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驾车游记--温哥华印象

来源: 闭眼看世界 2006-09-14 14:39: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9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闭眼看世界 ] 在 2006-09-18 07:57:1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去年9月,我参加国内一支北极科学考察队来到加拿大,从该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温哥华出发,驾车一直向北,以一周左右时间穿过北极圈,到达了北冰洋岸边的伊努维克,单程约4000公里,相当于纵贯加拿大西部。如今多半年过去了,沿途不少见闻,如果渐渐忘记,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因此陆续回顾一下。

  从北京到温哥华的客机主要是国航和加航的,两者起飞时间相近,但很容易区分:国航的客机上90%是中国乘客,加航客机就少得多。国航客机走的是北极航线,从北京一直向北,经过西伯利亚、楚科奇海、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上空再向南到达温哥华。别看这里非常寒冷,对飞行来说却是很好的航线,早年冷战时期,北极的冰海下美苏的核潜艇时常穿行,这里也是军事禁区。如今飞机经过这条航线,比直接跨越太平洋飞行时间缩短,不用中途降落,而且北极上空气流平稳,飞机很少颠簸。飞机起飞不久就是黑夜,但由于飞机一直向东前进,很快天又亮了,时间“退回”了一天,向下望去,朵朵白云下面,是一片崇山峻岭伸向远方与蓝天相接,高高的山顶上覆盖了白雪,宛若亘古不化纯洁无瑕,山间沟壑纵横,青绿色的河流绕山蜿蜒前行,又有如蓝宝石般的湖泊夹杂在山间。想来这就是与加拿大西海岸平行的海岸山脉,山脉接近太平洋,沿海海岸曲折,山脉陡峭,海湾幽深曲折宛如峡谷,这就是峡湾地形,昔年的古冰川融化以后,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被冰川侵蚀而成的峡谷,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地形。

  我们到达的日期是9月12日,是“9-11”两周年纪念刚过去一天,如果我们降落在200公里以南的美国西雅图,可能会感受到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而温哥华机场里却是一片祥和,丝毫不受影响。大约在107年前,也就是1896年的9月14日,李鸿章从温哥华乘船回国,这是清朝访问加拿大的最高级官员了。那一次,李鸿章为了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以头等钦差大臣的身份出访,顺路周游世界,访问了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加拿大是他的最后一站,他从美国五大湖来到多伦多,然后乘火车到达温哥华。他曾感叹加拿大数千里之地,坐火车数日可以穿越。然而他乘船回国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相比起百年后的喷气式飞机来,又不知慢了多少。

  温哥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真是华人的世界,且不说飞机上,机场内到处都是华人,整个温哥华大概有1/3都是华人了,当然,不同种族的人分布地区不同,温哥华的市中心还是白人相对多些,有的区是印度锡克人比较多,他们特征明显:身材高大,头上缠着又厚又长的包头布,脸上蓄着乱蓬蓬的花白胡须,一般都在机场、酒店等服务设施充当杂役。像我住了几天的RICHMOND(当地翻译为列治文,是温哥华南部的卫星城),简直就是华人的世界,街道上时常可见老太太推着婴儿车互相问好,超市里卖中国快餐,连商品标价签都是简体中文的,偶尔才能看见白人,只是建筑风格仍是西式小楼。

  所谓温哥华,是由“温哥华”本身和一些卫星城组成,市中心在一个半岛上,其实也就是加拿大第三大河弗雷泽河的入海口,市中心人口稠密,高楼大厦众多,主要是商业区。站在著名CANADA PLACE--一座伸向海湾的船型建筑,近看阳光照耀下海水波光粼粼,海面上白帆点点,海鸥飞翔,水上飞机起降带起一片浪花,远处是北温哥华,以及一片绿色的斯坦利公园,大城市中居然有如此旖旎自然风光,实在让人心神怡然。当然,也有相对阴暗的角落,像“唐人街”,街道两旁拥挤肮脏,据说晚上是比较危险的。

  温哥华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作为加拿大第三大城市,这里却不是首府。从温哥华向西有个温哥华岛,面积相当大,岛南端的维多利亚才是BC省的首府所在地,这个小城风光极美,全城基本是英式建筑,人口不多,是休闲的天堂,很多美国人退休后就搬到这里来养老。小城附近有个布查特花园,是19世纪末一对靠矿山发财的夫妇多年经营而成,汇集了世界各国的鲜花,面积很大,满园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即使我不太喜欢花,也在这里迷醉。所以,到温哥华不可不去维多利亚,一天即可。

