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大学在札幌市中心。
红色是札幌的主校园区,黄色是大学的植物园。
克拉克博士像。他是札幌农学校 - 即北海道大学的前身 - 的首位校长。有关博士的生平可以在这里查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S._Clark)。
同一个克拉克博士的另一座全身塑像,在札幌的羊丘展望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这次没时间去看那一座塑像了。
这是羊丘展望台的全身塑像 -
http://www.sapporo.travel/cms/wp-content/uploads/2017/06/main04-1200x600.jpg?timestamp=1556125383876
校训 - Boys, be ambitious!
北海道大学以农学起家,也以农学为重。
现在包括了各种科系,可见目前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
看到北海道大学中规中矩的教学楼,不得不说起札幌及其周围城市的建筑,挺有意思。
看看这个农学部教学楼,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哈哈。
在札幌市中心各个地点,也保留了很多西式或是东西方风格糅合的建筑。
可以揣测一下当年西方在此经营管理的力度。
- 不仅是学校方面 -
北海道大学博物馆外观 -
- 还有政府官邸方面 -
北海道政府旧址 -
- 以及其他生活方面 -
中岛公园内,明治天皇住过的丰平馆,当年是一座高级宾馆。
时计台 -
包括札幌市政的街道命名,很有些曼哈顿的特色,吼吼。
另外在小樽见到的一些银行,美术馆,也是西风浓厚。
看了这些,不禁恍惚,我是在日本吗,吼吼。
也许因为地震多发或是冬季严寒的缘故,札幌市区的生活和商业建筑都要遵循一定的code吧,而遵循这些条例,很多当代建筑中精彩的装饰以及设计也许不能付诸实现吧。
以上是我的想当然。因为我看到市中心的当代建筑,加上旅馆酒店百货公司,都类似札幌站的模样,换言之是相当滴没有特色,哈哈。
这两张是札幌站的建筑群。
最高的那座楼,里面有个观景台。
写有ESTA字样的,底层是所有的公共汽车站。
挂有时钟的那座楼,地下是可以连通其它省份地区的JR火车,以及札幌市区地铁。
时钟楼的另一侧是大丸百货。
几座楼在底层连接在一起,可以在里面购物吃喝旅行换乘,完全可以不再出门另寻。
既然如此,我瞎猜哈,估计最大程度保留日本特色的建筑就是神社和寺庙了。
寺庙哪儿都有。
神社也到处可见。这一个大家都在求逢考必中。
建筑物的生活和出行的功能完备了。看来札幌人民也不甘心眼中看到的平淡,于是采取不同的步骤,抒发对艺术的向往。
步骤一,修建美术馆。
大通公园附近就有近代美术馆和三岸好太郎美术馆,这两个美术馆紧挨着,可以买两个馆的通票。
http://www.sapporo.travel/cms/wp-content/uploads/2013/06/f_hokkaido-museum-_01main_1-1200x600.jpg?timestamp=1556127970204
http://www.sapporo.travel/cms/wp-content/uploads/2013/05/f_migishi_01main1-1200x600.jpg
步骤二,城市雕塑,摆在车站、公园、或各主要街道显眼位置。
步骤三,全民行动起来,多方展示。
1)我见到的就有北海道银行,把一些画家作品的印刷品展现在其橱窗里。虽说银行橱窗一般是展示理财或定期优惠之类的,或是干脆窗明几净,北海道银行引入美术作品,还是抒发了一定的想法,表达了一定的心情。
2)在人群攒动的百货公司,专门有一层专门有一个房间展览画家的作品。作品轮流转,画家轮流换。画家还会在专门时间亲自到场。
逛百货公司,再看看画,多符合小资的需要啊,哈哈,百货公司想得周到。
我这次看到的是岩见健二的作品。
https://tandt-gallery.com/artists/iwami/
最后小结一下吧。
这次札幌行,第一开始,那种细小点滴都要保存都要介绍的方式,我觉得有些被填鸭,消化不了。
比如说,像这么一个饮水处,值当大书特书吗?
比如说,北海道大学的Poplar Avenue,怎么就那么有名?
但是,我们现在见怪不怪的东西,在那时候就是新鲜。
慢慢的,我感受到了一种认真。没有这种认真,也没有所谓的工匠精神。
这种保存保护历史遗迹历史见证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另外的粗浅印象就是有关日常生活的态度。
以出行买车票为例。所有的地方,文字,视频,都会方方面面告诉你怎样买票怎样换乘怎样给IC卡充值。
潜台词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该告诉的都告诉你了,请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弄明白。尽量不要找工作人员或路人问,因为那样会给别人添麻烦。所有的一切是以不给别人添麻烦耽误别人时间为基调的。
这样的结果,会不会造成多数人就不敢再问问题了?因为问了,多多少少表明你自己没有花时间搞清楚,是你自己的懒惰、智商、和能力问题?
我有个问题,网上真没提。我还是去当面问工作人员了。人家也耐心地解答了。总的来说,态度温和。
是一种遥远的礼貌。
我理解得可能不对,还得请熟悉日本的童鞋详细解说一下。谢谢啦。
还有,下面这座建筑窗户旁边,竖立的、临近写有“火气严禁”的铁制器具是做啥子用的?
我看到同样的东西摆放在商用房外面,也摆在私人住宅外面。猜是煤气之类,不知道对不对?怎样操作使用?
札幌,自此之后,估计会是我每年都要到访的。
尽管我不嗜海鲜不喝酒,似乎没有办法领略到札幌乃至整个北海道的食文化要义。但这个城市,以及周边,比较适合给我一段时间的放松与舒缓。
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