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北京 (之一 --- 北京植物园和颐和园)

来源: 2006-10-24 07:23:3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来北京已经不少时间了,也习惯了这里喧闹繁华的生活,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古都。自己的心态也有 了微妙的转变。 去国已久,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美国平静的生活,早把它乡作了故乡。以前每次回国,都有一种匆匆过 客的心情。可是两个月前去美国两周后返回北京,从机场出来,看着车窗外闪过的那些四环路上的熟悉 的建筑,我突然第一次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原来自己内心深处已经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新家了。而以 前每次回美国时那种到了家的感觉,竟然也淡了很多。 前几天突然意识到,回国这近一年,出门远行的确拍摄了一些照片。可是在我喜欢的北京城里,除了拍 过一次舞台之外,还从没有认认真真去照过她。眼看回美的时间在迫近,心里对古都的依恋也在加深。 只希望在后面的这段时间里,能多抽空去到处转转,去用视觉来纪录自己的感受。当然,北京是如此之 大,我能看到的和记下的,连一鳞半爪都算不上,可是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照片是我自己心境和 体验的一种见证。 看到它们,我会联想起着这些照片背后的一切,想起那些难忘的感觉,想起在这些 平常或不平常的场景,美丽或不美丽的图片后面的千年文化沉淀。 虽然这些图片后面是很私人的体验和感受,我还是把它们送给这里的来自北京,关注北京,热爱北京的 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喜欢。 ------------------------------------------------------------————————— 北京植物园和颐和园 ---曾经梦想踏遍千山万水,去追求那动人的景色。蓦然回首,却发现美景就在我们自己身边。

一直喜欢北京植物园和颐和园。很怀念春日漫步于植物园花海时的感觉。而颐和园,这个最大的皇家园 林,每次去那里都会联想起她的景色后蕴含的无数历史。 上个周六下了一天的雨,阴冷潮湿,让人心情很不好。周日大清早醒来,看到外面阳光明媚,跑到阳台 上一看,北京竟然有了蓝天白云!邀友出游未果,我赶紧带上相机和三脚架,去了植物园。虽然叶子还 没红,香山脚下早已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路也是水泄不通了。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在植物园里散步, 看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的感觉极好,可是户外的花卉已经不多 了,只能随便拍了几张蜜蜂和温室里的场景。





下午天又阴了。看了看天,估计还有放晴的希望,于是去了颐和园。园里也是人山人海, 我也不走远, 过了知春亭后就在湖边找了个位置,支起三角架等着。天上几乎都是云,只有西边的天边有一线蓝天。 风很大,乌云在向西边飘动,没法预测过一会儿会是什么样子。 我只能祈求太阳落山前那几分钟那一 线蓝天还在那里。 等着等着,就在夕阳将要落山的那一刻,金色的阳光穿透过云层照射到万寿山上,佛香阁的窗户和柱子 闪闪发光,庄严而富贵。 《佛香阁夕照》:

晚霞不是太好,可是在今日的北京这已经很难得了: 《霞映玉泉山》:

《层峦叠嶂》:

太阳落山了,人群也渐渐散去,刚才喧闹的颐和园一下子变得非常清静。 天色黯淡了下来,渐渐地, 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美丽异常的淡淡的玫瑰色. 夜空冷冷的蓝色,和天光暖暖的玫瑰色,在天空 和水面上编织交错,形成一幅幅奇幻,美丽的图画。风很大,湖面波涛荡漾。可是长时间曝光,使得昆 明湖面有一种超凡脱尘的,不真实的宁静感: 《暮色下的十七孔桥》:

水面上的微妙光色,宛如一幅抽象画:

冷暖交错的天空和水面,衬托着佛香阁的剪影:

慢慢地,天几乎全黑了。万寿山和佛香阁成了一团勉强能辨认的黑乎乎的影子。佛香阁上有一丝极其微 弱的,大概是水面反射上来的暖色光。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对焦。 在长时间曝光的效果下,天空和 湖水显得那么蓝。而佛香阁上的那极其微弱的光线,也变得明亮起来:

完成了上面这张,我收拾好器材,告别了几位在旁边看我拍照的陌生朋友。和好友约了,一起奔后海宋 庆龄故居旁新开的“九门小吃”,去品尝各色经典地到的北京小吃。吃完出来后在后海边找了家咖啡馆 坐下,海阔天空尽情聊天,然后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