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天下——蜻蜓点水游欧洲 第七期

来源: 爷正笑 2014-11-04 18:36: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708 bytes)
尊敬的编辑:
2013年,我与几位朋友结伴同游欧洲九国。嗣后写了游记《蜻蜓点水游欧洲》,
计八期共1018页。因篇幅太大,现特选其中的第七期,即巴黎游之三《枫丹白露》篇。
望稚正。
爷正笑 2014.11.4
(三) 枫丹白露( Fontainebleau )
法文“Fontainebleau”为一地名,按音译,文学家朱自清把它译为“枫丹白露”,诗人徐志摩则称其为“芳丹薄罗”。依我瞎猜,“枫丹”源於秋色瑟缩、枫叶红彤之景, “白露”则指晨光闪烁, 露水莹莹之象,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大文豪朱自清以美景寓音译毫不奇怪;而“芳丹”源於含有香气的硃色,“薄罗”是女子身上隐隐半透的罗衫,大诗仙徐志摩一生爱女色,如此想象本当自然。我虽爱美景也好女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好”,好而不歪不邪不淫),但凭我一点点外语和中文水平,最多也只能想出“疯担白萝”四字,想象一下一个人挑着一担白萝卜疯狂地在街上乱跑,这境界怎能与自清和志摩二位大师相比!
但他们两位又用谁的呢?想来想去还是用朱老先生的“枫丹白露”,这是因为他是被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导师和伟大舵手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之士。
“枫丹白露”位于巴黎东南部约60公里处,它又分为“枫丹白露宫”和“枫丹白露森林”两处,我们这次参观的是“宫”, 它早在1981年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枫丹白露宫总面积84万平方米,它同占地110万平方米的凡尔赛宫,二者都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大,但比占地分别为290万平方米的颐和园和347万平方米的圆明园则要小多了。
枫丹白露过去通常是法国历代帝王野餐、打猎和临时居住的行宫,始建於公元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后经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拿破仑一世、路易?菲利普及拿破仑三世等按各自的审美观不断地修建、重建、扩建、改建, 整整八个世纪过去, 枫丹白露成了欧洲中世纪到十九世纪建筑的“全景图”,就是法国人自己也难说清哪个部分是属哪个时代的了。有人用毕生精力来研究枫丹白露, 研究的专著早已堆成库。
从政治上讲,枫丹白露宫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不同,它从未被真正看成是充斥权力的皇宫,而更像是王室归隐的别苑。例对枫丹白露建树最大的弗郎索瓦一世国王(1494 -- 1547)在帕维亚战役失利被俘,最后被释回国后他就长期隐居于此。
从建筑上讲, 枫丹白露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建筑装饰群体,它的内部集中了宫殿、城堡、教堂、回廊、剧院, 外围集中了广场、石桥、木桥、喷泉、雕塑、人工湖、人工渠、英式花园、法式花园等等。但总的来说,外部工程大多由法国建筑师完成,而内部装饰基本上由意大利艺术家负责,因此它融合了意、法两种风格于一体,形成了世界建筑艺术上著名的“枫丹白露派”风格。枫丹白露宫虽然比不上凡尔赛宫的宏伟、卢浮宫的博大,但她淡雅大方,反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它是至今为止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皇宫。
1945年~196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两个军事总部设于此,直到后来法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戴高乐总统不愿北约的核武器继续部署在法国领土,上述两个总部才被转移。枫丹白露宫墙外至今还留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记“NATO”。

下面三张平面图系从《枫丹白露画册》中Scan所得。




此为巴黎的Gare de Lyon火车站,我与我太太及HM三人将在此乘火车去枫丹白露。

当我们找到售票处时最近的一班火车只剩5分钟就要开车,售票员说时间太紧了,你们就到车上买票吧。
上了车始终未见有列车员来卖票,担心不主动买被查到可能会罚,故我上车后在车箱内到处找,结果开了近一小时仍未找到列车员。心想出站时再主动说明补票吧,不料出站口门洞大开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一出去就上了马上要去枫丹白露宫的公共汽车。
这是咱三人除了文革,这辈子第一次没有买票乘车,而且乘的是火车,又是在外国!我们也没感到像捞到外快,因咱仨都不是贪小便宜之人,即使无意贪到便宜,那怕只有区区七、八欧元,心中也很不安,但也仁至义尽了。
图为奔得腿已发软的我太太和HM,我因出汗正在脱外套,顺拍下此照。

枫丹白露的街景。

很静、很美、很温馨!

对面就是枫丹白露宫了。这门口的一长排栏杆处原是一排宫殿,整个王宫犹如一个城堡。拿破仑住进去后令把这排宫殿拆掉改成栏杆,使正宫前显得更为大气开阔,我举两手称赞。

大门口,无人查票,每月第一个周日可免费参观,但今天不是呀!

原来进室内参观须买票,票也在里面卖。室外好大好美的一个皇家花园任君看!

