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自驾D1&2 - 差点回不来

Day 1,到达,最有特色的住宿

9月1号,(记得三年前我们也是这个日子出发去冰岛),中午的飞机,我们一早出发去机场吃早午饭,即使大雨也不能影响我们雀跃的心情。不喜欢伦敦的Gatwick机场,但那里有直飞挪威斯塔万格(Stavanger)的飞机,一个多一点小时就到了(是的,要让北美和澳洲的朋友们羡慕了)。

当地阴天,我们下了飞机、取车,开车1小时20分钟到酒店,一切都很顺利。机场很安静,几乎没人,这就是过了暑假高峰期的好处吧。英国的中小学8月底/9月初开学,但大学大都在9月底,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错峰的时间窗口。

我们先在机场附近找了个超市买了第二天登山需要的三明治,去酒店一路上的景色有点冰岛和瑞士混合体的感觉,但村庄密度要大一些,大概是挪威的人口大部分住在南部吧。

这第一个落脚点最难确定,是我们所有行程项目中最后才决定的。我们首先的两个目标是奇迹石和布道石,可这两个步道都没有山脚下的住宿。先去哪一个、住得离哪近一点?那两天碰到的同道中人有住在斯塔万格(Stavanger)的,但那里离奇迹石有点远。

我们最后订的这个地方从机场过来1小时20分钟,去奇迹石1小时30分钟、布道石30分钟,地理位置堪称完美,并且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酒店(酒店信息在上一篇的表中)。小小的村子里有一个生产蜡烛的厂子,有一个咖啡店 – 我们到的时候关门了。阴阴的天色中,在酒店附近溜达一下。连绵的山脉包围的小小村庄,看不见人影,只有潺潺流水,空气很清新,水儿导演魂附体,开始设想这个地方很适合于拍摄悬疑侦探剧、、、

酒店外景,我们就住在左边那一排房子里:

打开窗户看见这潺潺小溪:

很有特点的两个双人床,中间两个门是walk- in衣柜:

酒店有一个餐厅,9月份开始晚上7点关门,但我们可以在7点之前打电话订餐。这是我们住的唯一一家酒店式、包早餐的。餐厅环境很让我喜欢:

Day 2,风雨飘摇的奇迹石

挪威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多雨和多变,所以出发之前我就跟队友们打了大剂量的‘预防针‘: 天气就是天气,没有好坏,赶上什么是什么,都感恩领受,该去哪就去哪、、、

挪威南部,我们奔着那著名的“三块石头”而去——奇迹石(Kjeragbolten)、布道石(Preikestolen,or Pulpit Rock)和恶之舌(Trolltunga),其中奇迹石和布道石都位于吕瑟峡湾(Lysefjord)两岸。

挪威的峡湾和奇迹石

特意查了一下峡湾(Fjords)的意思。Fjords是英文中的外来语,直接从挪威借用的。峡湾是海水深入陆地形成的狭长而深的海湾, 而峡湾的形状又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在地球上的冰河时期,冰川几乎覆盖了所有陆地,并在漫长的时间里缓慢移动,在其移动经过某个地区时能显著改变地貌,并切割出深邃的山谷。冰川消退后海水灌入就形成了峡湾,这就是为什么峡湾可以有数千米深,且位于呈 U 形的山谷中,两侧是陡峭的岩壁。

峡湾里有珊瑚礁和称为冰蚀岛的小型岩石岛屿。它们是多种鱼类、浮游生物和海葵的栖息地。尽管冰蚀岛影响乘船通行,但也是它们保护了峡湾总体上的平静,使它们成为船只的理想港口。

挪威是峡湾王国,最著名的四大峡湾分别是:

  • 松恩峡湾(Sognefjord):约205公里,是挪威最长、世界第二长的峡湾,最深处超过1300米
  • 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约179公里,是挪威第二长的峡湾
  • 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约15公里,相对较短,但景色壮观,被列入世遗
  • 吕瑟峡湾(Lysefjord),约42公里,以悬崖绝壁著称,最著名的景色就是奇迹石和布道石

