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走四方

来源: 老流浪汉 2014-11-01 12:10:2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183 bytes)

多伦多走四方
 
2012.8-31 流浪汉

我在狂奔。初春,天黑越来越晚,但天还是慢慢黑下来,路上逐渐平静。我不知道今晚会到什么地方,临行我犹豫半天,还是决定不预订旅馆,走到哪里算哪里,但初步目标是尽量到新里斯克阿德(New Liskeard),一个三线小城市里面,地图上看起来大一点的点。

这是一个真正地大物博的国家,才四川人口的三分之一,跟一个重庆差不多,却霸着比整个四川大二十多倍的地盘。在人类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浪费,一种不公平。

加拿大一共三千来万人,占着九百九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比整个中国还大。在东西两部,加拿大的人口和商业,从南向北分为三级。与美国接近的最南线是一线大城市,有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尼伯格,和西部的温哥华。少得可怜的人口,都集中在这一带。

一线和二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人口,以10:1的比例递减。渥太华是二线城市中唯一的大城市,是个异数。

多伦多集中了全国的百分之十五的人口。多伦多往北三四百公里的二线城市如北湾市(North Bay),萨德伯里市(Sudbury),人口也就5万到15万,而且人口还在不断减少。但当你路过这些二线城市时,你的感觉相当于中国的小县城。过了二线地区,再往北,三线城市人口,人口则多半是1万左右,看起来像中国的镇。

我跨过了北湾市,11号公路由双道变成了单道,每过几十公里,有一段超车道,这种公路的形式,加拿大人口稀少的一个特征。路上很黑,车少起来,连收音机都收不到什么台,到处一片漆黑。我使劲踩着油门,我发现这里可能没有什么警察,因为大家都无视于路边的速度限制标牌。

我终于困了,出来已经想好,无论如何,一困就要停下来,再说,也到了新里斯克阿德。我在路边随便找了家小驿站,住下来。这是我住的为数不多的最差的驿站。
北上篇 - 新里斯克阿德
 
这是一个民风简朴的地方。晚上驿站居然不锁门,我在门口按了门铃,主人电话接通了。

‘我要间房。’

‘姓名?’

‘流浪汉。’

‘好,右边第一间房没有锁上,你去,钥匙就在桌上,这间就是你的。明天早上我来找你。’

我不是预定的房间,但这不影响老板连面都不出,驿站的客房居然不锁门,仅仅问了个名字,就把房间给客人了。如果我住一天晚上就早早溜走怎么办?此时,时间才晚上10点。成都的夜店,晚上是11点才开始热闹。

尽管没有早餐,第二天天刚亮,我还是很早就醒了。驿站位于新里斯克阿德的最主要的白木大街上(Whitewood),我在查了地图,确定了今天去游荡的地方,就出门了。周末的早上,外面很安静,像多数欧美城市一样,街上没有人。这次我找的三线城市,都依水,在提米斯卡明湖的北岸(Lake Timiskaming),这是北湾市往上走最大最长的湖。

我来到湖边港口,港口没有门,更见不到人。港湾里停着私人的游船,盖着帆布,加拿大一到冬天,很多地方都蒙上一层帆布,在积雪中保护下面的物品。

湖面结着厚厚的冰,比南边冷很多。南方人喜欢冰雪,因为我们那里少。我死劲在一尺多厚的冰上蹦达,跳起砸下,只觉得像蚍蜉撼大树,冰块一点都没有晃动的意思。初春,湖边的冰层很多断裂,从冰断裂线看进去,冰还有一尺来厚。我没有敢往湖中心走,四周没有人,掉进湖里,不仅麻烦,连呼救都没有回响。远处有辆车开进湖边,我不敢跟进。往湖的纵深方向看,看不到远岸,滑冰只需要把冰上的浮雪扫掉。在物理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尽管新里斯克阿德城市很小,但居民们仍然把口岸做得很舒服,沿着不长的口岸,用木头板条做成散步的小路,弯弯曲曲绕湖盘延,岸边散落着休息的长椅,在四周的冰雪中,依然显得十分幽静,温馨。镇中间的小河,也还没有解冻,桥上有人跑步。

穿过小河,我沿着湖边的道森点路(Dawson Point Rd)一直绕着湖北岸走下去。路边的房子很干净,修整得很整洁,房子直通湖边,有些自己的口岸还有小亭子,或下水的小桥,很‘小资’。环湖,在这里,不应该是很奢侈的事情,人少湖大。这个万把人的小镇,看来谁想到湖边立个房都可以做到。

绕过了整个北岸后,道森点路到了尽头死路。我返回来往坡上走。上面是平原,这是真正的加拿大农村景色。路是土路,上面撒着碎石,但很平很干净,很直,也很安静,安静得可怕,极目望去,前后左右都见不到一个活物,见不到一个在动的东西,好像我是唯一的生存者。车轮压着小碎石,发着咕噜咕噜的杂声,我想快就快,想在路正中间停就停,十分随意。终于,老远老远,我很惊讶地看见一个走路的人,在空无人烟的平地,显得是那么突出,那么显眼。这真是城市里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在四条道宽的路上,他居然走的是正中间,像过去中国人赶集一样。当我们错身而过时,老人举手向我打着招呼,然后继续向前,一望无边的背景中孤零零的人影离我越来越远。我看得出,他略有点惊诧,这个地方,不要说华人,就是老黑老墨都见不到。这是他们的家,自从消灭了印第安人后,他们从一无所有的野地一手一脚地建起来的家。我住店的主人告诉我,他还没有去过离开这里三小时以上的地方。

‘去干嘛?’他很舒服地问。

的确,这里一切都有。开眼界,更多是因为无聊和追求富有,追求新奇,以及是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更高享受。小镇人少,商业依然发达。新里斯克阿德实际上和周边的另外两个小镇,提米斯卡明湖滨市(Timiskaming Shore),布朗奥特市(Village a Breault),联合成一个三城联盟。我去了联盟的购物中心,美国的沃尔玛,斯特波斯(Staples),和其他加拿大本国的大连锁店都在,东西也应有尽有。商店里,我看得出人们尽量礼貌地掩饰对我的惊讶,母亲让孩子不要盯着我看。加拿大华人很多,但在这里乡村,除了两家中餐馆外,我没有见到华人,不管是市中心,还是购物中心。