这是正宫前的“白马庭”,宫的正门朝东,门前有一巨大马蹄形台阶,台阶前为一长152米,宽112米的广场。白马庭得名于一尊1626年在此失踪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白马雕像,另庭内还有一个建於400多年前的旧式网球场,如今每年还在此举办旧式网球的国际比赛。



枫丹白露宫内有一大一小两个教堂,此为路易九世建於1259年的圣三一小教堂,最初作施善济贫用。

1605年圣三一教堂由弗朗索瓦一世重建,堂内装饰突出救世和赎罪两个主题。主祭台上方是描绘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抬下时的三一神像画。1725年9月十五岁的路易十五与二十二岁的波兰公主玛丽?莱克赞斯卡在此举行婚礼,新娘因不堪拖地长裙的负荷而昏倒。

穹顶及四周的画展示的是圣经中的各种场景。


一般情况下国王与王后及主要王室人员在此二层参加弥撒,与凡尔赛相同,一层为神职人员及普通民众。

此为长80米的狄安娜长廊,完成于十六世纪,是王后套房的一部分,用作室内散步场所。整个长廊用描绘有关狩猎女神狄安娜故事的油画作装饰。拿破仑三世又将其改建成书房,现有藏书一万六千册,图中巨大的地球仪完成于1810年。

换个角度似更为壮观。

这间大理石地面、有许多大理石人物雕像的厅叫什么我记不清了,门口黑瓷瓶后的说明牌我漏拍了。

瓷碟及大事件画廊,二者分别由路易?菲利普国王和拿破仑三世建立。

左边下方是由路易?菲利普建的碟廊,他令人在木墙上镶嵌了128个瓷碟,碟上绘制了枫丹白露的主要景观和主题事件,以及他个人之前住过或游历所到之地的景色。拿破仑三世建的大事件画廊主要记录了从1606年路易十三的洗礼到1765年路易十五的儿子去世这一个半世纪内在此发生的事件和1804年拿破仑一世迎接教皇的盛事。所有的荣誉、快乐、悲伤,尽在图画中。在此画廊中还曾珍藏过大量珠宝、雕塑、名画。其中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岩石边的处女》等名家名作,这些作品如今都成了法国的国宝。


著名的弗郎索瓦一世画廊


说到弗郎索瓦一世画廊不得不要介绍一下弗朗索瓦一世国王(1494-1547),就像路易十四于凡尔赛宫,他对枫丹白露宫的建树最大。弗朗索瓦本身是名画家, 所有艺术品包括油画、 雕塑、挂毯等他都爱沾边。他是法国崇尚艺术的先驱, 为装饰枫丹白露他在意大利雇佣了一帮人专门为他收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和拉斐尔等的作品,再把它们运回法国。这帮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尽管把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搬到法国的疯狂计划未能实现,但他得到了《蒙娜丽莎》。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国宫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画,雕像则一尊也没有。今天在卢浮宫里那许许多多法国王室的收藏实际上就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
年轻时曾征战并征服意大利米兰,正遇上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浪潮,他大开眼界, 看到了很多高尚纯美的艺术作品, 包括雕塑、绘画和雄伟豪华的宫殿。回到法国后, 他不愿再过中世纪那种禁闭保守的生活了, 他急欲享受人间新生活。他把文艺复兴思潮的方方面面都引进法国, 给法国世俗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带领下国家大力赞助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 皇家贵族大兴豪华建筑。弗朗索瓦一世亲自主持兴建了许多建筑, 包括枫丹白露、香波堡、并开始兴建卢浮宫。他从意大利请来很多艺术家和工匠,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才艺术大师达?芬奇同志(达?芬奇最后在弗朗索瓦怀中去世)。枫丹白露是他们搞创作的天堂, 意法两国艺术家和建筑师在枫丹白露共同创造出了以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形成了辉煌独特的“枫丹白露风格”, 这种风格宛如女人的胴体,沉蔓、色情、冷淡又收敛,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画廊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帕维亚战役被俘,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才得以释放回国后的弗朗索瓦一世长期择居于此并注力於枫丹白露宫的完善。在他的努力下,巨大开阔的庭院环绕着面貌一新的宫殿,富有意大利建筑韵味、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法国传统艺术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枫丹白露终于显现了她尽善尽美的独特面貌!虽经以后几代国王不断按各自喜好加以改造,但由弗朗索瓦一世一手缔造的基本风貌仍继续保留至今。



该画廊长64米,宽6米,高6米。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刻作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目的是使壁画更为突出,立体感更强。画廊内装修精美,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用胡桃木做成,护墙板上的墙面由门和壁柱划分成几块,每块中间是一幅很大的画,周围有塑成婴儿、花环等形状的彩色浮雕。天花板由横梁划分成几个部分,上面饰以精美几何图形装饰,整条长廊显得既辉煌又古朴和典雅。墙壁上带“F”的装饰即弗郎索瓦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在枫丹白露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从另一端再看一下弗郎索瓦一世画廊




当她经过有此幅塑像的一个房间(后来知道是圣路易第二客厅),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再回放时……


快门按下时大厅四周几十米以内明明空无一人,拍好回放时照片中却出现了一个人影,一身厨师打扮,好像正端着菜匆匆奔向某个地方。

这里又是!当她来到这个也是空无一人、餐厅般的大厅,按下快门,照片回放时这位“厨师”又幽灵般地突然挤了进来,似乎正在催厨房内的伙计快上菜。吓得我太太抜腿就跑,再也不敢停留,直冲“中国馆”!

