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苏州的古镇和古街
八月中下旬,匆匆回国一趟,逗留时间很短,但走过不少城市。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很短,唯有在苏州呆的时间相对地比其他地方略长,又是故地重游,所以在这里把这段行程整理记录一下,跟大家分享。
我们从浙江的嘉兴转道前往江苏的苏州,第一次见识了嘉兴令人赏心悦目的满城绿色,可惜有能在那里停留下来,到各处转转。远处那座嘉兴圣母显灵堂旧址,据说其规模曾经是“中国第一,远东第三”的天主教堂。要是花上几十分钟走近看看就好了。
离开嘉兴后,很快就进入到江苏境内。比较认真地看的第一个地方,是一座千年古镇——震泽。这里原本是我们很熟悉的地方,但距离上次来已经过去近30年了。所以,走到哪里都觉得到了一个新地方,即使是过去到过的地方也快认不出来了。像这条街道,完全不记得过去是什么模样了。
这里这些年恢复重建了许多古建筑,街道店铺也修旧如旧,力图打造成为以旅游观光业为龙头的江南古镇。
古镇的地标是这座慈云塔。它是一座六面五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宝塔,高38.44米,坐落于慈云禅寺内,距今已有1700多年。
慈云禅寺和慈云塔紧邻荻塘河,河上有座禹迹桥,立于清康熙五十四年,是为纪念大禹而建。震泽一带曾为泻湖浅湾,自古有大禹在此治水的传说,震泽地名即由此而来。
禹迹桥为拱形单孔石桥,与古寺、宝塔相映成趣。
禹迹桥所跨越的这湾水面是荻塘河较宽阔的一段。
慈云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慈云禅寺参观。
寺内占地广阔,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高大巍峨的慈云寺塔是呈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宝塔。
宝塔街,是慈云禅寺所在的古街道。沿街商铺、餐馆、茶室、艺苑、画廊鳞次栉比,装潢富有江南古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味。
来到以前熟门熟路的一条以太座家族一位亲眷的姓氏命名的百年老巷,这地方倒是一点儿也没变。
古街颇具规模,但却显得空空荡荡,沿街商家大多生意清淡,门可罗雀,但愿只是因为天气太热,人们都不愿意出门吧。
晚上,住到这家宾馆。入住时,在电梯间跟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聊天,他告知,这家酒店隶属于政府部门,所以不参与酒店的星级评定,但按软硬件水平来看大致相对于四星级。
这里环境优雅清静,从窗户举目远望,视野开阔,绿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
家人亲戚又一起吃饭。
早餐自助餐很丰盛。
按照亲戚们的建议,我们几个前往近几年爆红的平江路古文化街等处打卡。
摩肩接踵,来往穿梭的游人,很多年轻人打扮成古代或民国仕女模样,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背景拍照。
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小船载着游客穿行于水巷。
这些打扮成古代或民国仕女模样的年轻人,像是古代的人穿越到了今天。
相对于平江路的火爆热闹,过去的商业购物中心观前街却变得格外落寞清寂。但愿只是因为天气太热,消费者都在家里避暑了。
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的玄妙观,已有超过一千七百多年悠久的历史,观前街的名称即来源于这座道观,玄妙观三清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期间,大殿曾经变身为“收租院”泥塑展览馆。我们读书时,又变成一家新华书店。如今,门前展示有这样一座铜雕。
采芝斋,是一家老字号茶食糖果店,创建于清同治年间(1870年)。
黄天源,是老字号糕团店,比采芝斋历史更悠久,始创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超过两百年了都。
花街
这片大江南的土地,曾经是我们过去常来常往的地方,感觉既亲切,又有几分陌生。以前读书时,平江路一带也是时常走过的地方,只是没有现在这么热闹。走出古城,满眼所见都是绿油油的农田,泛着清波的河湖,如今几乎都被连成片的楼房所取代。仿佛弹指之间,几十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令人慨叹光阴荏苒,岁月流逝。
谢谢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