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好写完莱茵多瑙河的书稿,给你补充一段马克斯堡和科布伦茨的背景

我456三个月在家没事,写了33万字的一本书,莱茵河跟多瑙河全流域,也包括莱茵-美因运河沿线,你们这条航线的全程我都写过。虽然我没坐过内河游轮,不过沿线的地方都到过。马克斯堡和科布伦茨的背景我给你补充点吧,是书稿里的一段。

******

580公里标志处东岸,是布劳巴赫镇(Braubach),小镇上方山顶,矗立着整个莱茵河谷唯一从中世纪完整保存下来的马克斯堡(Marks Castle),它是白色的,很显眼,今天是德国城堡联合会的总部,也向游人开放。在莱茵河谷,如果你只想去一个城堡参观,那一定是马克斯堡。当然它也在19世纪经过改建,但中世纪的结构大体上保持原样。整个莱茵河中游地区,保持最完好的古代城堡,一是马克斯堡,二是埃尔茨堡Burg Eltz,在摩泽尔河边,下一节还要讲到。这两处城堡是最值得参观的。两相比较,埃尔茨堡的规模更大,保存得也更好,但是交通不便,座落在摩泽尔河畔的山沟里,不直接临河,如果不自驾的话,从摩泽尔河边步行上山超过一个小时。马克斯堡对依赖公交的游客更方便,坐火车或者轮船到布劳巴赫,步行上山25分钟,从火车站还有电瓶小火车代步上山。

莱茵河谷两岸城堡景观的再下一站,东岸585公里处是拉内克堡(Burg Lahneck),西岸与之相对,是施托尔岑费尔斯宫(Schloss Stolzenfels),之所以叫宫殿不叫城堡,是因为19世纪重建的时候,其主人是当时的普鲁士王太子,后来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雨天的时候,这座杏黄色的城堡在云雾缭绕中如此醒目又如此隐约,仿佛从天外飞来,镶嵌在半山氤氲成黛青色的森林间,让我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作为联合国世界遗产,莱茵河中游河谷这一段60公里的航程,在左岸城市科布伦茨结束。摩泽尔河从左岸呈锐角汇入莱茵河,这处河口是著名的“德国之角”(Deutsches Eck)。在两河汇聚的尖角,竖立着1870年统一德意志的德皇威廉一世塑像。它正好跟河谷入口处吕德斯海姆镇旁边山上的尼德瓦尔德纪念碑遥相呼应,纪念德国最终的统一。在中世纪德意志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时代,也曾有过奥托皇朝、萨里安皇朝、霍亨施陶芬皇朝的皇帝们,试图加强皇权,把帝国变成一个象法国一样真正中央集权的国家,但是因为这样做牵扯到罗马教廷的利益,最终都失败了。封建制的国家体制也让德意志诸侯一心一意建设自己的领地,让皇位保持在弱势家族的手里,不来干涉自己就好了。后来的卢森堡皇朝,和延续五百年的哈布斯堡皇朝也就满足于自己的世袭领地,让德意志帝国维持在一个松散的邦联水平上。1618-1648年的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更是彻底打碎了皇帝在整个帝国的最后一点权威,让整个德意志分裂成三百多个小邦,只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而无皇权。此后欧洲进入近代,18世纪欧洲各国的大趋势是中央集权,封建体系瓦解,但是在德意志,这个中央集权是在各大诸侯水平上完成的,也就是象萨克森、巴伐利亚、奥地利这样的大诸侯在内部进行中央集权,但整个德意志仍然是个名义上的帝国,这才有伏尔泰那句辛辣的讽刺——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帝国”。后来拿破仑战争期间,1806年拿破仑强迫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皇帝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兰西斯皇帝把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克罗地亚、意大利境内各地另外组成奥地利帝国。其实当时拿破仑所谋者大:他自己想当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用法兰西帝国统治德意志,而且当时法军也的确已经占领了德意志全境。不过拿破仑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法国强大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想要吞并帝国:1310年代法王美男子菲利普曾控制了教皇,把教廷由意大利迁到普罗旺斯的阿维尼翁城,还摧毁了圣殿骑士团。那时候美男子菲利普就想让教皇给自己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过了三百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也动过类似的念头。最后一位是拿破仑。但是他们全都失败了。到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但德意志帝国的首邦仍然是奥地利,且不说哈布斯堡皇朝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五百年的皇帝,就算帝国解散,哈布斯堡仍然兼任德意志联盟的盟主。而哈布斯堡家族对统一德意志毫无兴趣:他们已经尝试了五百年,现在还是更在意维持自己的家族世袭领地。所以,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思路,是必须把盟主奥地利排除在外。普鲁士国王威廉的首相是俾斯麦,陆军总参谋长是毛奇,这三驾马车最终做到了一千年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没能做到的奇迹。俾斯麦是外交领域纵横捭阖的高手,他先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因为丹麦国王拥有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是中世纪早已留下的定例,这一战把第一个外国势力排斥出德意志。然后普鲁士再在普奥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却又不乘胜追击彻底打垮它,而是适可而止,逼迫奥地利同意排除了未来统一的德国之外。第三个轮到法国,因为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皇帝的侄子,法国通过1860年代在北意大利战场连续重挫奥地利帝国,帮助意大利赢得独立,在世界上仍旧显得非常强大而令人生畏。法国控制着莱茵河流域很多亲法的德意志诸侯,不彻底打败法国,就无法统一德意志。于是就有了1870年戏剧性的普法战争,貌似强大的法军主力分别被毛奇指挥的普鲁士人合围在色当和梅斯两座要塞,两支法军的总司令巴赞和麦克马洪两元帅投降,俾斯麦甚至十分沮丧地发现,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在投降的军中,这就让俾斯麦失去了停战谈判的对手,反而拖延了战争的进程,而法国也进入了无政府状态。这就是巴黎公社起义,和都德小说《巴黎之围》、《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

