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一:三渡赤水,打鼓新场、鲁班场、茅台(下)

来源: 小百脸 2018-01-25 20:55: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31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小百脸 ] 在 2018-01-26 16:24:2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一:三渡赤水,打鼓新场、鲁班场、茅台(下)


   毛泽东坚决反对攻打鼓新场的理由是“打又是啃硬的”(周恩来在延安整风期间检讨时的交代)。苟坝会议没有书面记录。按照吹鼓手们事后的编造:

   

     那时毛泽东并没有后来(延安整风后)的权势,他就是一个前敌司令部政委,在政治局会议上“只有一票”。会议拍板者是张闻天。与会者都是根据军事形势利弊来发表个人意见的。下面是贵州省委宣传部绘制的当时军事形势图:


   
      请大家仔细端详上面这张表示包围圈一二线(有如北京一二环)地图:驻打鼓新城(金沙)的黔军第四纵队是当时整个蒋军包围圈中内线(一环)最薄弱、最孤立的一段(我拿北京城来比喻包围圈,因为我的老同学常凯申也以一二三四线划分各围剿军的任务,请参阅下面3月12日龙云向孙渡传达的蒋令)。其西南方驻守自毕节至黔西长达200多公里才3个旅(每旅2个团)的滇军(第三纵队)则是第二线最薄弱的一段。这是由于老常盘算将红军赶进云南省,他的中央军就可随进,重演在贵州省挂剿匪羊头卖抢地盘狗肉的老把戏。距打鼓新城最近的蒋军是驻40多公里外鲁班场的周浑元部。就算周浑元接到消息会全力往救,这条路之难行(我们走的公路是1958年才修的,还险陡之极),大部队一两天内绝对赶不到战场;但几天后跟着进云南是没问题的,呵呵。另一部中央军吴奇伟刚在遵义战役中遭受重创,此刻驻守乌江南岸,一百多公里外的息烽。单是搭乌江浮桥都得一两天。滇军驻扎毕节,其鲁道源旅刚开赴黔西。并无向北与黔军汇合意图(那不是他们的任务,更不是他们的地盘。我下面还要详细讨论)。川军更远在遵义、桐梓一带。说打打鼓新城会“面临国民党在黔的全部兵力”完全是吹鼓手们后来瞎编出来的天方夜谈。

    所以,毛泽东的意见理所当然地被否决,继而罢官,前敌司令部政委一职由彭德怀取代。这简直就是24年后庐山会议的反版,彭德怀、张闻天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苟坝会议上带头“起哄”者王稼祥后来同样以“三和一少”的罪名获修正主义帽子。哪有什么遵义会议前“全军想念毛主席”?毛自己后来就泄露林彪、彭德怀不服(林彪在井岗山可是最拥毛反朱的啊),要周恩来去“做工作”:

   另一个重要将领聂荣臻同样不服。他是挑起风波的这封电报签署者之一,但在回忆录中完全不提这桩争论,同时却花了相当篇幅去谈喝茅台酒。“不表态”其实就是一种表态: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很有意思的是聂荣臻还说他是建国后才听陈毅说毛以“四渡赤水为他一生的得意之笔”。那么伟大的“得意之笔”竟然连头号主力军团的政委都不知道,这也太夸张了吧?后来的卓木碉会议上,原一方面军将领董振堂、李卓然、罗炳辉、何长工、邵式平都公开谴责毛;何长工甚至高喊出“打倒毛泽东”的口号。都是在张国焘高压下演的戏?未必。据陈士榘后来说到过这件事儿:“文革刚刚开始,何长工就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是最早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而且是主席点名的。我当时心里就‘格登’一下,我们在井冈山就是好朋友啊,可是我不仅不能救他为他说什么,还要随声附和。直到粉碎四人帮,何长工的冤案才解决。”

   被罢官的毛泽东有他的诀窍:找周恩来!张闻天是个书呆子,更不谙军事。朱德听周恩来的。而周软弱好吓好哄,只要把他搞定了,张朱就好办。所以这一次他耐着性子夜里提马灯走了几里路到周恩来住处“做工作”,毛不愧是天才的策略大师,果然马到功成。24小时后,军委撤消了原决议,发出“不进攻打鼓新城”的指令:


     官方直到现在没有提供任何资料解释此指令中罗列的仅有两个理由(尤旅由西安寨退泮水,滇军12日到打鼓新城)的证据。吹鼓手们说“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预见”诚属子虚乌有。下面我以蒋军内部军事电报作证。

何知重3月11日(即军委发出“不进攻打鼓新城”的指令同一天)报告,犹旅不但没由西安寨退泮水镇(那要从前线后撤十多公里,导致中央军周浑元部右侧翼空虚,周一定要向蒋介石告状的。两军对峙,临阵退却乃杀头之罪。他犹禹九一个小旅长有几个脑袋?),反而于10日晚向前夜袭红军(吹牛或夸大的吧?但后退泮水镇应该不会):


龙云3月12日给孙渡电,根据蒋介石命令部署,将孙纵队派到瓢儿井、龙昌营布防。这两地均在打鼓新城正西面60多公里处,与打鼓新城之间隔着乌蒙山、第儿河、油沙河、冷水河。别说当年,就是今天也没有公路与打鼓新城相通:

    龙云的安排是合理也合法的。在蒋的部署中,黔军的何知重师在包围圈第一线的西安寨、打鼓新城、三重堰,直接面对红军;滇军属包围圈第二线,负责赤水镇到毕节防线,最前头的黔西距打鼓新城也有五十多公里。委员长又没有命令,我滇军凭什么要冒头到第一线送死?所以他要孙渡“务本追剿不如堵剿之原则,确切处理为要”。孙渡自然心领神会,同一天(3月12日),他发电给刘湘,谦虚恭顺地说您老人家要“敝军以主力集结毕节”,很英明啊;要请刘湘“就近(当时蒋和刘均在重庆)向委座请示电知,以便遵循”。连黔西他都觉得太靠前了,要退毕节。得到蒋的同意后,孙渡马上将队伍移往毕节东北的清水江(请大家再看本集形势图上右下角那个滇军转移箭头)。那里离打鼓新城七十多公里,事实上滇军根本就没有到过打鼓新城,12日没有,以后也没有,连靠近点都不干:


     打鼓新城争论是毛军事生涯中一个重坎,是他的“正确主张挽救了红军免于覆灭”的皇帝最亮丽的一件新衣。他是拼死也要维护的。在国内,“军事专家”谁也不敢碰这烫手山芋。虽然至少有两篇文章透露林彪在3月13日愤而发电质问“军委意图究竟何在?”,但我没能找到原始电文。毕竟资料都在人家赵府手里捏着。若有网友提供,不胜感激。这一篇摘自“中国将帅研究论坛”:

   

    打鼓新城不打了,下一步怎么办?刚复职的毛泽东决定:打鲁班场的周浑元:

    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鲁班场是追剿军的军事中心,周浑元纵队谢、肖、万三个主力师是当时中央军战斗力最强的,齐装满员、兵精弹足;鲁班场地势易守难攻,何况从11日-14日整整4天他们一直都在那里修工事。林彪、彭德怀立即反对:

    现在回头看,毛当时简直是crazy,昏头了。他原来一直主张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可打鲁班场明显是以弱军去仰攻强军巩固的阵地---以弱攻强,以低攻高,以劳攻逸。这不是找死吗?连大吹鼓手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一书中都羞羞答答地承认毛的决定“考虑不周”:

    果然,15日下午3时后开打,不到四小时,红军毙伤俘敌四百余人,自身却阵亡480余人,伤亡共一千五百余人(一说2千余人)。再蛮干下去老本就赔光了。只好立即向茅台撤退,在那里匆匆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
鲁班场战斗烈士陵园:


    鲁班场失利后的三渡赤水与青杠坡失利后的一渡赤水非常相似,都是惨败后无可奈何下的紧急“转移”。“用兵如神”,“得意之笔”等等金粉涂抹不了铁的历史事实。

茅台渡口旁的纪念公园建筑:

 

所有跟帖: 

谢谢好文,学习了。“皇帝最亮丽的一件新衣”原来如此不堪,付上的都是鲜活的生命。 -广陵晓阳- 给 广陵晓阳 发送悄悄话 广陵晓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8 postreply 05:37: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