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异性旅伴

来源: 2006-10-10 17:50:5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的异性旅伴
在国内的时候,我还没有现在这种孤身一人独闯天下的勇气,每次出门旅伴是不可少的,很多时候都是一群朋友一起出门,有时会和闺中密友出行,有时也会和异性朋友结伴,这里要说的就是和异性旅伴出游的故事。


雁荡山:一把伞下的心动

去雁荡山是和女友以及她的三位大学同学一道,她的三位同学都是男生。一日山中遇雨,我们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一共只有两把伞,于是一男一女用一把伞,剩下一个男生用自己的外套挡雨,和我合用一把伞的是个很清秀的男孩子。在那样的天气里,那样的山里,合用一把伞有一种共患难的感觉。为了不被淋湿,也为了取暖,合用一把伞的两对人都靠得很紧,且女生都挽着男生的胳膊。不自觉地,我就有一点心动的感觉,旅途结束的时候,有一点点的不舍,不过我什么都没有说。后来才知道,心动的不只是我,我那个女友也和同伞的男生擦出火花,他们因为本来就是同学,有以前的情谊在,便开始了一段恋情。



西藏:结伴旅行的人才能结为伉俪?

记得有人贴过一篇文章,说结伴旅行的人才能结为伉俪。结伴旅行是结为伉俪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最起码我和好友X的关系便说明了这一点。X是我同去西藏的旅伴,当时他计划了去西藏的行程,我刚好失恋,便有朋友撺掇我跟他出门散散心。出发之前, 朋友们听说只有我们两个人,玩笑也开了不少.对家里也没有说是两个人,怕他们乱想,只是告诉了弟弟,他也有些吃惊,电话的那头他用英文说了一句:two people?我乐了,知道他怕父母听出来.我到是很有把握,我和X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以前听人讲,一男一女如果同游1000里彼此还不讨厌,那他们就可以结成夫妻了,而我, X还有其他的朋友,因为爱好相同,同游的距离几万里都有了,可能是1000里刚好合适,过犹不及,太了解了就没戏了吧.我知道X不讨厌我,我当然也不讨厌他,甚至他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我的理想的男朋友的标准,可是我就是没有爱上他。我很少会在意他的性别,我们在彼此的眼中近似于中性,他不必故作绅士,我也无需假扮淑女,彼此的脾性摸得很熟了,旅途中不必刻意去照顾彼此的情绪,心理上很自由.旅行本就是为了放松的,如果身体上累的半死,尚得负担另一个人的心情,那真是自讨苦吃,我们还没有那么笨.我们虽然一起走,但是多半时候,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打扰. 我拉X同游的目的不外是一个:安全,他的体型还是很有威慑力,有个男孩在身边,总是少好多麻烦.而我呢,也能给他拍个照,摄个像什么的,省得他求别人了.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让我们觉得两不亏欠,心理上了无牵挂,算起来我还是占些便宜.不过我出门一向把自己照顾的好好的,吃得饱,睡得香,不生病,不使小性,也不给人添多少麻烦,所以他也并没有觉得我累赘.

在西藏的一路,人们一看到一男一女一起,就认定是男女朋友,甚至认为是夫妻.除非有人直截了当的问及我们的关系,对于那些暧昧的猜测,我一般都笑笑,不作任何解释.不过是萍水相逢,以后也不会再见,随他们去吧,说多了反倒显得做贼心虚了. 在西藏的最后一晚,在拉萨,旅店只剩了一个只有一张床的房间,问我们要不要住,犹豫了一下,决定去住。X非要睡地板,我劝他算了,因为我们没有睡袋,他睡地上让我心里不安,床很大的一张,两个人都睡床也没有关系,于是最后我们就分享了一张床。我很坦然,本就心无芥蒂,还怕什么,难道男女同床一定要发生什么的么?我们可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