到了中国馆才发现这位“厨师”竟是自已的老公,正两手插腰在发怒。

枫丹白露宫内的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欧仁妮主持建造。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夺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玉器、牙雕、瓷器、香炉、编钟、宝石、景泰蓝、金银器等各种珍宝据说高达3万多件,展出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真应该把这一件件珍宝都拍成照片制成瓷砖镶嵌在北京和台北两处故宫博物馆的四壁,想想两岸的炎黄子孙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分裂!



图中台上是1861年暹罗(今泰国)使者代表西阿姆王晋送的一尊镶嵌绿松宝石的镀金舍利佛塔,如今也放在“中国馆”。





这原是一幅从圆明园劫来的巨大又精美的佛像掛毯,他们别出心裁地把它用作中国馆的天花板,弄得我这个见佛就拜之人不知如何跪拜。想着我决不能在此地跪下,于是我笔挺站着、仰天合十、大呼三声:“佛归!佛归!!佛快回归!!!”

圆明园的聚宝龙亭被抢到国外,怪不得中国始终聚不起宝来。如今靠全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攒得的几万亿美元的外汇最后也“聚”到了美国的“国债”圈套内。

与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欧仁妮主持建造的中国馆相通的是“欧仁妮皇后大客厅”,说明了这位法国皇后对中国馆的青睐,但毕竟是从别人家里又杀又抢又刼又偷得来的不义之物,不知她向别人炫耀时脸会不会红!

(1)拿破仑的父亲(Charles-Marie Bonaparte,图中第一排左一):
出身意大利贵族世家,早年为科西嘉独立领袖保利的副官,后投靠法国,法王路易十六给了他一个贵族头衔。生下第二个儿子他为之起名“拿破仑”,意思是“荒野雄狮”。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穷极潦倒但内心极高傲的科西嘉贵族,他坚持把拿破仑送进一所贵族学校,在那里多的是一些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讥讽穷苦同学的贵族子弟。这种一致讥讽拿破仑的行为,虽然引起了他的愤怒,而他却一筹莫展、只能屈服在威势之下。
拿破仑从小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合群、但却好斗,喜欢征服别人、而且工于心计。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就写信给父亲,说:“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富有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父亲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坚持在那里读书!”。拿破仑在这所学校忍受了整整五年当“黑五类”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弄、每一种欺侮、每一种歧视、每一种不公正的对待都让他坚強、让他得到了终生难忘的磨练和比金银更显珍贵的财富!
假如他在学生时代没有受到嘲弄、欺侮、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假如他的父亲不坚持让他继续承辱留在那所学校,他将不会是日后人们所看到的拿破仑。拿破仑之所以成为世界历史上那么伟大的一位人物,完全是由他早年遭受的屈辱和不幸所造成,这上面有着他父亲的一份功劳!

(2)拿破仑的母亲(Maria-Letizia Ramolino,图中第一排右一):
贵族出身,貌美,精明能干,拿破仑曾说:“作为一位母亲,她是无与伦比的,但她也是一位本质上更男性化的女子”,因为她不向任何人屈服,除了上帝,她心目中只有家人、只有科西嘉。我认为拿破仑同时继承了他父母双亲不向任何人屈服的基因。拿破仑在成功之时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他以此深切感谢他的母亲。但是,在拿破仑欲称帝时,母亲却极力反对,拿破仑不听从母亲的教诲。在他称帝时再三催促母亲参加,母亲只好从意大利慢慢地走,到巴黎时,加冕仪式已经结束。

(3)拿破仑的首任妻子(Marie-Josephe-Rose Tascher,图中第二排左三):
她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因听朋友说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她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她嘱十二岁的儿子到拿破仑住的地方,请求拿破仑归还其已故父亲的佩剑,他父亲即Josephe的前夫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第二天,Josephe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她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拿破仑,他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俩便举行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团,从此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Josephe虽贵为皇后,但她却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最大不幸是没有为拿破仑生下孩子,她与拿破仑深深相爱,但拿破仑一心想称霸欧洲、并想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一夫一妻制的宗教信仰又不允许他像中国的皇帝那样纳上三官六院七十二妃甚至后宫三千(每晚“宠幸”一个得连续不断“宠”上整整八年又一百六十一天!),1809年12月16日,他俩在痛苦挣扎中正式离婚。离婚后,Josephe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去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不久即去世。Josephe死后,拿破仑曾多次到她坟前痛哭。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也有证据证明他是被毒死)在圣赫勒拿岛,临终还在喊着Josephe的名字。
(4)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Marie-Louise,图中第二排左一):
原为奥地利的女大公,婚后成为法国皇后。拿破仑与她结婚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1814年拿破仑兵败先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她被拿破仑任命为摄政王,但她很快就背叛了拿破仑,带着儿子拿破仑二世回维也纳老家去了。
(5) 拿破仑的儿子(Roi DE Rome,图中第三排左一):
即拿破仑二世,他出世后即被封作“罗马王”,为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会战中战败,次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儿子“罗马王”即位、皇后Louise摄政。但当时只有3岁的他很快被母亲Louise皇后带到其位於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和莱希斯塔德公爵。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继承皇位,但拿破仑的支持者“波拿巴分子”依然称他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他因患上肺结核,不幸於1832年在维也纳去世,年仅21岁。

