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黎游记(7)卢浮宫

来到巴黎的第三天(4/25/25周五)早上,我们前往卢浮宫博物馆参观。

 

我们预订了上午九点的门票。所以我们八点多就坐地铁前往卢浮宫。

 

 

走出地铁站,很快就看到卢浮宫北侧楼。

 

 

 

卢浮宫的建筑物始建于1190年左右,并在近代曾多次进行扩建,今天所见的模样则是一个巨大的翼楼和亭阁建筑群。

 

 

自1993年以来,博物馆的正门位置位于拿破仑广场金字塔底下的地下空间;游客可以从金字塔本身、旋转阶梯处连接到博物馆的通道。

 

 

普通游客最早能订的门票是上午九点钟。当我们来到卢浮宫“金字塔”时,离九点钟还有十分钟,已经出现了几十米的人龙;很快,排队人龙已经超过了一百米。

 

 

卢浮宫博物馆的三大展馆。南侧为德农馆(命名取自卢浮宫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德农); 北侧为黎塞留馆(命名取自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东侧为叙利馆(命名取自亨利四世的大臣叙利)。命名皆取自法国历史上三位杰出人士的姓氏。

 

 

上午九点,博物馆准时开馆。我们跟随人流,大概在9:15分入内,随后坐扶手电梯来到地下二楼的接待区。先去了行李自助寄存处存放背包。

 

 

 

 

 

 

稍后,来到地下一楼的语音导览柜台,租了两部新款任天堂掌机导览器。

 

 

 

准备就绪后,上楼先去看卢浮宫三宝。

 

 

首先是位于德农馆一层的意大利绘画展厅。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此展出。

 

 

 

门外关于《蒙娜丽莎》的介绍。

 

 

我们在十点钟进入屋内参观。果然已经人山人海了。

 

 

 

排了五分钟,终于挤到了前排。

 

 

《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1506年间。后来,由于战乱,达芬奇带着《蒙娜丽莎》从意大利前往法国避难。

 

 

 

法王费朗索瓦一世花费巨资买下了《蒙娜丽莎》,并把它移至枫丹白露宫收藏,直至路易十四时期将它移到凡尔赛宫。1797年开始,《蒙娜丽莎》在卢浮宫永久展出。

 

 

蒙娜丽莎是从英文的Mona Lisa音译过来的。画中的模特被认为是佛罗伦萨富商焦孔多的夫人丽莎. 乔宫多。蒙娜在意大利语为Modonna, 简称Mona, 中文翻译为“我的女士”。所以,蒙娜丽莎的意思是“丽莎夫人”。

 

《蒙娜丽莎》实际上并未画完;这在该画最下部分表现得很明显。

 

 

《蒙娜丽莎》两侧坐着或者站着几名工作人员,可能是预防有人来搞破坏。

 

 

《蒙娜丽莎》对面的墙壁,挂着另一幅名画 - 由意大利画家保罗. 委罗内塞于1563年创作的油画《迦拿的婚礼》。该画描绘耶稣变水为酒的圣经故事迦拿的婚礼。这幅作品是在文艺复兴全盛期完成的大幅油画,也是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尺寸最大的油画。

 

 

 

该画由威尼斯圣本笃修会的黑袍修士们委托画家委罗内塞创作。从1563年至1797年,该画在圣乔治修道院的餐厅中悬挂,后被拿破仑的军队掠夺运到法国。拿破仑失败后,该画本应归还威尼斯,但因为尺寸太大、运输不便等原因,最终留在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画家把当时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英格兰的玛丽一世、奥斯曼帝国苏丹等;画家也把自己和几名艺术家画进了画中。

 

在意大利馆转了一圈后,我们来到了法国馆。

 

 

卡罗琳. 里维埃小姐的肖像。由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06年创作。

 

 

 

名画《拿破仑加冕》,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 大卫于1807年完成的油画。

 

 

 

拿破仑在1804年十二月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国皇帝。画中的场景,是在教宗旁观下,拿破仑替跪下的妻子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画中的细节。拿破仑拿着皇后冠冕准备给约瑟芬戴上。

 

 

拿破仑的母亲被画在看台上。实际上,拿破仑的母亲并没有出席仪式。事后她请求画家把她画上。

 

教宗坐在拿破仑后面;而站在拿破仑与约瑟芬之间、手持十字架的教士,实际上是凯撒的形象。

 

画家自己,也被画在看台上,出现在看台第二层。

 

 

 

 

该画作者雅克-路易. 大卫,又译达维特;他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当代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有大量的学生。

 

向前走,又看到了达维特的名画《荷拉斯兄弟之誓》

 

 

 

 

《萨宾妇女》

 

 

 

 

走到法国绘画馆的最东端,远远看到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原本被放在爱琴海港口。卢浮宫馆方把其放在主楼梯的顶端,让观众像是从颠簸大海中回港的船员一样,从低处仰望它。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一座奉献性的纪念碑,最初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上,它被视为古希腊雕塑的杰作,属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二世纪)的产物。它由一尊代表希腊神话女神Nike的雕塑组成,缺少头部和手臂,以及以船头形状的底座。

 

 

若包括基座,这座雕像的总高度为5.57米;雕像本身高度为2.75米。这座雕塑是少数几尊保存完整的古希腊原始雕像之一,而不是罗马的复制品。

 

 

胜利女神像最初发现于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萨莫色雷斯岛,在1863年公开;自1884年以来,胜利女神一直展出在卢浮宫博物馆。

 

 

虽然有很多人来看胜利女神雕像,但由于雕像被放置在室外、且前面空间较大,因此不像被放在室内展出的《蒙娜丽莎》那样,显得观众格外拥挤。

 

 

 

 

 

 

 

 

