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环游波罗的海(8)- 小城故事

来源: 多伦多小珂 2023-10-08 08:35: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780 bytes)

锡古尔达(Sigulda)离开里加大约50公里,因为我们还会回到里加,于是这一晚我们略过里加,选择了这儿作为我们进入拉脱维亚第一天的落脚之地。

到达锡古尔达的时候,已是黄昏,我们订的是小城中心的一家B&B。

Booking.com评价这家酒店提供的是正宗的拉脱维亚特色美食。

酒店的装饰很简朴,东方面孔的客人就我们仨,儿子说,我们终于可以像拉脱维亚人似的吃吃喝喝了。

拉脱维亚人喜食肉类,大约是为了解腻,他们特别喜欢腌制素菜。

著名的拉脱维亚甜菜汤,当地人在汤中加酸奶,放入捣碎的甜菜根、蛋、洋葱和小茴香,浓郁的味道中带着特有的清香。

锡古尔达只有不到一万五的居民,但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号称是拉脱维亚的瑞士,我倒没看出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但这座小城确实非常美丽,拥有众多的城堡。

这座城堡是锡古尔达最年轻的城堡,名字就叫新堡(New Castle of Sigulda),这是科柔颇肯(Knyaz Kropotkin)家族于1878年在一座中世纪城堡基础上修建的私家庄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庄园的整座建筑群都被摧毁。

1937年重建后,这儿成为欧洲记者和作家的联谊会。

城堡外观是典型的新哥特风格,大概是重建不过百年的缘故,相对于我去过的其它城堡,这儿有点太新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城堡被用作德军北方司令部,战后,苏联又把这里改成了高级官员的娱乐场所,直到拉脱维亚独立才重新对外开放。

如今这儿是锡古尔达区议会所在地。

站在新堡平台上眺望,不远处还有一座城堡,只是如今只剩废墟了。

这是建于1207年的利沃利亚骑士团城堡(castle of the livonian order in sigulda)。

利沃利亚骑士团, 又称宝剑骑士团。1193年,为了拔除波罗的海沿岸不信基督教的异教徒,罗马教皇塞雷斯汀三世(Pope Celestine III)号召发动“北方十字军”,当时的里加主教阿尔伯特(Albert of Riga)在里加成立了一支“利沃利亚基督义勇军”,后被罗马教廷授予“宝剑骑士团”的称号。

只是和当时以贵族为主的三大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相比,宝剑骑士团都是由平民组成,战斗力极差。

1236年在与立陶宛人进行的苏勒之战(Battle of Saule)中,宝剑骑士团大败,从此不得不接受条顿骑士团的指挥,而这座城堡却一直是他们的驻地之一。

 

其后城堡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直到18世纪彻底荒废。

离开利沃利亚骑士团城堡不远处的山谷间,有一座新古典主义外表的豪宅Krimulda Manor。

它由一位伯爵出资建于19世纪中叶,但网上关于这座建筑的介绍却很少。去之前从照片看起来,很有隆达尔宫的气势,但身临其境,却大失所望。

昔日的豪宅,如今早已改建成旅馆,里面杂乱无章,典型的苏式办公楼的格调。

 

世界上很多东西不都是这样吗:远看不甚了了,近看不过尔尔。

锡古尔达最漂亮的城堡是图雷达城堡(Turaida Castle)。坐落在美丽的戈雅河畔的城堡当初也是由宝剑骑士团所建,可惜城堡没法开车进去,环绕它的公路没法停车,从最近的停车场徒步前往,距离起码5公里以上,还是飞一下无人机,从空中鸟瞰一下吧。

拉脱维亚古城很多,但如果说到最美古城,则非采西斯莫属。

采西斯(Cēsis)濒临戈雅河,古城很小,只有二,三条街道,居民很少,不到一万人,但它却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3世纪时,这儿曾是宝剑骑士团最重要的驻地。