三线城市的新里斯克阿德市中心,周末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慌。几条小街,你不小心就会走出市中心外。街上有一些小餐馆,银行按点开着。中心的马路上,我可以随便停车。但停下来却无事可干,无景可赏,无地可去。到了中午,市中心仍然空空荡荡,去到的小店,不收信用卡。我落寞地瞎转着,这是一种可怕的寂寞,也是难以享受到的无聊。人,就该这样无聊,这是我最近的人生观,我喜欢无聊。

我沿提米斯卡明湖,拐进了另一个湖边城市,海里布瑞(Haileybury),尽管这个城市不在11号高速公路边,但风情习俗,感觉和新里斯克阿德一样,飘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加拿大最近的一次大的参战,是侵略朝鲜,最后还无功而返。近年来,加拿大没有战争横财,过去的廉价劳动力差距也被近邻美国拉齐,加元现在比美元还高,新的发展亮点是开矿。世界人为造成的资源紧张,给加拿大这些北部无商业城市新的机会。

‘大家都在捞,都在想办法开矿,疯了一般。其他还有什么好赚的?’店家叨唠道。我还听过不少开矿发财的故事。

油价涨了,过去洗油砂成本高,不合算,现在合算了。算上油砂,加拿大是个富油国,和那些大产油国差不多。连住过的小旅店老板都知道这些。美国传来的一个油砂矿卫星照片,看来规模还有大的。对金钱的追逐,在国际资金的引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据朋友讲起,这‘国际’资本,有些是从中国来的,上十亿美元的资金,只要你开,大家分产量。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买卖,让加拿大人疯狂。开矿,似乎要把加拿大打造成另外一个中东。加拿大在帝国邻居萎靡不振的时候,蓬勃发展,兑换率直升。和邻居相比,加拿大二十世纪简直可以和中国比,多伦多林立的吊车,一栋栋高楼,老百姓蝗虫般涌入帝国扫货,简直就是要把帝国买下来的架势。不卖白不卖,卖了也白卖。谁知道这些自然资源什么时候是高价,谁知道替代能源什么时候会把油变成大白菜。先过了今天的潇洒再说。

当然,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人烟稀少的北方城市,还是农业城市,大片的农田,黑黝黝的土地,整齐的收割后的田野,谷仓,到处散置的农家和农机,到处是养着马的牧场,不时还夹着伐木场,加上购物中心朴素的,布满皱纹的老农,无一不对游客描述着这里的生活和人们。

和中国农村不同,这里平凡,质朴,但并不贫困。比较我们四川,我相信加拿大人有更多的人均粮食,肉类。其他不用说,只要看看农村的住房,就可以看出差别。这里虽然人烟稀少,但农户的房子依然干净整洁,从外面看,与大城市住房没有什么区别。相反,即便是上海郊区的农村‘小洋房’,我很容易看到和上海城市住房的巨大差别。农村人口在西方,由于机械化,流失殆尽,但同时机械化带来运营规模和大产出。这从农舍周围散布的机械,仓库就可以看出。四川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唯一相同的,是全世界的农村人口还在减少,不管是这里偏远的加拿大北方,还是中国落后的四川南方。机械化后,农村需要的劳动力少了,加上生活枯燥,劳动辛苦,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农村人在受教育后,选择了留在城市。

从海里布瑞南下多伦多,我经过了北湾市,虽然才一百来公里,气温却升高了不少,从11号公路沿途无数的湖泊里,我逐渐看着先是白色的冰逐渐变深色,最后是水色和小溪潺潺的流水。进了北湾市,一下子就感觉到起码半个城市的气息。路上热闹了,电线密布,街上车流多了,速度快了,还有很多红绿灯。记得小时候听知青们讲一个插曲,出了成都往北,只有绵阳才可以看到一个交通警察,很标准,很傲慢地在市中心指挥车辆来往。在那个朝代,一个交警比一个交通红绿灯还便宜,还方便,还准确。

北湾市不仅有交通灯,而且店也越来越繁华,坐落在市中心的Future商店名字很时髦,这是加拿大电子产品和电器的连锁大店,有着室内停车场。过了北湾市,高速公路变成了四道,超车容易些了。我感到好像又回到熟悉的城市了。我们中国人多半是在人口众多的地方长大,喜欢人气。发展变化快,压力大的环境,造成人们少了祥和,安宁的心态。
 
东进篇一 -  渥太华
 
加拿大的安大略省(Ontario),可以说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省,这里不仅有这个国家商业和科技最发达的,最庞大的多伦多,还有这个国家的首都,渥太华,颇像是上海和北京都同时挤在一个省一样。这个国家的主要管理和财富,都集中在这个省里。

渥太华在多伦多的东北四百公里的地方。我一个跟斗翻过去,还是没有出安大略的手掌心。但忙碌了一天后,这个跟斗打得我很累。我没有敢继续往下去魁北克。

‘不能搞太累,太对不起自己。’这是我给自己最近定下的规则。老了。

渥太华,按我以前的标准,是一个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是个上海市政府,不过是个重庆市政府,就管着那么三千万人。但反过来想,一个渥太华也更实在地反映了欧洲人在这里发展的成就。

欧洲人,特别是小小的岛国英国人来到这里,扎根,养活自己,抢地盘,打败了一起来的法国邻居,杀光当地人,最后是剥离母国,这些是最苦难的部分,而这些历史,基本上已经被淹没,起码是被淡化和边缘化。浮露出来留下的建设痕迹。其实建设,是整个北美,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容易部分。

加拿大的南部高速公路,是沿着南部一线城市而修建,目的是把南部的一线大城市穿起来。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这些大城市都是靠近美国。一则是这个寒冷的北国,往南一点,暖和不少,这尤其对过去物质生活和技术不发达,寒冷对人类生存是最大威胁的加拿大尤为重要。其次是美国的崛起,近水楼台先得利。但另外一方面,渥太华是唯一的二线城市,它的选址,据传是为了防备美国侵略加拿大的战争。如果美国和加拿大战争打起,靠近美国的一线城市没有任何防御纵深。在两百多年前,几百里地已经可以带来纵深防御。