经过一番波折,在通过三场有限的王朝战争,排除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干扰以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这就是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德国统一至此完成。1888年威廉一世皇帝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只做了一百天皇帝就因病去世,1889年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即位。这就是一次大战期间的末代德皇。科布伦茨的威廉一世骑像,就是威廉二世倡导下建起来的,后来这里也就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一个基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攻打科布伦茨的是巴顿将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第8军第87步兵师,在战斗中德国之角的威廉骑像被美军炮火摧毁,战后将近半个世纪都没有再建,到了德国统一之后,随着德国的民族自豪感再次爆棚,重建铜像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还引起了很大争论,因为有些人认为威廉一世是军国主义的象征,也有人争辩说,威廉是统一德国的伟人,至少和后来的纳粹无关。最后由私人出资重建塑像,避免了联邦政府宣传军国主义的嫌疑,这才在1993年重新立起这座雕塑。

今天在科布伦茨市内可以看见很多德国军人,这里是联邦国防军总司令部的驻地,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法国大革命以后,逃到德意志诸邦的法国贵族,就以科布伦茨为中心,进行各种复辟的政治军事策划。德国之角正对着莱茵河对面山上的埃伦布莱特施泰因城堡(Ehrenbreitstein),这里现在是一座青年旅舍,和几个小型博物馆,它和德国之角以空中缆车连接,所以从德国之角坐缆车,飞渡莱茵河,然后从堡垒俯瞰对面的两河交界处,是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在我记忆中,这里也是唯一可以从空中飞越莱茵河面的地方了吧。

 

 

所有跟帖: 

由于德国二战失败, 我们对欧洲近代史的了解偏向于法英的视角。 -bplg- 给 bplg 发送悄悄话 bplg 的博客首页 (132 bytes) () 08/22/2020 postreply 19:44:35

顾大俠,我找出Marks Castle的照片,左看右看也不是白色的啊,上到去看 -似曾相識- 给 似曾相識 发送悄悄话 似曾相識 的博客首页 (305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4:45:36

这个不叫白?那我色盲了,近似,近似 :-) -顾剑- 给 顾剑 发送悄悄话 顾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6:14:23

給您看看白色的castle ^_^ -似曾相識- 给 似曾相識 发送悄悄话 似曾相識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7:24: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