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顾草庐时,南阳郡虽说是荆州属下的一个郡,但却是曹操占据。邓县属南阳管辖,而隆中又属邓县管辖,当时由刘表占据。据《三国志,贾诩传》:
太祖(曹操)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上面讲的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一月的事情。因张绣投降,宛城(南阳)便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建安六年,刘备被刘表派驻新野抵御曹操。这期间他与守宛城的曹仁手下大将夏侯惇、于禁之间打过几次小仗。怎么还敢带着全军两员最重要的将领三次潜进敌占区去访问诸葛亮?须知南阳的卧龙岗就在宛城区。





当时的南阳郡(郡治宛城)辖37县,其中的蔡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辖下的枣阳市)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老家。故南阳誉为帝乡,与首都洛阳并称宛、洛,其地位及繁华程度远高于襄阳。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应该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村,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而不是躬耕於南阳城郊的卧龙岗。




道光年间,湖北宜昌人顾嘉衡在南阳任知府期间,写了一副和稀泥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其实,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曾编写过一本《诸葛亮小传》,1976年5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定价1角8分的书明明白白地承认湖北襄阳才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南阳市委实事求是的态度,比顾嘉衡强多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