高尚的品格,把这一堆放在同一个人身上,只能让这个人物显得四不象。

当然,还是认为这部剧质量高于很多平均水平的剧,尤其是很多优秀演员的细腻表演,胡歌在这剧里的表演一点都不逊色于他以往的剧。但对编剧,是一分二的看法,讲道理正三观没有问题,这个剧很多看法都很有道理、很多有共鸣,能看出编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影视作品不是寓言杂文,影视剧有太重的主题先行的倾向,鸡汤太浓,是我个人不太欣赏的做法。也许是对编导的期望太高了。

所有跟帖: 

我的很多感觉和你类似。你说出了我文字形容不出来的感觉 -tscb- 给 tscb 发送悄悄话 tscb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0:39:15

+1,我也想说说不清楚 -0913- 给 0913 发送悄悄话 091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0:42:21

有些同意你的说法,我一直觉着这剧传奇人物太多,杂音太大,特别是从陈修风上场 -0913- 给 0913 发送悄悄话 091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0:40:36

主要是编导把太多意象浓缩到一个人身上造成的。陈修风这人物塑造无力同意,感觉他偷情之前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233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0:56:19

那得拍100集才能讲清楚。 -0913- 给 0913 发送悄悄话 091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1:06:05

觉得陈修风这种人很多的。有名的看看克林顿和希姐。 -一直淡定- 给 一直淡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1/2017 postreply 22:09: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