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有这样一位女王

来源: 2022-06-23 02:08:5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022年的夏天早早地来到了欧洲的中部,五月底六月初的气温升至了31°C,往常印象中总是被云笼罩的的维也纳城,这时的天空晴朗如洗,阳光无比灿烂,散发出鲜有的活力,让人耳目一新。

这座历史悠久的欧洲古城,也许是世界上最文艺的城市了;它有太多的博物馆,艺术画廊,音乐厅和剧场,名人雕塑,广场,各类教堂和老咖啡馆,让人应接不暇;尽管在这里度过了五天,也只是蜻蜓点水地感受了一番。回想起来,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显赫的名字: House of Hubsbourg 哈布斯堡王朝 (1273-1918 )--- 一个曾经统领了大半个欧洲近七百年,占据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三百多年的家族。

哈布斯堡王朝的座右铭在拉丁语中是“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 (A.E.I.O.U.),意思是“奥地利注定统治整个世界”,突显了这个家族野心勃勃的壮志,不过这得留着慢慢讲,现在从它的一个女王讲起。

6月2日,当成千上万的英国民众聚集在伦敦白金汉宫前,欢庆House of Windsor(1917 to date)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70周年的铂金禧庆典时,我们在维也纳见识了另一位对近代欧洲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女王;她的名字叫 Marie-Thérèse 玛丽亚·特蕾莎(1717-1780年),是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统治者,曾统领的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米兰、加利西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 ...... 相比于欧洲历史上那些更为人熟悉的女王:Elizabeth I、Queen Victoria、Catherine I??,甚至哈斯堡家族内后来出现的伊丽莎白皇后(西西公主),玛丽亚·特蕾莎的名字听起来确实是会陌生许多;然而,在奥地利,她至今都是一位备受尊敬人气很高的“女皇”,尽管生前她也受到过歧视,嘲笑和指责,甚至没被正式封为过奥地利女王。

从天真美丽受父亲宠爱的小公主,到雍容华贵受人民仰望的女王(网络图下)

 

 

“我只是一个弱小的女王,但是我有一颗国王的心。” ---- 玛丽亚·特蕾莎

1717年5月13日,玛丽亚·特蕾莎出生,是哈布斯堡家族掌门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宠爱的长女,19岁时幸运地嫁给了自己一生挚爱的格林公爵Francis Stephen(上图右)Lorraine现在法国境内。查理六世因无男性子嗣,提早就颁布了诏书,并让诸侯国签字承认女性继承和管理哈布斯堡家族世袭领地的同等权利,以保奥地利的江山能够传给爱女。

可是,1740年当查理六突然过世后,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诸侯很快就违背了诺言, 一时间风起云涌, 这时普鲁士占领了奥地利最富裕的西里西亚(今波兰、捷克和德国部分地区),神罗的皇冠因不能由女性继承而被波西米亚国王摘去,巴伐利亚和其同盟法国也在蠢蠢欲动想瓜分奥地利...... 23岁的特蕾莎在四面楚歌声中即位。

战火烧来,已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女大公的特蕾莎没有退缩,为了争取力量捍卫哈布斯堡王朝,她沿多瑙河乘船到访了当时的匈牙利公国接受王位加冕,在万众加冕仪式上她毅然展示自己娴熟的骑术,并以人马立(horse rearing up 通常是表达统治地位的姿势)挥剑指向四方(上图左),以表她誓死捍卫匈牙利的决心;女王无畏的气概赢得了马背民族匈牙利人的心,匈牙利国会当即决定派兵为她出征,支持了奥地利王位的继承战。

后来特蕾莎听取了顾问的建议,化敌为友联手法/俄攻打普鲁士和英国,为收复西里西亚进行了七年的战争,然而未能如愿以偿。特蕾莎最终还是放弃了她“宁可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绝不放弃”的西里西亚,她说:“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最平庸的和平。” 这话在21世纪让俄国的普京听到会否有所感触呢?!

