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停马观花般的旅行
|
一次停马观花般的旅行 原野青蛙自打信息革命开始,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依赖高科技的虚拟世界。 今天的世界,手机,微信,导航已经变成了身体的延续。 做高科技是谋生的手段,但不能是生活的目的。前二年在欧洲每三周看三个国家,一连着干了三次。今年寒假开始怀念低科技的日子。想找回放松简单, 淳朴愉快的感觉。 这次只抽了三天时间。只看几个博物馆。涵盖古典汽车,蒸汽火车,早年飞机。 今次旅行,费用上极其简朴,除了百十元博物馆门票和正常的旅馆餐饮外,没有其他豪华开销。 三天里奢侈的是时间。 与走马观花相反,因为不赶路,不打卡,不凑景点,所以在时间上,计划和实施做得奢华无比。没有一次以前的旅行可以与此相比。 在汽车博物馆,一位 Docent 在门口看到我们的带有赛车标志的baseball帽子后,专程陪同,逐辆介绍博物馆的宝贝。进门是早上十点。期间一路畅谈,没有看过手机,没有瞄过手表。到临别握手感谢,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如此这般花掉三个半小时在高科技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之前,我们顺便提了两个汽车和摩托车引擎顺时针正转还是反转的问题,Docent 说他没答案,但却要让他几天睡不着觉了。 在火车博物馆,遇上另外一位志愿讲解。聊了一个多小时,把蒸汽机车的里里外外全讲遍了。 蒸汽机车上面的五个高高竖着的东东,干什么用的,讲得清清楚楚。下面的锅炉如何加煤、加柴,加油烧水,如何驱动大红轮,也清楚了。临别请教常压的水,是如何加到高压的锅炉里面去的,老伯伯说这不是他的专业,要学习之后才能回答。约了下次去再找他继续探讨。 在飞机博物馆,又遇到热心的曾与首位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共过事的志愿讲解员。从简到繁,把家用电扇为什么这么多叶片,飞机和风力发电为什么如此少叶片,讲得清清楚楚。他管他同事叫 Neil。临别他还告诉我们,Neil 当年出发去月亮时,带着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时用过的木制螺旋桨的部分木片。Neil 的儿子现在在拍卖。还提到Neil的一流驾驶技术和超人的沉着冷静。 看飞机不能不提莱特兄弟。莱特兄弟之前的飞机设计师们,只会用船的与电风扇类似的螺旋桨。排风有余,推力不够。所以一直成功不了。 莱特兄弟最大的贡献,是通过世界上第一台自制风洞,改进了机翼的设计。从机翼得到启发,从没走过前人的弯路。直接发现了细条螺旋桨才能提供足够的推力。 他们的粗糙的手工打磨的木头螺旋桨,按一个估计,其推进效率,只比100 年后的今天,最先进的铝合金螺旋桨差5%。 莱特两兄弟的成功,看来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有目的,有预谋,有计划的一步一步,攻克技术难关后的水到渠成。没有他们的发现,我们有可能现在还在坐船横渡大洋呢。 一直觉得,高科技把现代人和这个的世界的真实基础,借着舒适和效率的名义,硬生生地隔开了。 我们每天只与几个漂亮的,人工制作的,虚拟的界面打交道。按现在的趋势,所有东西,早晚只要两个指头,一个屏幕,就可以招之即来的。 可是现实社会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再全自动驾驶的车,也要四个轮子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