美国独立战争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趁机把加拿大给独立进美国。那时,可以说英国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在美洲的统治。人口稀少的加拿大,那时要合并起来,可以说是顺便之事。现在的加拿大,几乎没有军队,国防,漫长的海岸线,基本靠美国保卫。可是最近加拿大自然资源发飙,把个加拿大搞得暴富,加元对美元的兑换率狂升,加拿大人想蝗虫一样漫到美国扫货,雅虎网页上,美加边境城市的美国人惊叫‘加拿大人进村了’。帝国真是被这个当初不起眼的乡巴佬搞得眼红,羡慕嫉妒恨,心里直痒痒,要是当初直接合并了,老美的日子会好很多。

其实,现代人想到的,古人也通常会想到。美国曾经两次侵略‘加拿大’,那时还叫英国。第一次是独立战争期间,企图把魁北克也独立成美国的‘第十四个殖民地州’,远征军两路奔袭魁北克,被英国人击败。几十年后,又兵分三路进攻英国,从底特律,从大瀑布,从东部,被英国人联合印第安人,以少胜多,打得屁滚尿流。那时的英国相对先进,英美的相对低位刚好和现在相反,那时是英国文明人先进人,打落后的,愚昧的,野蛮的美国人。只是大势在美国人一边,虽然没有得手加拿大,但美国自己还是成功独立了。

加东的一线城市都在401公路或其变号公路上。二线城市,就需要离开一线公路往北走。所有的二线城市公路,都车辆稀少,时常可以看到前无车辆后无车辆的寂静。

数百年前,加拿大人就在渥太华修建了皇宫,国会,现在又修了博物馆,公园绿地和公寓楼。而这个城市,现在也才百把万人,相比中国百把万人的城市,这里可以说是太发达了。

国会是过去的皇宫,大石头加上布满铜绿的建筑,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很多。与其他国家严密的警察防守截然不同,门口很少警察,一个小广场,一个燃火的水泉,倒有几分休闲的气氛。国会参观入口更是一条木板维持的边门,在国会正门的台阶下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欧美的公寓楼地下室的入口。

国会楼前面一小部分走廊和前厅可以供游客参观,后面的办公室是行政办公室。为了减少国会图书馆的参观人流,参观分为免费和不免费部分。免费部分还需要30分钟的间隔。但大多数游客一个筋斗打过来,仅仅是为了撒泼气味在自己的脱口秀里或是相机里,到此一游,所以都选择了随到随参观的免费自由行。

从不高的国会顶楼往四周望去,可以看到渥太华城市本身不大,也没有摩天大楼,一切,都在国会附近,尽在眼下。城市干净,不拥挤凌乱,渥太华河穿过市中心,到处都很安静。几个景点在不远的地方。这是一个紧凑的城市,一个绿色,安静的城市。

每一个小时,国会楼的编钟,就会奏出短短的小曲,响彻市区。编钟就在国会楼的前面,乘电梯上国会顶楼时,身后就可以看见这些编钟。这是加拿大最大最全的编钟组,几十个编钟,按音律排列,仍然采用机械击打的方法奏乐。

国会门口就是市中心,大公司,商店,都在这里,我从国会停车场出来,不小心就进了微软的办公楼。加拿大不少城市本身就人口稀少,市中心,实际上也就好似郊区,人们不必拥挤交通来上班。

市中心靠近国会一边,是步行街区。长一两公里,宽两三条街的步行街用砖头铺地,街头用短柱拦住,步行街上在周末也看不到往常的人群。多数商店在周末也不开。寥寥无几的游客们百般无聊地照着像,时时提醒着我这是在旅游。步行街的东头,连着集市,小贩们不顾冬天的寒冷,很早或在街边摆摊,或早早开店。集市,是加拿大城市的一个特点,不少城市都有,聚集了人气,增添了生活气息,是过去穷日子延伸的表现,也是现实生活还属于老百姓的部分,还没有被垄断大公司规范化的部分。

我喜欢集市,这里我被淹没在小贩,老百姓中间,而不是大商场的物品和推销员中间。东西都很土,很生活,吆喝的摊主没有千篇一律专业性的冷淡,多了些人性,多了多样化,服装,表情不一,态度和吆喝不同,讨价还价。跟着人流,一切仿佛让我回到过去的生活。

生活就是生活,只要不饿着冻着,日子就会往前过下去,就会让我们消磨生命,直到终点。谁比谁好?

国会参观是免费的,但加拿大的博物馆却没有免费的午餐。从国会楼往东去2公里,是新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门小,但里面却很新而明亮。艺术博物馆不大,中间一个种着花草的小天井,四周是不同的展区围绕着这个小天井。展示按欧洲油画,现代绘画,雕塑分为几个区间,与欧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风格和陈列都差不多。其中现代绘画占了很大篇幅。即便在传统油画展览里,多数艺术品和艺术家我都不熟悉的,很多现代派作品虽然不乏有想法,但浅显易懂,没有大量作品,未能形成流派,而且离传统的‘艺术’观念有很大差距,也是我这个外行不能理解的。在欧美几个老牌的帝国外,没有大量的财力,不抢,不杀,不烧,要达到和欧美大博物馆同一层次,几乎是不可能的。

奇怪的是,加拿大黑人不多,但博物馆的每个区域的执勤人员却绝大多数是黑人。 黑人都到博物馆来了?

‘博物馆陈列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吗?’虽然博物馆陈列大都没有名气,我想知道最起码那是加拿大的。

‘不,80%是借来的。’值班的老头回答。

连借来的都是差的,我心想。

和其他西方殖民地相比,这个艺术博物馆从内容上基本是一个级别,我们最多可以说是看得出这是出自于一个比较富裕的殖民地,但和宗主国相比,却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上。

在渥太华河对面的渥太华文明博物馆,是网上不少人推荐的。我到时,几乎不敢相信门可罗雀。这里也还是新建筑,波浪形的外形,给人不同的感觉。我满怀希望地走进大门。

进门的大厅几乎没有什么指示,还好,问讯处就在进门处,我耐心等了不太短的时间,工作人员才结束了上一个人的聊天,简要地给我介绍了博物馆。

我从最近的入口渡着方步走进去,展品不多,显得展厅很宽敞,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空荡,灯光层次得当,显出高档气氛,仔细考虑的相邻展区的隔音效果,使众多的语音和视频互不打扰,也让整个展览安静,不杂闹。应该说,展区布置,加拿大人还是认真的,效果也不错。但一切还仅仅是形式。文明博物馆陈列的是加拿大文明历史,也加入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陈列。但除了一些记录爱摩斯基人冬天捕鱼,打猎的老纪录片,几乎没有可以引起兴趣的东西。整个博物馆的内容在不错的环境里面显得单薄,基本上没有大的主题,展示也没有宽度和深度。一个没有历史,没有大量财力,没有抢劫过大户,没有人气的国度,在很多方面都无法进化到一流层次。给本地的人民进行基本的文明,文化,历史和艺术教育,是可行的,但给世界上蝗虫般的游客,却拿不出可圈可点的故事的展品。世界是平的,但国界却继续隔离,并且文化的格局却继续为政治服务,为地域服务,并且企图彼此灭绝。