小城中心静悄悄的,几乎没有行人。

城内没有红绿灯,在路旁随意停下车来。

走入采西斯,仿佛走入历史,街旁遍布古屋,看不见一栋现代建筑。

Cēsu Maize是采西斯的一家网红面包店,我原以为它网上名声这么大,去的客人也一定很多。没想到,推开门,屋内只有漂亮的母女两人。

这是一家主打手工面包的作坊。店很小,食材全部来自有机原料,共有六种不同口味的面包。

在漂亮的女主人热情介绍下,我依次品尝了后,购买了其中一款。

采西斯中心的St.John's Church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中世纪教堂之一。

教堂由利沃利亚宝剑骑士团建于13世纪初,由于采西斯是骑士团的大本营,这座教堂在当时也具备了特殊的宗教重要性。

教堂的管风琴的下围镌刻着耶稣的十二门徒,这是拉脱维亚最大的古管风琴。

在拉脱维亚历史上,采西斯和锡古尔达都曾是宝剑骑士团非常重要的基地。

建于1209年的采西斯城堡是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历史最悠久,同时保留最完整的城堡。

苏勒战役之后,幸存的宝剑骑士团成员被并入条顿骑士团,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称为利沃尼亚骑士团,采西斯城堡成了他们的大本营。

距离相近的采西斯城堡和锡古尔达城堡互相依靠,构成了骑士团的防卫体系。前者是大本营,骑士团大团长所在地,而后者是骑士团二号人物 - 大元帅所在地,历代骑士团大团长死后都会埋葬在采西斯。

 

1481年,俄罗斯入侵利沃尼亚,骑士团将驻地迁往距离莫斯科更远的里加,存储在采西斯的财宝和重要文件也被转移,自此这儿不再是骑士团的重要驻地。

1577年,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派兵占领了采西斯地区,大军包围采西斯城堡,在伊凡四世军队的围攻下,采西斯城堡中守卫的士兵300多人引爆了炸药,将城堡炸去大半,自己也同归于尽。伊凡四世占领采西斯等利沃尼亚地区后,立即受到周边国家包括波兰—立陶宛同盟、丹麦、瑞典的联合抵抗,他不得不于1583年放弃利沃尼亚地区的领土,退回俄罗斯,这场持续25年的战争,消耗了伊凡四世一生大部分精力,波罗的海主要国家都卷入其中,俄国由于孤立无援,终于失败,回到莫斯科后不久,伊凡四世便于第二年即1584年郁郁而死。

经过历次战争的考验,采西斯城堡尽管还是当初被炸毁的状态,但城堡的遗址依旧,有的地方得到一定的修复。为了保持原貌,城堡的部分区域没有安装照明设施,进入城堡之前,游客要从这位漂亮的小姐姐那儿领取点着蜡烛的小灯笼。

城堡内漆黑一片,不借助灯笼真的是寸步难行。

当年的骑士团的战士是不是在这座大厅表示了引燃炸药,和入侵的俄军同归于尽的誓死决心?

和历史悠久的立陶宛不同,拉脱维亚在1918年前,从未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过。

 

13世纪早期,德国人控制了今日拉脱维亚的大部分以及爱沙尼亚的南部地区,并且在这里建立了十字军国家即后来的利沃尼亚,后者也成为汉萨同盟一部分。16世纪,随着汉萨同盟势力的衰弱,利沃尼亚地区成为波罗的海其他列强的争夺焦点,并于1558年至1583年爆发了持续25年的沙皇俄国与波罗的海诸国争夺利沃尼亚的战争。16世纪末,利沃尼亚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中叶,瑞典占领了利沃尼亚地区。1700年至1721年,彼得大帝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了长期的“北方战争”,最后打败瑞典,迫使瑞典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割让利沃尼亚给沙俄,从此,沙皇俄国统治这个地区200多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进行谈判,《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德国军队便开进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占领了这些属于沙俄的地区。

1918年11月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布列斯特和约》宣告作废,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1919年6月22日,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军队在采西斯附近与德军作战,将德军彻底逐出了波罗的海地区。这次胜利,是拉脱维亚独立之路上的重大转折点。

拉脱维亚虽小,她曾经影响了世界;采西斯虽小,她曾经影响了拉脱维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