1748年,和平终于来到,特蕾莎成功地捍卫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大部分领地,稳坐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的女王的宝座,并且巧妙地迎回了神圣罗马皇帝的皇冠,把它戴在了丈夫 Francis Stephen的头上,扶立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哈布斯堡家族的地位在欧洲重新得到了巩固。

一点题外的话:见特蕾莎的挥剑之举,不由得联想起去年英国接待七国峰会领导人的午餐会上的有趣场面;英女皇拒绝使用普通刀,而是固执地操起长剑切蛋糕,王者对剑的情愫似乎有几分相似;95岁高龄的英女王举剑切起来有些困难,但她却说:“这样会更加不同寻常” ... 也是让人另眼相看:))而今年,女王在感谢英国各地及各英联邦举行的铂金禧庆典时,一句 "humbled and deeply touched“ 的回应,也不知赢得了很多人的心!有时谦卑反倒展示着高贵的人性。

---------

从1740年到1780年,特蕾莎一共统治了奥地利四十年,期间推进了一系列改革,着力解决了两大棘手的问题:帝国的税收和教育。实现了国家税收管理、军队改革、经济和教育的现代化;使得维也纳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特蕾莎在教育上的改革尤其令人敬佩。为了解除保守的天主教会对书刊书籍的控制,她亲自接管了国家教育,普及先进的自然科学书籍;从此,大量理性的科学的书籍在帝国内不断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此外,女王还在帝国内推行多民族权利平等的政策,推行义务教育制度,从而奠定了奥地利义务教育的基础。她不强行使用官方德语,而是允许帝国内各国的人使用自己母语,好让所有阶层的人都轻易地接受到教育,当时帝国内的教科书竟有十几种语言版本!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如今在中欧,人们仍能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而且民众的素质也相差无几的原因吧。

特蕾莎也推广外语学习,对各国农工商一视同仁,这样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了皇家夏宫Schonbrunn(美泉宫)主厅的三幅天花板画上(哈斯堡重要的宫殿都不允许拍照,在 https://www.schoenbrunn.at 网截一张)。位于正中的这幅巨画,描绘了当时帝国上上下下所有阶层的人:酿酒的意大利人,饲养家禽的匈牙利人,比利时的海上商人,波西米亚打猎的贵族,波西米亚制盐的年轻人,伦巴第的纺织少女...... 画面中央是女王和她的丈夫神罗皇帝佛朗茨一世。整个帝国繁荣富强的风貌被尽收其中,哈布斯堡帝国对各国文化和各阶层的重视和尊重也彰显无遗;尽管历史也有记载,特蕾莎曾驱逐过抗议者,犹太人及新教徒...... 要做一个十全十美的统治者确实不容易。

(上)奥地利的维也纳玛丽亚·特蕾莎广场。特蕾莎高坐于正中,基座的四周是群雕,有十六位与她同舟共济的风云人物,从首相、将军、顾问到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等。

(下)Hofboug宫一侧音符草坪上最著名的莫扎特雕像,及市立公园内施特劳斯的金色雕像

在玛丽亚·特蕾莎的治理下,十八世纪之前在欧洲东面仍旧寂落的奥地利(当时发达的是西边的沿海城市),一跃发展成了一个具有多样性文化的新型帝国,繁荣的维也纳吸引来了各国各地的游人,其中不乏建筑设计师,艺术家,作家诗人,更有许多后来闻名于世界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等都相继来到维也纳谋生和创作。从此,维也纳就开启了它“世界音乐之都”的历程。海顿曾是特蕾莎最喜欢的奥地利音乐家,他在1773年创作的C大调第48交响曲是为迎接女王到访而作的,此曲从此就有了 “Maria Theresa”的昵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G-BL6nIKA

疫情解除后,周末的维也纳无疑是属于音乐的,我们在维也纳老城一区逛游,大半个上午就在哈布斯堡皇宫Hofbourg,国家剧院Staatsoper,历史老街Kärntner 就邂逅了至少四五个交响乐队的露天演出。通常在欧洲其它城市的街头,也常碰上个人或小组的演奏;但这次在维也纳街头遇上的却不同凡响,这天这些团体乐队似乎是在一拨一拨地轮换场地为人们演奏,城里的景象热闹极了,炙热的阳光下,嘹亮的乐声,歌声与观众的共鸣,让人想象起十八世纪时的维也纳街头......若是女王玛丽亚·特蕾莎在天堂看到这一场面,她定会乐不可支。