文明博物馆里认真看的人很少,有几对年轻人在幽暗的小展区里,低声唧唧喔喔,也没有孩子在里面嬉笑玩乐,这倒是漫长和寒冷的冬天谈情说爱的一个好去处。当我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好像文明博物馆不是免费的,人们在入口出示票,并在手上盖章。

据说渥太华有两个中国城,老的在市区,新的在郊区。我去了市区萨摩瑟特(Sommerset)街的中国城。这里除了一个不错的牌楼,真不能叫‘中国城’。半里上的街上,还有一半是南朝鲜,越南,日本餐馆,两边也没有什么纵深。我想这最多是华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

肚子饿了,走进街边一个看起来还干净,还比较大,可能没有西餐化的中餐馆,里面却是东西交融的装饰。菜比多伦多贵很多,味道也略有变化。

渥太华的东西,感觉普遍比多伦多贵,但渥太华居然被评为加拿大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标准乱选。

渥太华,感觉像其他首都一样,基本是政治首都,剥削型城市,商业较少,靠行政,靠公众机关,靠大公司总部,靠旅游生存。这样的首都,对我们小老百姓,看不出会成为‘最适合居住’的可能。

勉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五月6号到五月22号的所谓加拿大郁金香节。区区十万朵郁金香集中在湖边公园和国会旁边的公园,造成小范围的养眼,引得无数无聊游客蜂拥而至。但区区百把来万人的渥太华,能够做到这一步,让人们生活多一点趣味,还是很让人敬佩。多少年来,每逢这个节日,大量的订购郁金香,栽种,维护,美化市民生活。
 
西进篇 – 底特律
有个多伦多的朋友曾经说,最方便的渗透到美国的地方,是底特律。那时,底特律还是个不错的大城市。

‘多伦多离底特律只有三个半小时的车。过节就回家了,这样不觉得是远离家人。’一位朋友在底特律快破产前告诉我。

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中心,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在美国的密执安州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也是一个航空交通中心,非常方便。

从多伦多往西走,首先经过密斯韶噶。除了马可汗,瑞奇满山,多伦多市中心,这里是中国人集中的第三个地方。可惜这里离我住的地方有30多公里,我仅仅是专门跑来看了一下2012年那栋得奖的曲扭的住宅楼外,没有流窜过其他地方,也没有来吃过饭。曲扭的大楼刚刚建好,一栋还在装修,正在卖。外形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只是不知道外形会让买家多掏多少银子。

加拿大和美国被几个大湖分开边界,伊利湖(Erie)和胡蓉(Huron)湖之间有一个宽大的路桥,这就是多伦多去底特律的路。离开多伦多沿着401公路一直往西偏南方向,没有什么大城市。尽管如此,和北去的路不同,这里却是单向双道的公路。路边虽然没有大城市,不断的小城市却显得蓬蓬勃勃,和北方人烟稀少明显不同。我倒喜欢小城市,人们态度热情,淳朴。在穿过伦敦(London,
加拿大)后,公路两边就很难见到乡村了。

‘这里除了警察,什么都没有。’看着路边警察还在抓人,我心想。

尽管路边标牌到处提醒超速罚款,尽管有闪光灯的警察在开票,但没有人按规定速度行驶。从多伦多出来的车,多半都是130左右的时速,好像不认识路边那些吓死人的警告:超速罚款高达万元,是我见到过的最高超速罚款牌。

在过了伦敦,接近美国的地方,公路旁边有一个不小的风车阵,连绵很多公里。美加边界,几个大湖,湖面宽广平坦,像海面一样,一望无际,也像海面一样,这里产生大风。湖边地区,都是‘风城’。大概是加拿大地更多,更便宜,加拿大风车阵比相邻的美国风车阵分得更开。

西去底特律,除了边界上的温萨,401路上的伦敦,几乎没有比较大的城市。人口,在加拿大是个最稀缺的资源。重庆那么点人,占着比重庆大一百倍的地方,上万人的城镇,就算是回事了。西去沿途,都是农田,玉米,小麦。这是一个有丰富粮食的国家。在这里,如果说是有中国的影子,那就是几乎家家户户农民都装很大面积的太阳能板,而且,这些太阳能板还是装置在田野里,而不阻挡住寒冷地方宅接受珍贵的阳光。反正有的是地方。据称,加拿大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用不完的电,只要接入国家电网,这些太阳能板产生的剩余电,自动进入国家电网,政府补贴高价买电。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太阳能板都是中国制造,这些制造耗能高,污染高,但价钱却极便宜。看来加拿大的清洁和替代能源也是建立在污染的中国之上的。

我去的时候,底特律已经非常破败,治安也已经崩溃,和这边的加拿大城市形成天壤之别。我没有敢去‘游览观光’,几次都仅仅是匆忙路过。
 
东进篇二 - 魁北克市

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加拿大魁北克说法语,闹独立。到现在,魁北克还说法语,还闹独立。为了独立,在‘去加化’的运动中,魁北克做出了极大的努力。401号公路进入魁北克省后,马上改编码叫20号公路,安省常见的那些连锁店,什么Zeller,Shopper,nofrill,马上少起来,换成陌生的商店,连密集的茶馆王Tim Hortons也稀疏了很多,语言也变了,态度也变了。除了灯光,高速公路,购物中心外,加元,其他好像内容都变了。而且,为了强调魁北克的城市,把蒙特利尔人口写成七百来万人,但显然,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才五百来万人。这个历史的换位,正是由于魁北克闹独立,不稳定,说法语,很多人用脚投票,短短几年内就宣判了蒙特利尔老大的死刑。独立,‘国会’还在,法院还在,除了把省长的称呼变成总统,还对谁有好处?