(6)拿破仑的哥哥(Joseph,图中第四排左一) :
一名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曾担任法国驻罗马大使。他被拿破仑先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后又封作西班牙国王。拿破仑倒台后曾流亡美国,最终老死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他始终对拿破仑的政策心怀不满,但从未背叛过自已的弟弟。

(7) 拿破仑的二弟(Lucien,图中第四排左二):
拿破仑众兄弟中最精明能干的一个,但他和茹贝东夫人的婚姻是拿破仑不能容忍的。拿破仑曾以封地和封号来诱惑他离婚,但没有答应,后被迫流亡意大利。又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多情男子。

(8) 拿破仑的三弟(Louis,图中第二排右二):
据说有点神经质,被拿破仑封为荷兰国王,他和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Josephe与前夫的女儿成婚,他们的儿子就是拿破仑三世。这么一来他的二哥拿破仑又成了他的老丈人,他的二嫂又成了他的丈母娘,被他这么一搞,我的头立马晕起来,得先休息五分钟!

(9) 拿破仑的四弟(Jerome,图中第四排右一):
被拿破仑封为威斯特法利亚国王,他听从了拿破仑的忠言,抛弃了妻子伊利莎白,从而获得了富庶的威斯特法利亚,不过仅几个月就把这个国家的国库挥霍一空,败家子一个。

(10) 拿破仑的大妹(Elisa,图中第四排左三),被拿破仑封为托斯卡纳总督、法国公主,43岁死于胃癌

(11) 拿破仑的二妹(Pauline,图中第四排左四):
她是拿破仑最宠爱的妹妹,被封为法国公主和瓜斯塔拉公爵夫人,她是拿破仑倒台后对他最好的亲戚。她相貌美丽,素有“欧洲第一美人”之称。

(12) 拿破仑的三妹(Caroline,图中第四排左五):
她违背拿破仑的圣意,和法国元帅缪拉成婚,但他们夫妇仍被拿破仑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后。但拿破仑得了儿子“罗马王”之后,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无望被选为王储,就开始和反法联盟接触,在拿破仑最危机的时刻,他们做了最彻底的叛徒。而在百日政变时他夫妇俩又再度倒向拿破仑,滑铁卢之后其夫缪拉被反法联盟枪决,“两头草”的下场大多如此。

(13) 拿破仑的侄子(Napoléon Ⅲ,图中第三排右一):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1848~1851)、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1852~1870)。拿破仑一世之侄、拿破仑二世堂弟、拿破仑一世二弟荷兰国王和拿破仑一世皇后与前夫之女奥坦丝王后的次子(我再头晕一次!)。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后,随母居住瑞士,就学该国军校,后成为炮兵军官。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2年拿破仑二世夭折后,他成为波拿巴家族夺取王位的觊觎者。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和美国。不久又回到欧洲,1840年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1846年越狱成功,出逃英国。1848年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并依靠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51 年他又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1852年12月2日元老院宣布恢复帝国,他成为法兰西皇帝,称拿破仑三世。他利用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达19年之久 。执政期间参加克里木战争,又与奥地利开战,并发动侵略中国、越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战争。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他带领儿子阿尔及利亚国王路易一起出征,皇后欧仁妮留守巴黎摄政。9月1日,他在色当战败被俘,三天后巴黎发生革命,第二帝国覆灭,次日欧仁妮皇后逃到英国。 1871年《法兰克福条约》签订后他获释,赴伦敦与妻儿会合。 1873年,病故于英国,终年65岁。1860年与英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就是这个如九头猫的家伙!

以上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地方变了戏法演了再演!