玛丽娅·特蕾莎不仅把国事处理得游刃有余,把家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过这也多亏了丈夫佛朗茨一世;这位为人宽厚温和,善解人意的丈夫,顶着神罗皇帝的皇冠,而实际上却只能经商,玛丽亚才是那个实际主政的人。特蕾莎一直牢牢地把朝政大权和丈夫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而大度的弗朗茨一世也无所谓,除了寻花问柳,并没闲着;热爱自然科学的的他充满才智,善于经商,为家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说大到足以付清全部的国债仍有余;尽管他经常出轨,但还是和女王在一起生养了16个孩子(11个女儿,5个儿子,最后成人的有10个)!!也就是说从1736年结婚到1756年,20年里女王不是在怀孕就是生养孩子,同时还掌管着国家大事。记载说她曾在生产孩子前仍在办公桌前办公,也曾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去会见外交使臣,她要展示哈斯堡家族后继有人... 无法想象女王的人生曾是多辛劳繁重,可是她就是这样一位精力旺盛的强人!在参观美泉宫时,处处仍可观察到他们一家曾经和美的生活在一起的痕迹,女王很会经营家庭生活。

女王与夫君的关系始终十分和睦,不同寻常; 他们当初是自由恋爱结婚的,这在欧洲王室传统中非常罕见。这个男人曾为了爱,不惜出让自家的世袭领地洛林来换取和她的结合,婚后夫妻两人协定他们的后代以“哈布斯堡—洛林”为姓,他们完全成为了一体。她没有像历史上有些女王女皇那样刺杀自己不忠的丈夫,或是自己寻乐玩弄其他男人,她一直深爱自己的丈夫;在佛朗茨一世去世后,她从未脱去过黑色丧服,一直忍受着痛苦和疲惫,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了十五年,直到去世。

特蕾莎不仅是个恪守职责的好女王,还是一位慈母。孩儿虽多,但她却能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了如指掌,孩子们都能从她那得到母爱和调教。据说女王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她溺爱每一个孩子,每周都至少给他们每一个人写一封信,提供建议、鼓励,还送“糖衣炮弹”...... 女王非常爱写信,也因此才让后人们得知了有关女王的许多想法和家务趣事。

不过,女王也被指责过徒有虚伪慈母的形象,因为这些孩子成人后,没有一人能够像她当初那样享受过自由恋爱,男儿们被安排结婚为国家扩展疆土,女儿们被出嫁到各国为家族开枝散叶,都被女王的政治联姻利用了,婚姻生活大都不幸福,女王也因此得到了“欧洲的丈母娘”的绰号。不过,如果设身处地地去想,特蕾莎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出于皇家的无奈!在哈布斯堡家族早流传过一句名言:“其他的国家可能宣战,但是你,快乐的奥地利,结婚!”,这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奠基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Maximilian一世的金句,下篇会讲到他。

(下,网络图)全家福C位上那位最小的公主是女王最小最美丽的女儿Marie-Antoinette,后来被女王嫁给了法国路易十六,她的结局最惨。女王身旁是她的长子约瑟夫二世Joseph II,后来的神罗皇帝。

玛丽娅·特蕾莎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对全欧洲的影响力,生前为维护国际和平,曾努力阻止过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企图瓜分波兰的战争,也有人指责她最后还默许了这场战争...... 其实,列强对波兰的瓜分是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得以进行;是的,当时女王已经年迈不支了,曾患上了天花。

1780 年 11 月 29 日,心力交瘁中的玛丽娅·特蕾莎健康状况急骤恶化,早在丈夫去世后她就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分配给了子女们,临终前她只是把每个孩子叫到身边,对他们每个人都讲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最后她恳请长子约瑟夫照顾好自己的兄弟姐妹。之后,女王不愿入睡,她要亲眼看着死神的到来;晚间 9 点左右,坚强的女王甚至挣扎着站起身来,试着要往前行。当约瑟夫快步向前搀扶和询问:“陛下想去哪?”时,她没有回答便摔倒与世长辞了,女王的临终都与众不同。

命运将一个纤纤弱女着实地改造成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女皇,如何评价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亚,众说不一,但从未被正式加冕成为奥地利女王的玛丽亚·特蕾莎,如今在奥地利被后世称为女皇 --- “Marie-Therese the Great”。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