‘加拿大就一个地方好玩 – 魁北克市。那里和美洲大陆不同,是欧洲的风格。’朋友这样推荐。

‘为什么要“欧洲风味?”’,我想,‘那毕竟是模仿别人的,是二流的。要模仿,为什么更远的,更不同的东方风味?’

‘安省比魁北克省有钱多了,每年都要有给魁北克省很大的财政拨款。’另外一个加拿大本地的朋友如此说。

但表面上,我感觉不到魁北克的贫困,公路依然笔直而干净,公路两边同样是明亮的商场,农村依然是平整,农舍依然整洁。

我没有在著名的蒙特利尔停留,这里,曾经是加拿大最大,最有名的城市,只是由于魁独,吓跑了很多人,现在只能屈居多伦多之后,沦为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这次,魁北克的首府魁北克市是我的目标。

半夜到达的我,在昏暗的街灯下困难而仔细地寻找着法语写的小小的街道名,好难。来回几次,我放弃了,还是去路边的加油站问。半夜了,到处还是酒鬼,喧嚣着吆喝着,真是个不夜城。

其实我已经离旅店很近了,只是不知道街道的写法,经过加油站的伙计哑巴式地指指,很快找到了旅店。

看来魁北克是铁了心是想独立,一切真不一样,特别是语言,入耳之声,全是外语。很多加油站和商店好像是故意不说英文。只是看在我真不懂法文的面上,才结巴地说几句英文。

魁北克物价大概比多伦多还贵,起码是旅店如此,也许是因为是旅游区。魁北克市还有很多家庭旅店,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仔细去订那些家庭旅店,但从网评上看,似乎除了有特色以外,还更有人情味。

魁北克市沿着圣罗伦斯河河畔,安大略湖流向大西洋的湖水在经过三百里奔波后,从这里入海。河面宽广,河岸峭立,城市依山傍水,是大海通向五大湖泊的入口, 峭立的河岸上炮群林立,虎视着河面。最早的魁北克市,是一个城堡,是防御进入北美大陆心脏的水路。

和平时期,城堡不再威风,特别是近代战争,更加上加拿大与美国的铁杆关系,魁北克市早已经从过去的城堡变成了今天的一个旅游城市。

魁北克市的旅游,一个是去老城区游荡。所谓的老城区,就是在过去的城墙内,大片保护不错的步行街。城墙不高,和万里长城比,只是玩具。内城是用土堆成缓坡上城墙。和城内众多的大炮相比,城墙显得过于薄弱。步行街倒是人气很茂,老外们百般无聊地在街上凑着热闹,街道保持了过去的砖石街面,狭窄的街道曲曲弯弯,加上岸边的一些爬坡上坎,无聊的人们把这叫做‘欧洲风格’。

魁北克市的旅游,另外一个是围绕着岸边城堡的从水边盘旋到小坡顶上的城堡。大炮还在,但时代已变,凶器变为道具。
 
南下篇 - 尼亚拉瓜大瀑布
 
从多伦多向西南方向开一百来公里,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尼亚拉瓜瀑布。公路绕过安大略湖西岸,沿途已经连成一片城乡地带,是多伦多华人去美国探友和扫货最喜欢的路径。

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的尼亚拉瓜瀑布是世界上最宏伟的瀑布,瀑布落差大,四周环境漂亮,一年四季,水量充足,落水气势非常恢宏,引全世界无数游客光顾体验。在加拿大和美国,都形成了不小的观光城市。观景点,主要在加拿大。

水从伊利湖经过狭窄的尼亚拉瓜河,激流涌进到安大略湖。瀑布下面,有游轮,从美国和加拿大两边去靠近瀑布底端,感受宏大气势。美国岸边,还有木桥,走到瀑布落水近旁,巨大的轰鸣和漫天的水雾。在轰天的巨响中,我纵声狂笑,与大瀑布四面八方的隆隆轰响抗争。

夏日晚上九点过,激光灯从加拿大岸上射向瀑布。灯光缓慢地变化着颜色,红,绿,蓝,灰,黄,透过浓浓的水雾,迷迷蒙蒙地照在落水上,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我很喜欢静静地在瀑布落水上游盯着河水发呆,水很急,水滴们还不知道前面是悬崖,只是急急地往前挤,往前跑。一瞬间,便到了无法退后的崖壁,然后是撕心裂肺地自由落体下去。人呢?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忙忙碌碌,任社会,任潮流,任周围大家的生活所拥挤着,推动着急急忙忙地往生命的最后崖壁奔去?我跳下尼亚拉瓜河,我能够不被冲下悬崖吗?随大流是不是就是自然规律?

水量巨大,多年来造成瀑布不断侵蚀河床,瀑布上方不断向后倒退。现在河流的水量经过控制,每十年倒退一英尺。

去尼亚拉瓜的伊丽莎白女皇高公QEW,比西去底特律的401就要热闹多了,这里离多伦多近,离瀑布近,离美国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去尼亚拉瓜的QEW在平时白天,可能会走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我曾经一次贪口,留了四小时,从多伦多去水牛城,差点没赶上飞机。
多伦多
多伦多城市和欧美城市没有多大区别,除了新一些外,市中心拥挤而狭窄。这里没有太多欧洲那种石头建筑,高高的地标建筑多伦多电视塔,除了愚弄加拿大人外,建成就没有出名过。那些日子大家都在发疯一样建高度。像那些有名的美国大城市一样,这里的老唐人街也位于市中心,据说也是过去修路的老华侨。但现代的多伦多华人社区,却是在多伦多东北部的马可汗和瑞奇满山市周围。多伦多市中心的唐人街,还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老华人已经不多了,更没有什么大的华人商贸中心,显得十分破败。不过还是有一些不错的中餐馆。这里附近,也居住着不少中国人。

曾几何时,北京人纽约呆腻了,现在讲究的是加拿大的多伦多。留学的,富家子女,跑路的,创业先锋,把一个平凡的地方,涂抹上中国人特有的错觉,特别是假货,每每看到假东西,总觉得十分不舒服。人不在穷,而在愚昧和贪婪。

如果有人问,多伦多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餐’。

打开百度,查加拿大有什么好玩的,多伦多在长长的搜寻结果里默默无闻,最多是个CN塔,刚满30岁的CN塔尽管在晚上打扮得花枝招展,但还是掩盖不了岁月造成的颜衰色褪。现在世界上到处是塔,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漂亮,长江后浪推前浪。