枫丹白露的宫中至今仍放着拿破仑当年行军打仗时的简易帐篷,帐中可折叠的桌椅据说还是拿破仑亲自设计的。那种折椅四十年前我也有一个,也是军用品,不过是解放军战士带着露天看电影用的,每次从苏州回上海我都带着呆在两节车箱中间的过道上,带本闲书、坐在我的“专座”上与世无争。如今能与你吹上几句,许多东西就是当时坐在那个折椅上边乘火车边读闲书读来的。


拿帅当时收藏的盔甲、佩剑和军刀等。

穿过的军服

穿过的军大衣,也作礼服。


当上皇帝后穿的“龙袍”,看起来也有军服的味道。

这身“龙袍”无疑就是军服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自己给自己加冕成皇帝时的画像。

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皇后,一个不幸的女人。但她此刻仍脸带笑容,因她刚被加冕为皇后。

拿破仑一世博物馆皇帝的一个用房,展示的都是拿破仑曾用过的东西。

拿破仑一世博物馆中皇后的一个用房,墙上是第二任皇后玛利?路易斯的画像。


拿破仑二世、罗马王的一间用房,中间为一婴儿摇床。

拿破仑二世、罗马王的另一间用房,也有一张婴儿床。


换一个角度,走近一些,白炽灯光的成份增加,色调也转暖。



拿破仑与儿子的亲热画像

拿破仑儿子、拿破仑二世、罗马王的少年画像。

拿破仑二世、罗马王的戎装骑马画。



1804年教皇比约七世受邀到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主持加冕典礼,结果拿破仑不给教皇面子,自已给自己并给皇后加冕,造成二人不和。1812年6月至1814年1月,教皇比约七世则更是被拿破仑变相地软禁在枫丹白露直到他同意签署原先拒签的宗教协议为止。因室内光线太暗,ISO加大同时感光时间增加,在没有三角架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的抖动和噪点增加使部分照片模糊,只能凑合用了。

王后(拿破仑夫人即称皇后)的睡房,图中这张床是按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的要求设计的,但造好后她还没来得及睡就被推上了断头台。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是享用此床的第一人。
床边怎么还放了一个踏梯?是否是因为拿破仑个子太矮,来“宠幸”时得用梯子才上得了这张床?据说有一次他在军中训话,有一个高个子的将军在与旁人窃窃私语,拿破仑傲然地冲着他说了一句:“将军,我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你和我的身高有一个脑袋的差距,但如果你不听从我的命令,我随时可以消灭这个差距!”,那他为何不砍掉这张床的腿?可见对一有权势的人而言,砍人头比砍木头容易!

床前的这些凳椅是侍寝的下人们用的,还是皇后喜欢躺在床上开接见会议?竟是此番阵势。但比起咱秦始皇的兵马俑,则差之十万八千里矣!

路易十六时期,其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夫妇把此屋用作浴室,其两头分别连着他夫妇俩的卧室。



这个厅的说明牌(见图中靠绳索的黑色方柱上的白牌)漏拍了,说不准是派什么用。因靠着上页提及的路易十六弟弟用过的套房,估计是该套房内的一个客厅。

感觉上这是1830年七月革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推上台的路易?菲利普把此屋分给其儿媳当起居室。

1804年拿破仑加冕时,被邀请来的教皇比约七世即睡过这张床,后路易?菲利普把它给了其儿媳。

八年后拿破仑软禁教皇的“教皇套房”中的敎皇寝宫,房内有许多精美的荷兰金色皮革装饰为其特色。在礼仪级别上,教皇套房仅次於皇后套房,可见拿破仑虽不买教皇的帐,但也没有亏待他。我反而感到是教皇比约七世太计较皇权一定得在教权之下显得有点小肚鸡肠了,换作我尊敬的因年迈主动退位的本笃十六世一定不会如此。他宗教立场虽也保守,但他强调宗教对于世界和平的作用;他曾公开批评美国总统布什的伊拉克战争,认为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它所造成的破坏远远大于想要拯救的价值;他也称赞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并对穆斯林的信仰表示赞扬,他认为将穆斯林指责为恐怖分子是极其错误的;他主张各方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他要求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在世界各地实现宗教自由;他还认为避孕套不能解决艾滋病问题,真正解决办法是避免同性恋及婚前性行为;他还对重创台湾的八八水灾个人捐助5万美元,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捐款中国的教皇;等等这些使我对他印象甚佳。

这个在十六世纪曾是国王享利二世的寝宫,到拿破仑时期改作皇后的候见厅。


这间厅的说明牌也漏拍了,是一间普通人用的客厅,因家具很一般,记得好像是皇帝的候见厅。


此为路易十三的客厅,原为连接国王套房和王后套房间的一个书房。1601年路易十三诞生於这个房间。因按法国王室规定,王后必须在宫内的公共场合分娩以免王子公主有被人掉包之嫌。据说路易十三的父亲享利四世在这个房间见到降生的是一个男孩时,“激动得流下了豆大的眼淚”。

此为“卫兵厅”,故名思义是守卫皇宫的卫兵们住的房间。1860年发起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拿破仑三世把这里改为餐厅,图中的圆桌即当时的一张餐桌。屋顶天花板及墙壁上部的装饰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原貌。左边的大壁炉拆自宫中一座名为“美丽壁炉”的侧翼宫殿中,壁炉上方是曾置於宫外花园中的享利四世的胸像,即上面见儿子路易十三降生“激动得流下了豆大的眼淚”的国王。整座壁炉雕刻得无比精美,真想把它移到我在上海莘庄新居的客厅墙上,倘若今晚捏着鼻子做梦我能捡到阿拉伯的神灯。


