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撒马尔罕后我们直奔她南边车程两小时处的Shakhrisabz,莎赫里莎巴兹。莎城是铁木尔的诞生地,有些那个时代的东西留下,也是个世遗。
撒马尔罕南大门的标志,最后回眸一瞥,告别这座满荷着神秘而又令人激动的历史故事的地方。在此呆了两天,却在写了五篇游记后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作深度游。
这是我们雇的车,一辆韩国现代牌的SUV,背景是莎赫里莎巴兹新修好的古城墙
这位是我们的魅力司机师傅,长着双梦一般迷人的灰绿色眼睛
从撒市去往莎市,其实就是个翻越这座大山的旅程。当年玄奘便是沿着这条道从康国/撒马尔罕出来,先到莎赫里莎巴兹,也就是唐代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国打了个尖,然后再逶迤南下,渡过阿姆河,经今日之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到达印度,取回真经的。
正欣赏着这唐僧也看到过的美景,司机忽然嘣出几句俄文,女儿翻译说,这附近有个石洞,要不要停下看看。我们自然恭敬不如从命,就在路边下了车。一抬头,先看到下面这电影招贴:
貌似是部1971年把这儿当外景地的德国片?
再往上走几步,映入眼帘的是几块怪石
来玩的人不少,多为本地人,目测我们是仅有的“老外”
翻过山去,远远看到的那一带雪顶,正是天山山脉的最西端,也是它的“终点”。天山山脉的“起点”,也是它的最东端,是吐鲁番和乌鲁木齐背枕着的北天山。然后它一路逶迤西南行,经过喀什等名城,再又穿越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跨越了2500公里的距离,最后止步于此。
远处西天山阴影里的那片广袤平地,就是我们的目的地Shakhrisabz。前面提到这里唐代叫作史国,后来把大唐折腾惨了的“安史之乱”中的“史”,大名史思明的,据说就是从这儿移民去了中土的粟特人的后代。
山道曲折,很多地方还有点儿陡峭。当年铁木尔出师未捷死在了前去征讨大明的路上后,本来是要把他的灵柩沿着估计比图中的柏油路要差些的路,运过这座山然后归葬山下的故里的。奈何时值隆冬,大雪封山不可通行。只好把他就地安葬在了撒马尔罕,引出后来的许多故事。详见前文: 中亚游记(6)
莎城最大的看点非铁木尔的夏宫,白宫(Ak-Saray Palace)莫属。这是座造了20多年,在铁木尔死前一年才造好的宫殿。虽基本已毁,但其雄伟气势还是相当惊人的。
这是铁木尔白宫的北门遗迹,残高38米,以走过的游人作参照,足以看出它的巍峨。
然而这只是残高而已,原来几乎是现在的一倍!面对着这画面,脑补一下往上再加一倍的高度,是啥感觉?
倘若脑补不出个名堂,则可以把脑袋仰到脖子发酸的角度,去迎接从残垣顶上洒下来的正午阳光
我一直很好奇这白宫被毁坏前的模样,但是网上搜了搜,只找到了这么张想象图,似乎帮助不大:
好在把谷歌地图放大了,还能够看出些眉目。图中那红箭头之所在,正是上面的城门遗存。从上往下,由绿化带装饰的各点则是这遗址公园的范围。2000年这里被定为世遗时,除却铁木尔时代的遗迹外,都是莎城老城的宽窄巷子与许多世纪以来自然形成的民居。后来独裁的政府大手一挥,把老城全扒了,代之以公园绿地,完全毁坏了这里的文化生态,非常令人遗憾。世遗组织也因之而威胁要把它从世遗名单中除去。






进院门扑面就是棵大树,据说乃铁木尔的老师手植,如属实,则该有小六百年历史了(看着似乎没那么老?)
大树后是座本地人正在用着的清真寺,看上去象极了萨拉热窝老城中,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钟表匠英勇献身的那座清真寺
乌兹别克人民喜欢跟游客合影,上图中最左边拉着俩欧洲人合影的乌兹别克夫妻外加摄影的二位,后来也在路上把我们拦下来合影
大爷们无比安逸也非常客气,一定要我们也坐下来,给我们倒水喝
沿着主干道开到遗址公园的南头,是一立着城名的小广场,后面的远山,则是我们今天从撒马尔罕来时翻过的那座大山。
穿过广场,便是莎城著名的蓝顶清真寺,这是侧面外墙
这是证面图中的大妈是这里的厕所收费员,负责收取每位2000索姆的如厕费。
清真寺的标配,高高的宣礼塔.
外面烈日炎炎,清真寺里则相当凉快。这是座本地人日常使用着的清真寺,与撒马尔罕那些纯粹为游客参观的不一样,内里有点儿破旧,但很接地气。
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葱白,所以他们的庙里没有人及动物的具体形象。然而人们总是爱美的,与生俱来的蓬勃的艺术创造激情,也总得有地方去,于是极其丰富的繁复精美的抽象图形,就成了伊斯兰文化的一大特点。这面墙上的装饰,据导游说,借鉴了很多其他文化宗教的主题,比如那黄色的方块,就显然与佛教有干系。
装饰得素雅温馨的穹顶
从清真寺的门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双室陵墓。
墓的主人,据说是铁木尔的老师、父亲和其他的一众显贵
其中一个墓室内的装饰,格外清新幽雅,很喜欢。据介绍,这是铁木尔孙子乌鲁伯格时期形成的艺术风格。乌鲁伯格还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撒马尔罕有他建的天文台的遗迹供参观。作为铁木尔帝国的老大,他在政治上不是特别成功,最后被篡位的儿子给杀了。
这位是开着高尔夫车带我们兜风讲解的导游。可惜是以俄文为主,我们只有通过女儿听些皮毛。哥们儿经历挺丰富,曾经偷渡去韩国打过工,最后被遣返回来。我在这个系列的开篇曾提到,由于斯大林当年在远东搞种族大清洗,把哪里的朝鲜裔居民连根拔起,用闷罐子火车运来中亚。几代人后,现在的中亚地区有百余万朝鲜族国民。这些国家,尤其是乌兹别克和哈萨克,与南北韩都有着比较特殊的亲密关系。
从莎赫里莎巴兹这个旅游公园出来,我们原路北返翻山。在接近山巅处,司机在一据说是当地最好的羊肉馆外停车,我们一起用午餐。羊肉很新鲜,但是味道经咱们老中挑剔的味蕾评测,感觉很一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