多伦多没有特色。但很多海外的华人,都知道多伦多的中餐。

‘吃得好。’很多人这样讲。

中国人以食为天。博大精深的中国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模仿的核心部分。川菜系统,以全套,多样,色香味齐全,不仅养育了中国人的胃和嘴,而且已征服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中国,而且东南亚一带周边国家也影响极大。这是超越政治,超越军事,超越权利野心的文化征服。作为中国人,流浪汉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容忍没有正宗的川菜。

多伦多的中餐,可以说是除了四川香港和广州外最好的中餐,比北京上海还密集,还合美加人的口味。区区五百万人的多伦多,比人口大得多的纽约和洛杉矶中餐馆还多,大约平均一百个华人就有一家中餐馆。而且在这里,就是在苍蝇店里,你也不用担心地沟油,不用担心假猪肉,火锅染料。

以前,总以为海外就是纽约的法拉盛,没有地方可以超过法拉盛,但这次发现,多伦多却是例外。每一个餐馆区,都是小半个法拉盛。我主要在马可汗到瑞奇满山,从Shappard起,到Highway7404号到Midland流窜,较少去市中心的中国城,也几乎没有去密西萨嘎。在这个多伦多东北部这个方圆不过几十公里,集中了太多样,太好吃的中餐。流浪汉唯一遗憾的,是这里的中餐以粤菜和东北烧烤为主,好的川菜不多。Steels上的巴蜀人家,台式川菜的四家半亩园,多伦多市里Spandina Ave上的川味轩,以及MidlandFinch北边的辛香汇,还有不少的火锅,以及和东北菜混在一起的餐馆,其他好像点不出更多的经典川菜去处。巴蜀人家和川味轩味道像家常菜,半亩园出自台湾人口淡味,都不尽人意。倒是辛香汇的新派川菜味道还比较浓,以及在士嘉堡Scarborough市的Birchmount RdWarden之间,Eglinton下面的Comstock Rd街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东北烧烤,里面的烤鱼不错;另外Shappard上的庆龙中心的源源餐馆,烤鱼也很入味。多麻辣,味重,不是到处都可以马上接受。多伦多移民,以香港人为主体的移民。大陆台湾的移民,多是技术移民,开餐馆难免起步慢些。每当向这里朋友面前提起没有好的川菜馆,多伦多的朋友都不高兴。

‘用茶杯接着你的口水。’糟糠在旁边桑榆我。

多伦多其他风味的小吃,倒是有不少不错,像是偏僻的Finch与Midland附近的老汤家陕西风味,Steels上大都会广场内的芙蓉园湘菜,真东北饺子馆,Shepphard 与 Midland 交叉口的武汉口味辣死人不偿命的川武鸭脖王,Finch与Midland交叉的烧烤王,McCowan与Steels附近的西北楼,可以带老外去的满洲里布菲店,Finch与Kennedy附近的云南米线,7号公路上的阿拉小厨,还有不少的北方包子铺,上海口味小吃,台湾口味的牛肉面,唯一缺乏的,是江浙餐馆。粤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煲仔,姜葱海鲜,清蒸海鲜,各式龙虾,下午茶,稀饭,烤鸭烤猪,走地鸡,盖浇饭,河粉,炖品甜品,咸鱼炒饭,牛河,面包糕点,各式东方饮料,素斋,你见过的,这里都有。全世界真正的可以称为‘菜系’的,只有两个,而粤菜是其中的一个。不是贬低其他风味菜,而是其他风味无法形成庞大的菜系。当然,很多普遍被接受的中国菜都不是出自于两大菜系,比如是烤羊肉串,饺子和前些年出来的乱炖。多伦多不仅是中餐馆如牛毛,而且每当午饭和晚饭,各个好点的餐馆都十分爆满,人气非常旺。

‘中国人真花钱花心思在吃上。’很多人感叹。

多伦多的华人的人气,是多伦多华人第二大特点。多伦多华人比例高达20%,这在过去,连美国的黑人都无法享受的比例。多伦多的华人,又特别集中在三个郊区城市,东北部的马克汗/万锦市,瑞奇满山,和西边的密西萨嘎。多伦多的其他地方,华人也比较常见,比如是市中心地区。这里到处可以找到中国人集中的地方,不仅是在几个中国人多的地方,而且在商店,在大公司上班族中。我去过一个加拿大前三名之一的银行,走在办公室桌间,从名字上看有大概三分之一是中国人,走道之间,到处是广东话和普通话,十分嚣张,十分潇洒。中国人最集中的,除了中餐馆外,以中国人的商场最显著。很多年前,就知道这里的太平洋商场(Pacific Mall),尽管仅仅是大卖场,现在这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商场,仅仅是太平洋商场对面,就是锦绣中华商场。中国人在一起,除了吃,就是开小店。

走进太平洋商场,就像走进北京的秀水街,中关村,上海的襄阳路,满是像要扑上来咬你一口,吸一口饱饱的血。中国人的商场,虽然完全不能和西方商场竞争,但它的特色,却是很多时候无法回避,不少东西走偏门,走时髦,而且从中国进货,价钱低得可怕。有些时髦货,是大商场难以快速跟进的,还有价钱便宜得难以拒绝的山寨货。流浪汉就不得不在那里买了不少没法在西方大商场买的东西。太平洋商场人气很重,中国气息浓,不少年轻的学生,几个一聚,放学后多个众小店去处,倒也是一好。

多伦多附近几个大学,多大,滑铁卢大学,皇后大学,中国人不是少数,加拿大计算机最好的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更是如此。

‘你在的时候,中国人有多少?’我问滑铁卢计算机系八年前毕业的美女。

‘那时还不多,大概百分之八十吧。’美女只会广东话,我老听广东话广播,觉得广东话的八十很好听,有跳跃感。

‘现在是多少?’问另外一个最近毕业的。

‘好像都是。起码九十五吧。’

多大的工程系,多伦多附近金斯顿的皇后大学,也都是中国人的天下,中国人像是汉人在中国,是绝大多数民族。这里你比较容易融入社会,更容易有很多朋友。这对他乡异国流浪的我来说,感到特别舒服。但在多伦多,特别是大企业,大银行,坐上大老板的位置的华人,却远远不能达到应有的比例。英文,更多的是文化和我们的哲学,造成了中国人不善于用语言,用脾气拼抢。