离开胜利女神雕像后,我们向右转入意大利馆长廊。

 

 

 

 

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保罗. 乌切洛的蛋彩画《圣罗马诺之战》。该画作共三幅,其余两幅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家Francesco Pesellino 的油画《圣母、圣子、施洗约翰、修道院院长》

 

 

从地图上来看,米洛的维纳斯是在叙利馆0层,离我们当时所在的德农馆1层并不远;但由于我妈不想走楼梯,想坐电梯,所以绕了一圈远路;当然过程中也逛了多个展馆。

 

 

油画《灵魂挣脱了尘世的束缚》

 

 

油画《那不勒斯国王缪拉的马术肖像》

 

 

望向窗外卢浮宫庭院

 

 

 

 

 

反映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由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 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31年。

 

 

 

 

 

名画《拿破仑在埃劳的战场上》

 

 

这个作品描绘了1807年2月埃劳战役后的一个时刻,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安东万 - 尚. 葛罗于1808年创作的油画。

 

 

望向窗外卢浮宫庭院及“金字塔”

 

 

由于地形因素,尽管在地图上展馆是在同一层,但有时也要走几级到十几级阶梯上上下下才能到达。

 

 

卢浮宫内的壁画。内容可能与古代欧洲的神话有关

 

 

古希腊、古罗马文物

 

 

 

庙斯神庙(公元前460年)

 

 

 

 

古埃及文物

 

 

最后也找不到电梯,只好从胜利女神下方的主楼梯走到叙利馆0层。

 

正在筹备中的古罗马文物展

 

 

 

 

终于来到了摆放米洛的维纳斯的展馆了

 

 

 

米洛的维纳斯,也称断臂维纳斯,是一座著名的古希腊雕像。这座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50到125年之间,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之对应的女神是维纳斯)。

 

 

这座大理石雕成的雕像高2.04米,明显大于女性人体真实大小。

 

 

1820年,农民伊奥尔科斯在米洛斯岛(当时属奥斯曼土耳其)发现了维纳斯雕像。当时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将它买下。这座雕像于隔年作为礼物献给法王路易十八,之后国王将其赠送给卢浮宫。

 

据专家考证,在两千年前,维纳斯雕像与古希腊神话的其它雕像一起矗立在米洛岛的剧院里。

 

与维纳斯像一起在同一卢浮宫屋厅里展出的,还有很多古希腊雕像。

 

 

 

 

 

 

 

玛耳绪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羊男。因为在比赛中输给阿波罗,被罚订在松树上。

 

 

 

卢浮宫三宝打卡完毕后,我们又花了一个半小时在卢浮宫内随便逛逛。

 

 

 

叙利馆的楼梯。从这里走向黎塞留馆

 

 

 

 

波旁王朝的宫庭装饰

 

 

 

 

 

 

 

黎塞留馆1层地图

 

 

像是波斯地毯

 

 

 

来到了拿破仑三世套房

 

 

 

1861年,拿破仑三世命人增建的黎塞留侧翼顺利完成。在皇帝的特别授意下,二楼的部分房间成为国务大臣的专用套房。国务大臣是当时最重要的行政职务之一。

 

 

时至今日,这里的阶梯仍名为“国务大臣阶梯”。这些温馨舒适的小房间被称为“小套房”,是供国务大臣及其家人日常起居的私用空间,而金碧辉煌的“大套房”则主要用于接待宾客和举办各种聚会。

 

 

第二帝国灭亡后,黎塞留侧翼成为法国财政部所在地。直到1989年,财政部才迁往巴黎东部的贝西区。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整座卢浮宫都成为博物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里名为“拿破仑三世套房”,但是皇帝本人从未在此居住过。更准确地说,这里应该被称为“拿破仑三世风格套房”。当时,皇室成员都居住在近旁的杜乐丽宫,这座宫殿如今已不复存在。

 

 

 

 

拿破仑一世的画像

 

 

埃及花瓶和基座

 

 

 

穿着和服的游客

 

 

眺望窗外。在“金字塔”前排队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坐扶手电梯来到了黎塞留馆的第2层,也是最高层

 

 

 

名画《弗朗索瓦一世肖像》

 

 

《奥古斯都和蒂布尔的西比尔》。作者:安托万. 卡隆

 

 

 

 

《1675年西印度公司的荷兰舰队》

 

 

 

黎塞留馆的二层扶手电梯,是卢浮宫内最大的。可以从2层下到0层

 

 

 

古代中东文物

 

 

乌加里特,位于现今叙利亚西北部,是一个古老的国际港都;其势力兴盛期由公元前1450年持续到前1200年。

 

 

 

 

转入叙利馆地下一层,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奥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监狱与防御性的城堡,保护巴黎免受到英格兰王国的袭击,边长约90米, 四周有城壕。

 

 

我们看到的是目前仅存的中世纪地下室内的原城堡护城河遗迹。

 

 

 

 

 

 

 

 

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成为居住在卢浮宫的第二位法王。他除了曾购买了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外,还将原始的中世纪建筑夷为平地,命令建筑师皮埃尔. 勒柯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对其加以改建,于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卢浮宫建筑群最东端的方庭。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亨利二世登基。

 

 

 

十九世纪中叶,黎塞留翼楼和德农翼楼完工,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

 

 

 

参观完中世纪的卢浮宫后,我们回到语音导览柜台退还任天堂掌机导览器;再到地下二层的行李自助寄存处拿回背包。

 

下午1:20分,我们从地下二层向西走向出口,就此离开了卢浮宫博物馆。

 

 

出口处有大量的商店、餐馆。

 

 

我们花了十分钟才找到地下商场的出口电梯,返回地面。

 

 

来到了里沃利街

 

随即坐公交车离开卢浮宫区域,前往下一个景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