此为圣路易第二客厅中的又一尊路易十三父亲享利四世的雕像,又是在一个壁炉的上面,看起来他在法国的地位有点像中国供在炉壁上的灶神爷(上海人称“灶界菩萨”), 是上天派往人间监察善恶、窥探隐私的密探。腊月廿四至正月初四是他一年一度赴天述职的日子。天上诸神再根据他所打的小报告以决定在人间该奖谁罚谁、决定该惩办哪些贪官污吏、恶霸刁民,奖赏哪些清官好吏、善良百姓,以扬善除恶、确保人间的公平正义。为此中国民间有在腊月廿四上香供糖拍马送灶神、以让到天界为自己说好话、大年初四焚纸放炮再一次拍马迎他回来的习俗,但如今国人胆都大了,而且身经百战、不怕有人打小报告,很多人集中在初五放鞭炮,只拍财神爷的马屁了。
另外,我太太就是在此房内碰到一位飞速飘来飘去的“厨师”,令她吓得魂飞魄散,前面己表过。

此大厅名“弗朗索瓦一世大厅”,原是他第二任妻子、奥地利王后埃莱澳诺尔的寝宫。路易十四时改为王后的宏宴厅,用作每周至少一次国王和王后一起参加的公众餐会。直到拿破仑一世时期,一直用作餐厅,后在七月革命后上台的路易.菲利普时期被改作沙龙。厅中四周有巨幅挂毯,图中右边一幅为《马西米利皇帝的狩猎图》,左边壁炉上椭圆形的是一幅雕像,说的是维纳斯和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阿多尼斯的婚礼。我曾在卢浮宫看到《沉睡中的赫梅芙洛狄特》雕像,说这位与仙女萨尔玛西斯融为一体的阴阳人原是宙斯的儿子兼信使赫尔墨斯与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真不知维纳斯到底与几个男生结过婚?还有小爱神丘比特也是她的儿子,不知又是跟谁生的?维纳斯是我崇拜的神之一,不仅希望她美丽无比,更希望她对爱情也是忠贞不渝,爱神不应该是乱爱的神!

弗朗索瓦一世大厅的另一角,光线暗了些。









这间房贴近弗朗索瓦一世的寝宫,是安置他宠姬(情人?)艾普当公爵夫人的睡房。这是由艾普当夫人最为赏识的普里马蒂斯设计装修的。四周及顶上的壁画和石膏雕像说的都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故事,这位大帝一生在军事上的征服远远不及他对女人的征服。不知他能否与成吉思汗可有一比,据专家称后者所征服的女人为他生下的孩子如今全球己衍生达2千多万之众,各个人种都有!
真不知这些专家如何得到这个数字?难道是像中国皇帝那样每次都有记录,他们把此记录的物理(生物?性行为?)模型通过非线性方程转成数学模型,再算出来的?真令我佩服!


另一个角落


说明牌标注这间是“The Tapestry Salon”即“掛毯沙龙”。沙龙这个名字含义很广,源自於大宅内高贵雅致的客厅,现通常理解为定期举行社交聚会的场所,也有指画廊、美术展览、高级美容场所等。但如今回国内旅游,有时会在一些小县城甚至一些小镇看到有些吃不准到底是洗什么、用什么洗的“洗脚店”也用上“沙龙”这个名字,真令我哭笑不得!

此为王后的客厅之一,称“白色大厅”,但看上去一点也不白。就像西方洋人称自已为“白色人种”,而把我们蒙古人种称“黄色人种”,事实上二者肤色相差不多,根本无法区分。科学区分的标准之一是看眼的内角顶瑞,上睫打开的叫“open eye”(不是“open eyed”那是“惊讶的、瞪着眼的”)即所谓“白人”的特征之一,上睫向下微微盖住即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你若打开,很可能你的先祖有“白人”的血统。



王后的接见大厅,路易十六的王后玛利?安托瓦特曾把它改成游戏厅,玩扑克玩下棋,经常到深夜,而路易十六则好静,两人情趣相异。

游戏大厅顶上是《米湼瓦给缪斯女神戴冠》的大幅油画。门框上的绿底白色人像装饰看上去像浮雕,实际上是神奇的立体画。

此为王后小客厅,位于国王和王后的寝宫之间把二者分开又连通,这是通向王后寝宫的一扇门。
此客厅是按路易十六王后所喜爱的古典花草风格装饰,到拿破仑三世时,被改建成皇后欧也妮的浴室。


这是门框上的雕像,因我家人中有人弹竖琴,特放上此照送给妳!