写了‘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在他1886年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 (法文名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英文译名 Toilers of the Sea)中这样描写吕瑟峡湾:

  • 吕瑟峡湾是所有宛如海上走廊般的裂谷中最令人畏惧的一条。有时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却能听见雷声;一道光从悬崖壁迸射而出,距离海面一千到一千五百英尺高。这道闪电般的光芒射出,又像回旋镖一样收回。
  • (“Lysefjorden is the most fearsome of all the sea's corridor -like clefts. sometimes one hears thunder without a cloud in the sky; a ray of light bursts forth from the cliff face, a thousand or fifteen hundred feet above the sea. This bolt of lightning shoots out and retreats like a boomerang”

我当然是没有读过雨果的这部小说,这段描写的英文,在奇迹石步道起点的停车场信息中心的宣传画上。画上还有1925年奇迹石的第一幅正式发表的摄影作品,是一个银行家和家人到那度假拍的,所以今年还是奇迹石第一幅摄影作品的百年纪念。

迎着彩虹攀登-走向奇迹石

挪威南部的三个石头,奇迹石步道最难,我们决定2号就去这个最难的。考虑到开车到山脚1个半小时,争取7点前赶回来吃晚饭,决定8点半出发。队友们都很配合,早早起来吃早饭,带上所有装备出发。尽管天气看起来不太好,临行前那云后透出的阳光给予我们希望:

10点多到达山底停车场,一会下雨,一会又出太阳,因此就有了美丽的彩虹,这让我们对天气没有太多的担忧(没有登山经验、也对挪威多变的天气估计不足)。我们事前看的资料和到information了解的信息都是单程5.5公里、耗时来回5个小时,我们想着还好,一场高尔夫球,就算我们慢点,7个小时应该够了,呵呵。

出发前看到双彩虹:

到奇迹石要翻越三个山头,迎着彩虹,我们出发了。很美的峡湾景色:

但第一个山头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都是光溜溜的花岗石,那会雨不大,可地上湿湿的,很滑。上山路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铁链子:大概半米多高的铁钎子钻入岩石中,每隔一两米一根,铁链子从铁钎上面的圆圈中穿过去。坡度大的地方就全靠手脚并用把自己拽上去,下山得拽着铁链倒着走:

启程不久遇到一个一家四口三代的华人:一下看样子不到10岁的小孩、父母和外公。那个外公穿的旅游鞋,滑,在一个陡峭的地方动弹不了了。我们越过他-这是一路上唯一一组被我们超过去的,其他都是超我们的:)后来这一家子还没到第一个山顶就放弃了。

第一个山头翻越过来,很有成就感,山谷的景色有点像苏格兰高地:

后来看照片发现我们第一个山头花了一个小时多一点,那个速度其实已经有点慢了,但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看到指示牌标着距奇迹石还有3.5公里时,有点吓了一跳:我们辛辛苦苦的翻山过来,以为大功快告成了,原来才1/3!

登第二个山头,台阶加铁索,有的地方只能手脚并用:

到山顶又见美丽的彩虹:

在第二和第三个山头之间还看见有羊。它们怎么会爬那么高,也够辛苦哈。

接近第三个山头的山顶的时候,天空开始乌云密布,有已经在返回路上的人说暴风雨要来了,而另外一组人没到目的地就返回了,因为他们背了一个小baby,觉得不太安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有点紧张了,但风雨说来就来,容不得我们多想。那是山顶上,风和雨就无遮无掩的扫过来,我们想找个地方避一下,水儿躲到那些石头堆砌的塔状路标后面,让我赶紧拉起来了,因为担心风把那些石头刮倒、砸他身上。

不知道这风雨会持续多久,想着回去的路途更远,唯有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当时暗暗的想,可千万别打雷啊,如雨果所描述的,那可真要吓死人的。还好,没打雷,风大也有好处,把云驱散了,过了这个山头风和雨就都小一点了,但距离奇迹石仍然还有半个多小时路程。

