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埃及自由行:从阿斯旺到卢克索

早上 8:30,我们从阿斯旺出发,沿着尼罗河一路向北前往卢克索。清晨的空气格外宁静,河畔偶尔传来几声鸟鸣。阳光洒落照亮了泛着金光的河面。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路上的第一站——科姆翁布神庙(Kom Ombo Temple)。

这座神庙建于托勒密王朝时期,也就是希腊统治埃及时期。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整座神庙是完全对称的“双神庙”:右边供奉邪恶的鳄鱼神 Sobek,象征尼罗河的力量;左边供奉隼头神 Horus the Elder,代表秩序与保护。这种设计在古埃及极为罕见,体现了那个时代追求平衡与和谐的信仰理念。

走进神庙,石柱上的浮雕仍清晰可见。令人惊讶的是,有些图案竟然描绘了类似外科器械的形状——镊子、手术刀、产椅等。导游说,在古代,神庙并不仅仅是祭祀的场所,也承担着医疗与社会功能。比如,当产妇难产时,人们会来到神庙外的“医治区”,由训练有素的祭司医生协助分娩,甚至进行类似剖腹产的手术。产妇会在神庙中休养几天后再回家。神庙既是信仰中心,也是古代社区的“综合医院”,体现了古埃及人对生命与神性的敬畏。

神庙旁边就是鳄鱼博物馆(Crocodile Museum)。馆内展示着数十具鳄鱼木乃伊——从只有一米多的小鳄鱼,到长达四米的庞然大物。古人相信鳄鱼神 Sobek 能掌管尼罗河水的涨落,敬奉他便能获得丰收与保护。看到那一排排裹着亚麻布、历经千年的鳄鱼木乃伊,我们不禁感叹,这些动物曾经是尼罗河流域人们心中真正的“神的化身”。

参观完神庙,我们还看了旁边一口古老的“尼罗河水位井”(Nilometer)。它由一层层石阶通向地下,每一层台阶都刻有刻度。古埃及人每天观察井中的水位变化,判断尼罗河的涨水情况。水位越高,尼罗河水就会带来黑色淤泥使土地越肥沃,收成就越好——相应地,他们也就会征收更多的税。这种“看水征税”的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文与财政结合的体系之一。

导游还向我们讲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古人把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洪水季、播种季、收获季,每个季节四个月,每个月三周,每周十天,这样一年共 360 天。后来他们发现每年会多出五六天,于是在年末增设了“五天节”,用来庆祝诸神的诞辰,也凑满了 365 天。大约每隔 130 年,他们还会再加一天,以校正误差。更令人惊叹的是,古人之所以能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长期观测天狼星(Sirius)的升起——每当天狼星在黎明前第一次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便预示尼罗河即将泛滥,也象征新年的开始。

随后我们又开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了著名的埃德夫神庙(Temple of Edfu)。这是古埃及保存最完整、规模仅次于卢克索卡纳克神庙的第二大神庙,供奉的是鹰头神荷鲁斯(Horus)——掌管天空与王权的神祇。整座神庙宏伟壮丽,石刻清晰,仿佛让人穿越回几千年前的辉煌岁月。

神庙的大门极高,层层深入,从外部的祭祀庭院,一直延伸到最里面的“圣所”(Sanctuary)。在圣所内供奉着一艘石制的“太阳船”,船上原本放着神像。每年只有在特定的节日那一天,祭司才会将神像抬出圣殿,举行隆重的仪式,让百姓瞻仰神的容颜。这意味着普通人一年只有这一天能“见神”,也因此格外神圣。

神庙内的柱廊尤为壮观,每根巨大的石柱上都雕刻着象征不同知识与力量的图案。古埃及时期,祭司会从各个村庄挑选最聪慧、最有潜力的孩子前来学习,在每根柱子前接受与该主题相关的教育与训练。可以说,这里不仅是宗教的中心,也是古埃及的“学府”。

与其他神庙一样,从圣所望出去,可以穿过一连串的门洞,一直看到远方的出入口,这种“穿透式”设计象征着通往光明与神界的路径,体现了古埃及建筑中对秩序与神圣空间的极致追求。

不过,这座神庙也经历了动荡。在公元3世纪左右,随着基督教传入埃及,一些古埃及的神庙被毁坏。埃德夫神庙的天花板至今还能看到当年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焚烧偶像时留下的黑色烟熏痕迹,成为时代更替的印记。

参观结束后,走在埃德夫城,街道狭窄、房屋残旧,许多房子甚至未完工,仿佛回到中国九十年代的乡村景象。但街头也有施工车辆,显示当地正在慢慢改善基础设施。

在街头,你会随处看到猫和狗。猫懒洋洋地趴在阳光下,狗或守望、或随人而行,仿佛是城市的一部分。导游告诉我们,这与古埃及文化有关:猫曾被视为神圣守护者,狗是忠诚伴侣。它们的自由穿行让街道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我们感受到埃及人类与动物共处的悠长传统。

中午,我们在当地一家餐馆用餐,吃的是埃及传统菜——塔吉锅(Tagine)。这是一种用陶锅慢炖的牛肉菜肴,炖得软烂入味,带有浓郁的香料气息。味道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的牛腩煲,既熟悉又带着异国风情。我觉得这道菜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相信大多数中国游客都会喜欢。

午餐后,我们又经过两个多小时在埃德夫到Luxor的狭窄道路上的穿行和。沿途道路大多狭窄、坑洼不平,这是因为上埃及地区地形复杂、人口密度较低,加上古代人主要依赖尼罗河航运,而现代基础设施投资相对不足,因此至今仍没有修建高速公路。从车窗望出去,常可见尘土飞扬、村落交错,街边的生活显得原始而真实。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今晚的目的地——卢克索 Sonesta St. George Hotel Luxor,这是一家曾在2016年接待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酒店。入住酒店后,我们惊喜地发现房间被升级成了套房,左右两侧的窗户分别可以欣赏城市街景与尼罗河的美景。窗外,宁静的尼罗河上几艘传统的埃及帆船(Felucca)正悠闲地滑行,船帆在夕阳余晖下泛着金光。房间里还贴心地摆放了三块精致的蛋糕,让人倍感温馨。

然而,当我们正沉浸在这份宁静时,河对岸的天空中却缓缓升起一缕浓烟。这是埃及常见的现象——一些城郊地区因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人们常通过露天焚烧垃圾或农作物残余物来清理土地,这种做法在上埃及十分普遍。于是,在这片古老土地的暮色中,静谧的尼罗河与远处袅袅升起的烟雾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面:一边是平和与美丽,一边是现实与生活的印记。

站在房间窗前,这一天的旅行画面在眼前缓缓铺开——古老的神庙、智慧的文明、街头的生活、现代酒店的温馨,所有场景交织成难忘的埃及记忆。

这两天是同一位司机带着我们跑,他说是20多年做旅游的老司机了,车开得很快,但是还算安全因为对路况很熟,这条路走了无数次了,他的车冷气非常足,态度也很不错,在阿斯旺找到一个理发店在外面等老婆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头发,很耐心。如果大家想在南埃及旅游找司机的话可以找他 WhatsApp +20 112 942 4711; Efdu 的导游?+20?100?384?4818?也非常不错,很专业服务也非常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