这是通向国王寝宫的一扇门,不知他俩互进对方的寝室之前是否要对暗语,例如“天皇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脸怎么黄啦”—“防冷涂的腊”、“你的脸怎么也黄啦”—“防冷也涂的腊”之类。

这是枫丹白露宫内除了教堂最为神圣的地方,过去是历代国王的寑宫,拿破仑当上皇帝后既想保持法国王朝精神上的连贯性,又想显出他与历代国王的不同,登基后把它改建成“御座大厅”,作宣誓和引见仪式用。御座前两个代表权力的柱子上被标上了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N”。而天花板和墙上的装饰则是路易十三和十四时期完成的。此照我仅拍得有拿破仑御座的一角,实际要大很多。御座厅内金碧辉煌,整个墙壁和天花板用黄、红、绿色调的金叶装饰,地板用画毯覆盖,吊灯晶莹夺目,其装饰可谓集数百年之大成。它那华丽富贵又活泼的美术式样,曾对欧洲各国的高档建筑产生巨大影响。

御座大厅的另一角,其装饰叹为观止,因该处以白炽灯光为主,故色调较暖。






这间原是路易十六的浴室(又称“香粉间”),拿破仑把它改建成自己的寑宫。他个子矮,所以床也很短,床边外侧仍是一个踏梯,内侧一面大镜子,是否是防人暗刺?蒋介石也有此举,难道是向拿破仑学的?

此乃拿破仑的工作间,他是一个工作狂,他登基住进枫丹白露宫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个房间渡过的。他睡得很少,经常是在这张特意做成军帐式的小床上小憩片刻就是他的一天的睡眠。屋子中间的这张办公桌也是专门设计,紧急时把桌盖一拉就合上成一整体,原先桌上的东西即藏匿其中,完全看不出有甚破绽。大凡军人出身的君主可能都有此番考量,同时疑心也重,杀气也甚,伴在这种人边上真可谓“伴君如伴虎”,随时都可能被吃掉。但历史人物中拿破仑这方面似还可以,最可怕的当属斯大林了,5个元帅被他杀了3个、16个集团军司令被他杀了15个,67个军长被他杀了60个,师旅级以上的军官被他杀了60%;“肃反”中被他杀掉的人几乎与希特勒作战死掉的差不多,而且其中很多是精英知识分子。他的残忍与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不相上下,而且他都是因疑而杀,杀的都是自已同胞,斯大林才是世界近代世上最大的暴君和“恐怖分子”!

1814年3月,反法同盟攻入巴黎,元老院於4月3日宣布废黜拿破仑一世,4月6日他就在这间按他意愿装饰成绯红色的小客厅内签署了让位诏书,随后对身边的元帅们说:“你们想休息,那就去吧”。如今这间客厅也就称为“让位厅”。


这是拿破仑皇帝皇后所用房间中最靠前的一间,称“副官大厅”,24小时由他的副官们轮流值班,时刻守卫着皇帝一家的安全。按严格的礼仪等级,这间房内的家具不能用镀金只能用彩绘。此厅的后面为等待皇上接见的候见厅。





此为“议会大厅”,是王室处理宫中日常事务的地方。图中镜子下的壁炉用于随时烧毁不能保留的文件。此间大厅采用的是洛可可式的装饰风格,墙上的画分别表示“忠诚”、“力量”、“战争”与“和平”等主题。




枫丹白露宫内的房间实在太多,我们仅参观了其中开放中的一部分。而房间中的大量各式各样各种装饰、油画、粉彩画、掛毯画、立体画、玻璃彩绘、石膏雕像、大理石雕像、各种浮雕、木刻、镀金雕刻等真是多不胜举、美不堪言。下面仅放几张照片,不然我这期的容量过大,邮件将发不出去。
种类大致分为:
(1)天花板装饰:





















(2)画



这是弗朗索瓦一世画廊中的一幅名为《宫庭大象》的壁画,代表力量和智慧。大象前腿边上的仙鹤象征着子女对父母的爱心、表达的是国王向其父母致意;大象左右三个年轻人及后腿边上一条被制伏的三头犬,象征的是国王统治下的兰天、大地和海洋。整条画廊所有壁画四周的装饰美得我己无法形容,我属鸡,用“美得令我透不出气、迈不开步、眼不能眨、嘴不能闭、四肢僵硬、心跳停止、瞳孔放大、像只呆鸡”,你认为如何?

此画名《受挫的维纳斯》,说的是她想挽留即将上前线的战神玛斯,试图唤醒正在地上沉睡的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帮忙。

这幅画我就说不出名堂了,该不是狩猎女神狄安娜累了在河边小憩吧。画上三个“F”标识(其中一个反写)代表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第一个母。

此人我也忘了,看来我要得老人癡呆症了,得加紧练脑!希望你也不要息着。


这幅画的说明是王室贵妇的沙龙,不知道她们是否也在讨论买菜?


奇怪,这幅画右上角圆柱顶上的神像好像在哪里见过?穿的像是中山装!










(3)雕刻





“美丽壁炉”上的“灶神爷”享利四世

又见“灶神爷”!