回北京的时候,X的父母和女友去机场接我们。 他的女友肯放他和另外一个女孩出游,我很钦佩她的洒脱,那是一种自信和对对方的信任。



新疆:最好的旅伴

和J相识是在一次为期三天的穿越陕西太白山的背包旅行中。J比我小将近3岁,有非常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性格非常开朗,一路都是大家的开心果,常把人逗得哈哈大笑,也很会照顾人,途中有个mm脚崴了,他一路帮忙照料,为了怕mm逞强非要跟上大家,他常装作自己要休息让mm停下来休息,这样的细心让我非常赞赏。 一路上,我们也聊的挺投契。我们有很多臭味相投的地方,比如说当时都喜欢古龙的小说<欢乐英雄>,都喜欢里面的主人公郭大路,最大的爱好都是满世界乱跑。后来我说起要去新疆,路上会到敦煌走一圈,他对敦煌的兴趣非常大,于是约好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起去,于是J成为了我的新疆之旅的旅伴。

虽然途中也有些小小的摩擦,可是,公平的讲,J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旅伴,他可以身兼保镖,导游,驮夫, 医药箱,工具箱等等数职,在吐鲁番的时候临时结伴同游的一名老外惊呼:“magic pocket”, 因为J身穿一件类似摄影背心的行头,身上的口袋里什么东西应有尽有,出门带上J,别的什么都不用带了。和J一起旅行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J是个让人感到轻松的人,和他一起,少有顾忌,人会暂时变的头脑简单,不去想沉重的话题。 J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mm不用说了,那对J有着天然的吸引力,ggdd也能不久就和他称兄道弟,我不是个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有些事情刚好可以全部交给J去办。但是有一点,不知道是要面子还是怎么回事,这个家伙不肯讲价,每次我还在力争的时候,他总会突然来一句,‘我觉得这个价钱可以接受’我就象吹足了气的气球突然被针扎了一下,一下子就瘪了,觉得再坚持下去很三八,可是恨的牙痒痒的,恨不得在他屁股上踹两脚。

和J一起出去玩是不会觉得闷的,因为他的说学逗唱少有停歇,他到哪里,气氛都会很活跃。 到吐鲁番的很多人,都觉得没多大意思,可是那确是我旅途中最快乐的一天. 当时我们和在途中遇到的另外一个中国男孩C, 英国女孩Carrie以及日人藤田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临时旅行团,一起包车,游览了葡萄沟,交河和高昌故城以及火烧山等地。 J的英文从学校出来就忘得差不多了,我就用自己当时的蹩脚英文充当翻译,藤田的英文发音不好,我常不懂他说得是什么,就要由Carrie把他的日式英文翻译成标准英文,然后由我翻译成中文,J很喜欢和他们交流,我夹在中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虽然我最后被J和藤田吵的头大,可是还不得不承认,没有他们,我是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失望的,因着一路上的热闹,风景如何到是次要的了。 J和人沟通的能力是惊人的,尽管语言不通,他后来告诉我他竟然比划着把南京大屠杀给藤田讲了一遍,让我惊得目瞪口呆。J是个典型的有些仇日的民族主义者,竟然和藤田非常投缘,也让我非常吃惊。

因为要赶回去上班,J没有能陪我走完全程,在从北疆回到乌鲁木齐后便回家了,南疆是我自己一个人走完的。我从库尔勒到巴音布鲁克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时候是跟了一个旅行团的,那时候J已经离开,导游想让大家唱歌,无人响应,如果J在的话,气氛就不会如此沉闷了。到喀什见到维族的民风民情,虽然我是极力要体会一人独行的感觉,也很遗憾J没能走完全程,因为他必然是会喜欢这些的。我不能歌不善舞的,和维族的唯一交流就剩下微笑了,J在的话,会热闹的多,他在吐鲁番的时候和维族小mm合演<达板城的姑娘>,有模有样的。


或许旅途中最让人费解的就是我和J的关系了。在敦煌我们遇到了男孩C,C最后是和J同一天回返的,在中间的旅程中,C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我有时候看到他对我和J关系疑惑的样子,禁不住想笑,要说我们是情侣吧,不象,要说不是吧,又亲密的很,我是不想解释的,我们本来没有什么,解释起来就成了作贼心虚了。其实在我心里觉得J比我自己的弟弟更象弟弟,因为他那张娃娃脸和圆溜溜,有时贼溜溜的眼睛,虽然他自己怎么都不肯作弟弟的,这也难怪他,越小的孩子,越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不管怎么说,我是喜欢J一起旅行的,或许因为他身上有些我缺少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蓬勃的朝气和热情。出国后和J联系的虽然不多,但是即使好久不联系,打起电话来都很亲切,很喜欢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