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4号公路一路西行,群山渐低,萨勒河(Saale)在山脚间轻柔地流转,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图林根的明珠——耶拿(Jena)。这座位于德国中部的大学城,四周环绕着柔和起伏的山丘,既有自然的清丽,也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虽然城市规模不大,却以深厚的学术传统、辉煌的光学工业和丰富的哲学遗产而闻名,被誉为“德国的智慧之都”。
远远望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高耸入云的玻璃圆塔——耶拿塔(JenTower)。这座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圆柱形高楼,高达144米,是当年的东德第一高塔。阳光下,塔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象征着现代与科技的力量。顶层的观景台可以将整座城市与萨勒河谷尽收眼底。夜幕降临时,塔身灯光闪烁,宛如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这里既有历史的深思,也有未来的光芒。
城市的真正心脏是集市广场(Marktplatz)。广场中央矗立着“宽容者约翰”(Johann Friedrich I)的雕像——他也是萨克森选侯,他的伯父就是路德的保护者——智者腓特烈,他的父亲也是宗教改革的坚定捍卫者,著名的“坚定者约翰”(Johann der Beständige)。在宗教改革的关键时刻,约翰·腓特烈一世与其他新教诸侯联合,抵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天主教势力。虽然最终战败被俘,失去了选侯地位与领土,但他始终拒绝放弃信仰,在囚禁中依旧坚守路德宗的原则。正因这份坚定与宽容,他被后世尊称为“宽容者约翰”。1552年获释后,他迁居图林根的魏玛与耶拿一带,立志在此建立新的新教学术中心,以延续路德的改革精神。六年后,他的儿子们创立了耶拿大学(Universität Jena),作为被查封的威登堡大学的继承者,使耶拿自此成为德国宗教与思想的重镇。
耶拿也曾是战争的舞台。1806年,拿破仑率军在此与普鲁士联军展开了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Schlacht bei Jena und Auerstedt)。这场战役以法军的决定性胜利告终,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也宣告了旧普鲁士秩序的终结。如今,那片昔日的战场早已被绿草覆盖,唯有石碑静立,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回声。
在这座思想与光的城市中,我们也有幸拜访了当地的学生团契。那是在耶拿大学对面的一栋小楼里,一位弟兄租下一间不大的房间,作为团契活动的场所。每周的晚上,老师与学生们聚集在那里,一起聚餐、查经、分享与祷告。那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让人恍若回到了北美三十年前的光景——许多教会正是从这样简朴的查经班开始,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学生们来了又走,一批又一批,但福音的种子却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看到他们在异国他乡中彼此扶持、同心事奉,心中满是感恩与喜乐。那一刻,我们深深感受到神的恩典,也仿佛重温了当年我们年轻时在查经班中共同学习、祷告、成长的岁月。
愿神继续祝福这一群在德国求学的青年,使他们成为光与盐的见证者。也愿祂的福音,在这片思想与光交织的土地上继续被传扬——让真正的光,照亮更多人的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