此照上面介绍房间时已用过,作为画与雕刻装饰,请再仔细欣赏一遍。






(4)收藏:仅举三样


此乃拿破仑用过的餐具

这是拿破仑所购的意大利制造的有大小10个刻度盘的落地摆钟,能分别显示日历、月份、日相、月相、星相、春分、秋分、闰年、钟点等信息,他十分喜爱。

这只镀金、镶钻、满是极其精致雕刻的花瓶一定价值连城。


我们来到室外参观,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放在名为“泉水庭院”边上当年法军从圆明园刼来的两尊中国石狮,这是我此生看到脸部表情最为哀伤的一对石狮,它盯着我,似乎在恳求:“请把我带回中国吧!”。你若静静对它看上半分钟,一定会有与我相同的感觉,心中真想流眼淚!
泉水庭院前面是“鲤鱼池”,因池中养着鲤鱼而得名。远处池中的八角亭为路易十四所建,他是在枫丹白露居住最久的君王(别忘了他当了72年国王!),他对凡尔赛宫建树最多,但对枫丹白露化的力气不多,殿内他仅建了一座侧宫和一个浴室,殿外就是这个池中的八角亭。

这是我太太在鲤鱼池中拍到的鲤鱼,看上去像一幅画。

我们沿着鲤鱼池边上英式花园的这条小路走向八角亭方向,一路走着一路想,因离团后的这两天半“自由行”各有各的安排,YK夫妇、LP夫妇他们未能来枫丹白露宫参观,我真为他们感到惋惜……


从靠近八角亭的岸边回看泉水庭院,不弃不散的是一对野鸳鸯,池中还有在水上奔驰的是一对野鸭子。

这个花园名叫“大花园”,确实也很大,但它在枫丹白露只能祘是一个小花园,我在画册的平面图中估量了一下,大概只占整座花园的十分之一!



枫丹白露的花园很大,他们提供的服务不是电瓶车而是马车。因在宫内走了已三个多小时,毕竟多是六十开外我更是接近七十的人了,身己乏、体已累、很需要坐车,但估计马车的收费不会便宜,并不是付不起,但“能省则省”是我们吃尽辛苦的这一代人大多数的认识论和世界观,于是咱仨也就迈开双腿,妄待自已了。

大花园中的绿草如茵









大花园中的花圃缤纷

此栅门关着的右边庭院称“臣子庭”,内有三排古朴而典雅的侧宫,建於1606至1609年,原是王室官员们的住宅。1945年~196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于枫丹白露的两个军事总部即设在这个庭院内,此庭院很大,我只拍了其门口。奇怪的是门口的两个为同一个人的雕像怎么脸都朝内,更令我惊讶的是,她竟与1997年8月31日因车祸死於巴黎的英国王妃戴安娜很像!莫非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也许这就是她脸不肯朝外的原因!念至此,我更为戴妃的命运倍感伤悲……




此即我进去后拍到的一张照,拍完我掉头就走!若她是个男的,我非得与之评上几句,包括因参观了他们祖先刧我所得而建成的“中国馆”后的一肚子怒火,通通喷到其脸上!


大花园边上“瀑布水池”的水中有只鹅,岸上有个我。

我向鹅招手,鹅即游向我。

鹅鹅鹅,曲颈向我歌;我我我,伸手引鹅歌。
我与鹅,乐在天地间;天地间,唯有鹅与我。

----- 2013.9.29歪诗作于枫丹白露宫“瀑布水池”





这是我与天鹅嬉耍的瀑布水池再往前一个有一排石头栏杆的平台,平台下有一个围了一圈镶有人物雕像、中间有一头老鹰雕像的大水池。水池再往前便是图中可见的一条一公里多长为加深花园景观而开挖的人工运河。运河两旁的花园更深更广最大,我们没敢进去。一是时间不早;二来里面“荒无人烟”,怕进得去出不来,心里有点“吓涝涝”。

平台下有一个围了一圈镶有人物雕像、中间有一头老鹰雕像的大水池。

换个角度看清老鹰,老鹰头正对的是运河的这一头。

想到那对哀伤我又无力把它们带回中国的圆明园石狮,我也真想化为石头留下陪它俩!条件是:

她能陪我,直到天老地荒、地球毁灭!

枫丹白露正宫的门前有一巨大的马蹄形台阶。1814 年 4 月 20 日 下午 1 点, 拿破仑称帝的王朝彻底失败, 他被判到艾勒贝岛上软禁。押送他的马车已在枫丹白露前的白马广场上等待。拿破仑从正宫出來、沿着马蹄形台阶的右面这段恋恋不舍地下来。他含淚对整齐的列成方阵的禁卫军将士们说:“我的老卫兵们, 我来向你们说永别了, 继续为法国效劳吧! ”说着, 他拥抱了禁卫军队长、亲吻了法国国旗 、然后与大家一起哽咽起来,军人死离不流淚、但生别比死还难!从这一天起枫丹白露的白马广场, 又叫做了“永别广场”。

想象着拿破仑从我身后的这扇木门出来、缓步从右面走下台阶,揣摩着他的脚步、体会着他的心情,我也掉下了眼淚。啊!还有203天就要整整一百年了,2014年的4月20日,有人会来此地站方阵吗?一定会有,我敢肯定!

别了,“Fontainebleau” -- “枫丹白露”--“芳丹薄罗”—“疯担白萝”!此生不会再见,但会一直想妳!
(未完待续,还有最后一期,第八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