第三个山头后是平坦一点的石头地,旷野般,零零星星有走在回程的人。走着还是容易滑,看网上有人说5月份去的时候雪还没化,估计更滑。

我们终于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到达最后一个路标的地方:通往奇迹石的是一条有两三个人头深、十几米长、满是各种石头、也有潺潺流水的沟。顾不得什么了,就淌着水,手脚并用的爬过一个个大石头,那块奇迹石终于在眼前了。

通往奇迹石的深沟:

第一眼看,感觉也不过如初,直到看见那石头底下、几百米之下的峡湾,才开始腿肚子发软。

原来那个奇迹石面对的是万丈深渊般的峡湾,两边是刀削一样的笔直峭壁。我恐高,站远远的拍照都觉得腿软。我们那天有风雨,当时差不多同一时间过去的两三组人谁也没敢站上去,但听说刚走的有一伙人中有人站上去了。

我斗胆到这个石头边上去拍下面的峡湾和边上的峭壁。我倒觉得站上那个石头大概也不是那么难的,因为只是一步迈过去而已 (呵呵);如果面对我们过来的方向,大概也没那么害怕;但如果面对峡湾、或者背对峡湾但想像一下背后是什么,那真的是吓死人。反正我是绝对绝对不敢的。

奇迹石-几百米的下面就是峡湾:

绕到上面,到那个登上奇迹石的地方,有一个小台阶,从那一步跨过去、红圈圈里的就是奇迹石:

我站在上面那根登山杖后面,用苹果手机的三倍镜头拍的奇迹石前面的峭壁:

奇迹石的左前方还有一条很壮观的瀑布,因为不敢太往悬崖边走,当时都没意识到我拍到这个瀑布了,回去了看照片才知道的:

看着那刀削似的峭壁,真正体会到啥叫鬼斧神工了。

真正艰难的回程

在那悬崖边、蒙蒙细雨中坐下来,吃午饭,然后准备返程。这其中有两个来自于以往经验的错觉,一个是我们以前徒步大多是circular,到达目的地即是终点,而这个到了目的地却还有回程;第二是一般回程都会轻松和快一些,可这个回程呀,是和来的时候一样,要翻越三个山头的!

因为这些错觉,我们慢悠悠的也没太赶。我还想绕过去、到那个石头右边的悬崖上去看左边的瀑布,但走了一会也放弃了,因为那也是要到悬崖边上的。

第三个山头和奇迹石之间的“旷野”:

下面这张是第三座山顶,就是我们过来的时候遇到暴风雨的地方,前方那个石头堆起来的柱子就是水儿试图躲风雨的。那种有点瘆人的美:

攀登第二座山的时候,我的腿开始打晃了,上山得一步步的靠着登山杖使劲往上撑。看我艰难的样子,教练也不敢催,就在身后跟着,防我跌倒。那时候已经六点多了,知道7点的晚饭是肯定赶不上了。赶紧打电话给餐馆订餐:试了好几次才有人接电话,要人家下班之前把饭放我们房间。

最艰难的是最后一个山头,因为那是最陡峭的,我们也筋疲力尽了,天又下起了雨。好不容易攀到山顶,看着往下的路和铁索,我真希望能有直升机接下去。我们尽量找有草的地方,盘旋着往下走。水儿在下第二个山头的时候就摔了一个屁墩儿,好在是在草上,没有伤着,所以我们尽量注意安全。有的很陡的石头地,我们试着坐着往下蹭,可发现坡度太大、太滑的地方是不能这么做的,因为坐下来脚根本就控制不住身体往下滑的速度,要是一头栽下去可就完蛋了。