在万锦市,瑞奇满山,华为公司也挤在国际商业机器和甲骨之间,这是中国仅可见的与西方高科技稍有点齐肩的公司。在加拿大,和在美国一样,受政治局限,排挤中国公司,华为仅仅能挤进二流公司的终端市场。白人就那么齐心。看看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甚至是欧美的小小华人社区,却是四分五裂,争斗,为利益不能达到高度协商水平。

中国人更习惯于个人奋斗,加拿大虽然没有虎爸狼妈,‘推妈’,‘爬藤’,这些流行在华人圈子里的语言,也多少说明了子女教育的浓郁气氛。而国内更多的专业人员,体育的,文艺的,文学的,在退休后,也更容易来多伦多,造成多伦多的华人藏龙卧虎,这里各种培训的高水平,多伦多华人更容易达到以前在国内那些高水平的培训。

华人多了,做的事情也多样化。除了白领,也有不少生意人,还有人开农场,办工厂,开一些小矿,更不说做买卖了。

但国内买的‘非诚勿扰’这些相亲节目,那些电视剧,却好像不是从我所熟悉的多伦多来的,而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加拿大回去的,按理也不少了,国内来多伦多,也非常容易,但演出来的东西,却离真实的多伦多华人社会十万八千里。不知道是导演*****了,还是过去在多伦多受过什么刺激。

在日子相对清闲的多伦多华人有三个小特色。

孩子多。我以为现在中国人已经忘记喜欢孩子,而在欧美,即便没有计划生育,也并没有多少大家庭。多伦多的华人,基因里喜欢人气,出乎预料的有很多家庭都有三个孩子,基本上讲,几乎没有独生子女。

那天,一个哥们坐在了我的后面,我们聊了起来。

‘你几个孩子?’我问。

‘肯定比你多,四个。’那兄弟说。我还没有在新时代的草根老百姓家里听到那么多孩子,很喜欢。

多伦多的华人,还特能开长途车,动辄万里迢迢开车远行。

‘我一个人连续开车十八小时,从佛罗里达一口气开回多伦多。’饭桌上美女很自豪。

‘吹牛吧,你老公呢?’朋友表示怀疑。

‘老公开车我觉得不安心。还是自己开放心。’

‘不停?’

‘不停。’

‘多快?’

‘140公里。’这真是美女与野兽的公路版。

‘没吃罚单?’

‘没有吃过,吃了也不付。’美女不急不缓地说。跨国交通罚单,对私人车辆无效。

美女岁数也不算年轻,但说起长途,好像就是小菜一碟。欧美国家的其他中国人只有年轻人才这样玩命自虐。

多伦多华人还有一个特色,尽管已经身在海外,但依然有很浓厚的‘崇洋媚外’,他们喜欢美国,动辄往美国跑,买高价商品,去美国旅游,要孩子上美国大学。

‘我们以前目标是美国,想先来这里过渡,但现在一看,这里华人多,中餐馆多,地方大,去美国也方便。再后来,孩子生了一大堆,动起来难,而且这里没什么不好,就这里定下来了。’

和邻国华人相比,这里华人回国少些,很多人十年不会去,甚至还有人从来没有回去过。但多数华人,都把父母接过来了,因为这里的福利好,生病不用担心,加上华人多,生活不仅方便,而且有同龄朋友,不寂寞。

尽管加拿大对内是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但对外国人来说,简直就是砍死人不偿命的。我在多伦多期间,碰巧孩子高烧。半夜两点,流浪汉差不多跑遍了马可汗和斯嘉堡市,就是找不到药。加油站没有孩子的药,沃尔玛也关门。最后在闹区的麦德龙买了药。第二天孩子的烧还是没有退。我们来到急诊室。

人很多,排着长队。早就听说加拿大看病,即便是急诊,也等很长时间,这次是体会到了。由于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医生只能从政府那里拿规定的钱,白人少了,印度医生跑美国去赚钱了,所以尽管是发达国家,依然是缺医不少药。资本主义只管资本的有利可图,而不管老百姓的需求。

我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

‘交钱吧。五百刀。’收费处说。

 ‘人民币?’我在心里嘀咕,尽管华人模样的工作人员不少,但我还是没有开玩笑。收费在先,看病在后,堂堂医院朝钱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那登记员还好像是为我着想,看吧,我们是在为你服务。

绝就绝在看病只要200刀,而500刀是挂号费。加拿大会说,看,我们看病并不贵。

都说中国医院黑,可是再黑,也不如加拿大狼。如果加拿大人在中国看病,我想挂号费一定不到500刀。

又等了很久,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医生。糟糠叨叨唠唠地说了一大堆孩子的病症,好像马上就要夭折。

‘嗯,我看你自己去买点泰兰诺,多休息一下吧。’我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昨晚跑遍的城里,买了药,好像并不管用。

医生说完,立马就离开。

三个多小时,700刀,三十秒钟。

我不知道这些医生到底在干什么,也不清楚加拿大人沉重的税务负担到底去了哪里,但西方有的医生的确是黑,中国医生是跟西方医生学坏的。

多伦多是世界不多的欧美英语城市里,华人和印度人差不多多的地方。在世界其他欧美大英语城市,印度人都比华人多。如果说多伦多的其他建筑和欧美城市差不多,那多伦多的印度曼德庙,则让这个城市多添了一个亮点。

印度的曼德庙在印度有两座,在世界其他地方有6座。其中三座在美国,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伦敦,剩下的一座在东非的内罗毕。

加拿大的曼德庙,位于多伦多皮尔森国际机场附近。从机场出来往427高速公路向北开大约4公里,这座独特的庙宇鹤立鸡群似地坐落在公路旁边。

‘我带你们去印度庙。’我说。

‘不去,不去。’众猴孙嚷道。

我没有理会,只是把车开到庙前。众人顿时无语。不管你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想法,眼睛总是相信真正的劳动结晶。

庙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雕木建筑,一部分是石雕建筑。庙宇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全用精致的,立体的雕塑装饰,做工非常考究而仔细。石雕都是汉白玉,成百上千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人物雕塑突出于石壁,而不仅仅是浮雕,诸神身体部分完全突出,仅仅几个点与背部的石壁相连。

