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某些细节

来源: 2017-11-30 14:56:4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时不时的我就会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某些细节,我就打开看一看,原本想着是看我要看的那处细节就好了,可每次打开却总会看很久,甚至会从头到尾又看一遍。是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实在太好看了。
给这部电影的主题总结几个关键词的话,自由、友谊、反体制化,用三个词就够了。但我不准备说它主题的好,只挑其他几方面说说它细微之处的好。
1,时间节点
从安迪醉醺醺躲在自己的车里准备枪杀妻子及她的情夫到安迪和瑞德在海滩上深情相拥,电影的故事时间走了二十年,那电影里是如何给这二十年的时间线打点的呢?首先要从瑞德遇到安迪的第一天说起。安迪入狱的第一天,很巧合,这一天瑞德的假释申请被驳回了,他的假释申请机会是十年一次,此后电影还表现了瑞德两次假释申请的场景,第二次便是安迪入狱第十年,第三次的时候原本该是安迪入狱的第二十年,不过安迪已经在那之前逃之夭夭了。
电影除了三次假释给时间线打点外,还用了外部世界的流行元素来表现时间过渡,这个流行元素就是安迪贴在房间中的明星海报。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明星代表,40年代是丽塔·海华丝,到了50年代换成了玛丽莲·梦露,最后是60年代的拉蔻儿·薇芝。
2,视听语言
关于这部电影的视听这点要是展开说可以说一箩筐,我只捡一个说吧。电影到了后半段有意把老布,也就是那个图书管理员,和瑞德放在一起做比较来探讨体制化这个话题。老布是瑞德的前车之鉴,瑞德说老布是被体制化了,已经不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他这么说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到了自己,他对这一点也很恐惧。所以电影在拍摄这两个人各自的镜头时会有一些相似性。比如两人出狱后坐在公交车上都会不安的用两只手握在前方。再比如两个人出狱的镜头,两个镜头相似又不相似,方向相反,拍老布时镜头在里面,是拍他走出去,拍瑞德时镜头在外面,是拍他走出来。除了考虑到消除镜头的单调性,也表达出了一个绝望之意和一个希望之意。
3,悬念设置
安迪逃狱前夜,那时大家知道安迪已经是清白的了,他并没有杀人,可是典狱长出于自私并不给他自由的机会,大家都以为安迪会因为受不了打击寻短见。这里电影也有意去误导观众,因为观众听到说安迪在白天管小伙伴要了一根绳子,晚间瑞德注视着走进牢房的安迪时也有不安,这种不安感也传达给了观众。等第二天早上当狱警发现情况不对劲时电影也没有立刻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直等典狱长到场让瑞德随着进到安迪的房间时,观众这才知道安迪原来是人间蒸发了。这一口气憋得太长,等答案揭晓那刻令人激动不已。
4,电影之外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之外的故事我以前也说过不少,从这些故事里能得到它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瑞德出狱之后遵循跟安迪的约定找到他所说的有一道石墙的某片田野的一棵大树,在那里有安迪留给他的东西。田野中那道石头堆砌的墙是电影拍摄的前一年就砌好的。剧组在拍摄前找外景,先找到了一棵美丽的大树,那片田野是一片苜蓿地,剧组在苜蓿收割后砌起那道墙,等第二年剧组来拍摄时苜蓿再次长起来,这样那道墙就会看上去已经在那里很久了。这场戏最后一个镜头是瑞德走过荒草地,拍摄时导演发现当人走过草地会惊起很多蚱蜢,如果能拍进镜头里会好看,于是在现场时告知工作人员先不要打搅蚱蜢好等着他去拍。
电影中有摩根·弗里曼大量的旁白,为了让旁白跟镜头互相配合恰到好处,导演事先让摩根·弗里曼将旁白粗略读了一遍并进行了录音,在现场拍摄的多数时候是边放着录音边拍那些画面。当然后期时旁白需要重配,但先期的录音保证了拍摄的画面长度没有跟声音长度出入太多。最终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画面跟旁白配合得特别好。
如何评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问答

如何评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