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 都市人回归自然的空间

来源: 2023-03-07 04:14:4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植物园有感:珍爱现在,向往未来的人,就会热爱家园,才会把家园建成乐园。

1643441532422673.jpeg

在新加坡“躺平”的最后几天,避开周末和孩子外出的约定,我最后独自前往了闻名遐迩的新加坡植物园。园林很大,游人很少,浓密的树荫下四处设置有小息的长椅。置身于四周安静得只听见虫鸣鸟唱之中,我望着那漫游湖水中的天鹅,还有那时不时露出水面的四脚蛇画出的碧波涟漪,思绪也不由得“天马行空”起来。

1643441547268951.jpeg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物种多样,都是在自然中不断进化而发展至今。然而,其中最最突出的是人类。人类之所以能从灵长类动物之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可以直立(独立)并因此产生智慧。从此人类就开始了进化的历史长河,从而产生了社会,从此绝对的自由就被责任制约。我认为这是区别任何动物的根本所在。

1643441565243524.jpeg

我想一个人,当你置身社会和职场,只要想到家庭/亲人还有你承当的社会责任,不论有多大的“物理”性的困难,你不但能克服还能感到一种欣慰,我为家庭做贡献。但是当这种成就感,没有家人需要你了,目标一下子消失了,就如同卸了气的气球…想到这里,我下意识地取出水瓶,就好像能给自己充气,不断滴仰头补水,一下子,一瓶水很快转移了地方。

1643441580290550.jpeg

此时,一只大大的皮球滚到我的脚旁,我稳住球后,抬头张望,看到了几个娃娃们跑来,接过去我递还给的球后,向我道谢后又继续着他们的游戏。紧接着几位大叔大妈赶过来,点头表示谢意后也追了过去。望着那远去的背影,我想,这就叫“启后承前”吧(发达的物质文明正在改变这个成语的排列组合)。

1643441599682899.jpeg

望着这美丽的园林,置身在万绿丛中,我也作出了重大的决定,做点实事。人是需要点精神的,总是需要生活的动力,只有不断创造目标,去努力,去实现,水不进则退,人的精神也是一样。以前,一家人曾经商量好,等我也退休以后,在院子里给建一个全新设备的小房子。为什么要等退休?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回去后,在自家满园荒草的小小院落,我也可以自己设计(非技术性的层面)建造一个小小的“建筑”。小小的目标已定,我立马就精神倍增,磨拳擦掌。接下来的园中散步和观光,我脚步匆匆,兴趣倍增。

1643441615575702.jpeg

新加坡植物园, 坐落于克伦尼路,占地74公顷,以研究和收集热带植物、园艺花卉而著称。园内有2万多种亚热带、热带的奇异花卉和珍贵的树木,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水生植物、寄生植物和沙漠植物等。植物园也有专门种植胡姬花的花圃和研究所,里面有四百多个纯种和两千多个配种的胡姬花,总数达6万多株,主要有蝴蝶兰、兜兰、石斛兰等多姿多彩夺目的“兰花家族”令人目不暇接。

1643441627792260.jpeg

1643441640909559.jpeg

1643441656674879.jpeg

1643441668507954.jpeg

1643441683248524.jpeg

1643441694297664.jpeg

1643441720949791.jpeg

1643441732837859.jpeg

1643441744340645.jpeg

1643441755278862.jpeg

1643441764185202.jpeg

1643441776163213.jpeg

1643441813468923.jpeg

1644323534203967.jpeg  1643441787978971.jpeg

结束语:“躺平”的新加坡之行,学到了很多很多,思考了不少不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又回到了原点,再次站了起来,从消沉中走出来!之后我白天工作,晚上就参照从图书馆借来的大量图册资料,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建筑知识,而后一年中就完成了我的目标:用我自己的力量,在自家院里给子孙建了一个小小的一切引用最新设备的新房子。虽然落成不久,孩子就为了工作而“远远”离开,根本就不在乎“我这一套”穷折腾。但是,通过建造过程,我学到了知识,了解了社会,尝试了自然,真所谓与天争时机,与地好测量,还要与各种人周旋 ;累中有乐,苦中有甘吧。小小院落不会发生“大”面积的杂草,不再让我发愁;每天鸟儿们唧唧咋咋唱上枝头,告诉我春夏秋冬。最最重要的是,作为长辈,不论子孙走到哪里,成功了,这里就是歇息的港湾;即使失败了,在这里的土地上,也是再出发的起点!

假如哪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这个小小建筑,就是我在这里生存过的证明和纪念。哈哈哈,虽然还有一点点早,但面对上帝可以说,我没有浪费人生。穷极责任的努力后,就是无限的自主/健康/乐观,这才是生活的原点和归宿! 这一切,都是新加坡两周的不虚此行,给我的启示和动力。

(其实,新加坡之行有五篇感受,其中最好的一篇「新加坡的寓教于乐」让我不慎在网上搬家时给删除了,那里面包括许多旅游者拍不到的场所照片。以后如果找到,分享给朋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