慢慢的到了半山腰那最难的地段,教练和水儿在察看能不能走有草的地方盘旋下去,可每一个方向都有陡峭石头,我一看时间,心里紧张了:七点多了,8点半天黑,如果不能赶在那之前下去可真危险了。那天上山的也就10多组人,我们应该是还未下山的倒数第二组,还有最后一组是比较晚才上去的。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不能犹豫了,就跟那爷俩说别琢磨了(他们主要担心我不行),就抓着铁索硬着头皮下吧,因为有铁索的地方尽管陡峭,但也是下降最直接和快速的。他们也意识到必须果断行事了,于是水儿在前,遇到特别滑的地方警告我们;教练随后,告诉我可以踏脚的地方;我紧跟着,我们就一个铁钎一个铁钎的往下移动。

只能倒退着走 (这也是上山之前在信息中心的时候,那个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方法),手抓住铁索、脚蹬住、屁股往下坐、腰下沉才能稳得住,我到后面腰背都疼得不行了 – 第一次徒步腰背疼了。最后,总算平安的在8点前下到了停车场。我整个身体都僵硬了:腿、胳膊和腰都没什么知觉、不太听使唤,雨衣雨裤和靴子也费了好大劲才给拽下来,里面的衣服也不知道汗湿几次了。

这一次,按水儿的说法,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教练也说这一辈子从没经历过这样的艰难。是这次真的如此艰难,还是我们都是没什么经历的人,少见多怪?我想两者都有吧。

不管如何,平安的下来了。付了停车费,准备回酒店,却发现停车场的那根杆不给我们放行。当时信息中心的人都下班了,好在那上面有一个电话,打过去还真有人接。把车牌号报了,人家倒腾一会,放行了!我们后来分析,估计是我们付完费后,换衣服花的时间过长,所以缴费失效了。

教练比较辛苦,开车1个半小时,回到酒店快10点了。幸运的是,那个餐馆那天有party,晚上9点才结束,他们很好心的在结束前才给我们做的饭,所以我们到房间食物还是热的。挪威有名的肉丸和三文鱼味道都很好。对水儿来说,没有什么劳累不是一顿美食能解决的,所以,happy ending!

我回到房间直奔洗手间洗澡,而这爷俩直奔饭盒 – 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别吧。

**********************************************************

算起来,我们的徒步总共花了9个多小时。这中间有我们自己的因素,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经过力量和肌肉训练的菜鸟。途中也有健步如飞的人,其中两个超过我们而去的老外小伙子就告诉我们just trust your boots。理论上我们也明白,但那个trust是要有肌肉的实力来支撑、也需要有经验的。一如下山,都知道小碎步能防滑,但那是要以腿部的力量来支撑脚步的弹性和控制身体平衡的啊。

我们自身原因之外,客观原因就是下雨。如果不是下雨增加了难度,7个小时是应该可以完成的。

关于奇迹石,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块奇迹石和震撼的峡湾景色,同样重要的也是那一路的经历,这对年轻的水儿重要,对我和教练也同样如此。我们对在回程中最后一段路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在下着雨、意识到时间紧迫又筋疲力尽的时候,果断决定拉着铁索直接下;一路上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盯着脚下一步一步的走下来。想想当时的境况,我该哭吗?嗯,应该,但当时没顾得上:)

值得吗?非常值得!但是,如果你不再年轻、平时不怎么锻炼、没有训练过爬山,那还是三思吧。下雨天真的不要去。英国新闻时有报道在欧洲度假出了事的,有的就是爬山失足。

其次,必须的装备包括防雨防滑的登山鞋、防雨衣裤、登山杖和手套。这次教练给我们准备的行头都很给力,特别是手套。他买的是高尔夫手套:薄、抓力很好,不滑,这起了很大作用。但他忘了买防雨的,所以手套一直是湿乎乎的,好在气温在十几摄氏度,不太冷。

风雨飘摇中走过来,接下来的徒步是否还能继续?或者说第二天起床腿脚还听不听使唤?待续。

下篇预告 -差一步,误入海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还好,是三人行,起码可以互相照应提醒一下。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2/2025 postreply 02:14:20

是的,那天我们碰见的都是结伴而行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给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送悄悄话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2/2025 postreply 05:01: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