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香格里拉】- (5) 冰湖杜鹃
|
今天要去位于将军峰脚下的冰湖。从雨崩上村需翻山徒步10公里到笑农大本营,然后再2公里上山才能到达冰湖。来回24公里的路,我们一共用了10个多小时,当然,包括在杜鹃花丛中痴迷的时间 :)
冰湖海拔高度约为4000米,距离笑农大本营(3700米)约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说到笑农大本营,不得不提一下91年的那场登山灾难。大本营是中日聯合登山队为攀登卡瓦格博所设。那年一月,登山队的17位成员在试图登顶卡瓦格博峰时,遇到雪崩,全部失踪,遗物直到98年才在明永冰川被发现。据说那次山难是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历年来数十次登顶活动只有那次到达的海拔最高,6470米 (卡瓦格博6740米),其余都没有超过5500米。
在去飞来寺的路上,拖顶在车里给我们放了关于那次登山的纪录片录像,从中了解到,登山活动之所以这么难,除了自然的原因,还有就是,那是极其违反藏民的意愿的活动。因为在藏民的心目中,卡瓦格博是神山,他们祈祷时都是用“转山”的形式,而绝不会去攀登它。在为那些登山壮士惋惜的同时,也很庆幸梅里雪山已被法定为不允许登顶的山,这也是对当地藏民信仰的尊重吧~
虽然上面那段历史挺沉重,可我们的冰湖之旅却是非常美好。一路穿过原始森林,沿着滚滚冰河,最后是一大片罕见的黄色杜鹃花!那些杜鹃实在让人痴迷,几乎忘记了冰湖,真不想离开啊~
|
 |
|
(下面文字来自网络)
笑农大本营是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大本营,当年的这次尝试最后以付出17位勇士的生命告终。自1987年以来,国际上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的尝试。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自1996年后,登山活动暂时停止。2000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迪庆州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次国际会议,讨论了当地环境和文化保护的问题,与会代表签署了禁止在卡瓦格博进行登山活动的呼吁书,呼吁政府立法保护神山。2001年,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立法,不再允许在卡瓦格博进行登山活动。至今,卡瓦格博所有重要山峰均没有登顶成功的记录。
从大本营开始就没有了高大的乔木,进入高山草甸,一路有很多荆棘类野果,包括枸杞。攀上最后的陡坡,站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时,就看见深藏闺中的冰湖了。传说中神奇的冰湖很小,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惊艳,水清而不澈,色绿却不透,也许是人们朝圣的心情,或者是旅途的艰辛放大了冰湖的美。就水而言,冰湖难以与九寨相比,但在四周雪山冰瀑和高山草甸的映衬下,她恬静地躺在一片杂乱的石滩之间,像是又一位不着脂粉的天仙妹妹,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冰湖是典型的冰渍湖,是由冰川运动侵蚀地表而形成的,冰湖的一面是我们所在的山梁,另一面则是垂直的岩壁和几乎悬在空中的冰川,幽蓝的冰川和翠绿的湖水交辉相应。从岩壁向上攀登就可以到达卡瓦博格的主峰,当年登山队就是从冰湖一侧的岩壁向上攀登的。巨大的冰川和积雪会不断从绝壁上跌落到冰湖中,从而不断补充了湖水。
|
#1. 一觉醒来,又是日照金山!! 我们运气太好了!

|
#2. 清晨,窗外的风景

|
#3. 吃罢早饭就上路了。这是村头游客骑马去冰湖的起点。白墙上的标语看似大约30年前写上的

|
#4. 路边的农家。虽然没有通公路,这地里的小农机还是给村民带来了方便(+加污染?)

|
#5. 前面的雪山就是将军峰,冰湖在它的脚下

|
#6. 马儿自己到村外散步

|
#7. 这一片原始森林里的大树看起来好几百岁了

|
#8. 这块平地像是一个举行庆典的地方

|
#9. 也是转经筒,水力推动的

|
#10. 刚开始的上山路是这样的

|
#11. 大约2个多小时的上坡,终于看到雪山了。经幡高高飘扬着,路边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雪域圣境,请勿高声喧哗”,可见藏民们对神山的敬仰

|
#12. 路边冰河里的水都是从山上的冰川流淌下来的

|
#13. 冰河上也少不了经幡

|
#14. 还有玛尼堆

|
#15. 这是枸杞花吗?

|
#16. 之前就听说快到冰湖时有一大片黄杜鹃丛林,终于到了!

|
#17. 这种黄杜鹃据说非常稀有,只有长在这一带的这个海拔,数目也不多。它们低调地绽放在山路的两旁

|
#18. 雪山面前它们藏不住美丽

|
(下面文字来自百度)
鲜黄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xanthostephanum ):常绿灌木,高1-3(-5)米。花期5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冷杉林下、混交林内或林缘,海拔1500-3500(-4000)米。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
|
#19. 上了一个好大的坡,终于看到冰湖了。因为之前在网上看过照片,本来也没有对这个小“湖”有很高期望,可是当真的站在它的面前,
还是有点小小的震撼。也许是它身后的雪山和冰川,还有那流淌下来的冰水,给它带来的灵气吧

|
#20. 山上的冰川,时有雪崩发生,据说曾经有游客走得太近而遇险

|
#21. 离开冰湖下山的风景是别样的美,山下蜿蜒的冰河河道显示着河水曾经的宽阔

|
#22. 回望通往冰湖的小路

|
#23. 这是小叶黄杜鹃,更加稀有,一共没看见几棵

|
#24. 黄杜鹃含苞待放时是红色的

|
#25. 午后的阳光很生硬,拍出来的色彩不是很好看。不过再好的光线用相机也无法记录下真实的美景。
那山,那水,那云,那雪,还有那杜鹃 。。。还是用脑子记吧

|
#26. 靓!

|
#27. 恋恋不舍离开黄杜鹃丛林,过了冰河,前面就回到大本营了

|
#28. 这就是昔日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大本营,现在被用做休息站

|
#29. 周围断茬的树桩是当年那场惊天大雪崩的见证。据说这些大树都是被雪崩产生的巨大气浪给击倒的

|
#30. 大本营

|
#31. 回程又翻过那个坡,后面就是下坡了。到达村口,马儿(骡子)在悠闲地吃草

|
#32. 看到这对联,更饿了

|
#33. 我们的客栈映入眼帘

|
#34. 到家了,这是我们房间外面的阳台。赶紧下楼吃饭去

|
#35. 夕阳给神女披上了漂亮的头巾

|
#36. 那天还采了不少其他野花,这是其中几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