与零神论的中国相比,印度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是极多神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地方,拜祭不同的神,诸神数量之多,比成都的罗汉堂的108罗汉还多。

据介绍,曼德庙宇是印度高阶级有钱人的庙宇,信徒很多是大业主,所以才能下如此大手笔。外部世界最有名的曼德庙,是伦敦的曼德庙,其中主崇拜室是全黄金装饰,进去后一片灿烂。多伦多的曼德庙,是汉白玉殿堂,只是每个神笼看上去是黄金架构。和其他地方的曼德庙不同,这里在汉白玉主堂旁,还加了一个雕木的付堂,这是多伦多曼德庙的一个特点。

曼德庙崇拜神,已经是第五代弟子,现年已经九十多。

据印度朋友介绍,印度有钱人的庙,尽管漂亮,却不是大众百姓的去处。在多伦多,网上,你只要打‘Richmond Hill temple’,就会出来印度大众百姓的庙宇。庙子,本身不会选香客,但种姓等级森严的印度,可能就会去与自己此文化,地位相应的庙宇。

我试了,还真是。我跑去一看,表面上看是大众的,正在装修,到处是从印度运来的石雕塑,不是汉白玉那种,面上绘制着彩画,虽然也算是栩栩如生,但远不如曼德庙精致,高贵。这里,是多伦多印度人气最旺的庙宇。

沉默。历史和现实,都是有钱人,有权人留下的遗迹。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的庙宇,到欧洲的城堡。奴隶创造了奇迹,但奴隶主留了虚名。只有有钱人,有权人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名流千古的奇迹。

多伦多尽管华人可能比印度人并不少,而且信教的不少,有钱的也多,但却没有像样的道教或佛教庙宇。中国人实惠,要见得着的。相反,印度人已经不少,但却没有漫山遍野的印度餐馆。文化,这就是文化。一方水土出一个故事,一片历史养一群人。中国人注重实际,对文化传播较少关心,特别是当这种传播需要钱时。在多伦多,华人比例相当高,却没有一个全天的华语电台,AM1430和FM919只有早上两小时和下午下班一小时是普通话节目,白天是广东话和其他语言共享。919晚上是大陆的英文节目,基本上是整个晚上。打开收音机,有俄语,法语,印度台,西班牙语等。其他的,我听不出来。
 
朋友,文化
中国人多的地方,喜欢扎小堆。这里到处是中国人,我时常在想,看看新加坡,看看多伦多东北部,比较新加坡周围,比较多伦多东北部周围,中国人也可以搞好。人多,人气旺,我走在大多伦多街上,时常在想,怪不得黑人,墨西哥人,印度人在美国,欧洲那么如鱼得水,一点不显得在他乡异国,原来朋友可以聚成小圈子,吃饭,聊天,交流东家长,西家短,谁发财了,谁官做大了,谁的孩子‘爬藤’成功了,谁家老妈是‘推妈’。生活,人多,人气旺,朋友圈里生长出生活气息,安抚着生存的心灵。你说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也好,什么也好,人,需要阿Q环境,毛豆,五粮液,还有川戏。

在多伦多,当我打开收音机,听到熟悉的语言讨论着时事,但我走进隔壁的商店,发现大妈用奸诈的眼光打量我,当太古广场一个破耳机死劲砍我,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中国。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是立体的,明暗相间的,关键是一个交流。我在多伦多让人宰了六双鞋,六个锅,第一次居然有人说我是购物狂,说起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生活。我喜欢多伦多。

随着交流手段的发达,文化不是更融合了,而是更按文化,次文化细分了,和熟悉的人打交道,和懂你的人做朋友,不仅更容易,而且轻松和更有深度 。这是趋势。-- 《文明的冲突》如是说。

惜别

 
诸位,

本周是在下最后一周。多伦多中国朋友多,吃得好,令人难以忘怀。

欢迎有机会来成都玩。我邮件是:

xyz@abc.com


 
                                                                        流浪汉,2012年8月


所有跟帖: 

谢谢分享。楼主博学多才,喜欢你的游记。但还是建议发表议论之前,认真查证一下,避免误言和误导。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2588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18:16:21

war of 1812 -oakville- 给 oakville 发送悄悄话 (92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20:38:16

谢谢补充。1812战争还是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那时还没有加拿大。此战还与英国法国在欧洲争战密切相关。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260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20:53:31

thx. I got used to call the country Canada, :-) -oakville- 给 oakvill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21:00:22

加拿大独立是1867年或更后,那时是美国与英国的战争,英军也把底特律占领了 -nothere- 给 nothere 发送悄悄话 (338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21:27:49

In essence, your view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excerpt fro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407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5:31:02

各种专家都有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998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8:26:54

My reference comes from the most trusted English encyclopedia Br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8:52:16

认真查证一下, easier said than done.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695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5:51:27

同意。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44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8:01:07

加拿大参加了韩战的联合国方,基本任务是在汉江和38线之间 -nothere- 给 nothere 发送悄悄话 (182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2:58:20

赞同班长的评论。老兄游记写得有趣,不过对历史的感想要基于事实 -nothere- 给 nother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1/2014 postreply 20:06:28

难得码字。好的游记要素:1)图文并茂,2)信息详实准确,3)时间地点顺序调理合理。。。。。。。 -HuangSir- 给 HuangSir 发送悄悄话 HuangSi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1:04:33

游记文笔不错,观察也算细致,但有些方面太想当然了,什么“侵略朝鲜 -lanxf126- 给 lanxf126 发送悄悄话 lanxf12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2:40:11

非居民或公民无法享受免费看病的,挂号费+就诊费是$100, 不知道楼主看的是什么高大上的医院,要700刀。写真实些吧,否则成了周 -十年佳酿- 给 十年佳酿 发送悄悄话 十年佳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45:35

是找的最近一个急诊室。 -老流浪汉- 给 老流浪汉 发送悄悄话 (3622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21:11:56

渥太华的酒吧区的店多是两层对街开放式。二楼美女着热裤, 街上行人看到美腿横飞。 -闲磕牙- 给 闲磕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53:23

湛山经舍,佛光山寺都是庙啊,比中国很多庙都更像样。 -xiaoqingcao- 给 xiaoqingc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8:09:17

北上篇没去白求恩祖屋博物馆? -唵啊吽- 给 唵啊吽 发送悄悄话 唵啊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8:25:5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