  据说温哥华一年四季天气都很好,这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致,临近海洋带来了湿润的空气,北方的高山又挡住了冷空气,人少、环保早就了蓝天,所以说这实在是个享受的城市。然而众多的华人却不得不为生存而奋斗,在列治文,一栋栋小别墅鳞次栉比,别墅上下两层,门前有车库和小院,里面住的绝大多数是华人,这种房子大约合30多万加元一栋,在国内,住小别墅是普通人的梦想了,其实这种房子多为木质,防火性能差一些,楼间距又很小,有的只有一、两米,整个地区离机场很近,每几分钟就有飞机呼啸而过。即便如此,不少在这里的华人也是以开办家庭旅馆为生,借以偿还房价,客源上还是可以,因为总有众多的新移民前来,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有很大的不便了。比如条件一般的家庭旅馆,卫生间、饭厅都是共用,旺季时,全家住下十多个客人,洗澡上厕所都排队,自己家人也只好挤在一起。我们往返温哥华,住在分别不同的三家旅馆,头一家经营时间比较长了,本身旅馆就位于富人区,价值100多万加元,房子连地下室一共三层,客人可以有单独卫生间,条件还算相对不错;返回的时候就遇到了后一种情况,主人不许开伙,想吃饭得步行15分钟到超市,好在这个八百伴超市有很多中国快餐,晚上4.25加元可以吃4个菜,算是幸运了。

我再谈谈温哥华的交通,市中心地区街道相对狭窄,高峰时间也比较拥堵,但由于人少车少,总的来说还能保持相对的正常。整个市区面积比较大,但也并不向北京那样遍布宽阔的马路和高架桥,实际上因为人口密度低,大部分还是一个一个街区之间的双向四车道小马路。拥堵现象较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司机实在是太讲究驾车文明了,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走下马路牙子,前方车辆肯定要在距离你50米的地方开始减速,并且缓慢的停在你面前,直到你走过这条车道。当然,一般情况下,行人也不会在红灯亮时通过马路。

  据我观察,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一定要在路口停住,然后观望左右情况,确认50米之内没有车的话,猛的一脚油门拐弯。有这样的保证,司机在直线驾驶时,一般都保持比较高的速度。另外还有三个非常好的安全习惯,一个是系安全带,除了驾驶员之外,副驾和后排都要系,在我们下飞机,上了家庭旅馆老板的车时,他就这么要求我们,这在加拿大很多省是法律规定的,正因为如此,后来才救了我们的命。一个是车大灯必须打开,这是车出厂时的设置,只要点火,灯就亮,白天会车的时候,并不晃眼,反而增强了安全系数。另一个就是禁止鸣笛。我想,如果北京的司机都这么文明,拥堵问题至少解决1/2,当然这也是一个环境因素,我想北京的司机到了温哥华,可能也会老实很多。

  从车的种类上看,以美国车居多,主要是福特、雪佛兰等,其次是日本车,包括丰田、马自达、本田都不少,欧洲车就少多了,主要是大众的,但是我居然看到了和中国版捷达一样的车。除了小轿车之外,皮卡、越野车、MPV非常普及,一般来说一个家庭如果有两辆车,就是一辆小轿车、一辆皮卡或者MPV,经常可以看见皮卡后面架着小船或者拖着房车。

  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的公交车线路很多,车辆很多,乘坐的人也不少,大部分是亚洲人。公交车有通道式,也有单厢,只有部分车有站牌,很多公交车站就是以一个路灯一样的标杆作为标记,如果不熟悉,也不知道是几路。车票都是2加元,不限站数,没有售票员,从前门上车,在司机面前头币,然后售票机打印出票据,这个票必须拿着,因为票上打印着时间,下车后2小时内,如果乘坐同方向的另一公交车,仍然可以使用这张票,这样就免除了倒车者的麻烦。公交车窗户旁边有一根绳子,如果想下车,就在停站之前拉一下绳,司机前方的屏幕就会显示,否则司机有可能不停车。而且车门前的台阶也不能站人,有的车只要是站在台阶上,车门就会打开,有的车则是需要推一下车门扶手才会打开。

  市内地铁线路也不多,贯穿城市的叫做“Sky Train”,姑且称之为“天铁”,因为大部分是高架线路,这种车的先进性在于,完全实现了无人驾驶,而且车间隔非常密,2分钟就有一辆。体现出居民素质的一点就是,售票也是无人的,乘客在自动售票机前投币买票,也是2加元一张,如果不买票,也没人管,可以直接上车,但如果被检查到,就会被罚款500元。“天铁”的总站在市中心的water front,这里是个交通中心,除了有公共汽车,还有火车和通往海峡对岸北温哥华的渡船,渡船大约是一刻钟一班,行程一刻钟,同样是无人售票。当然,出租车是很昂贵的了,我没有机会体验,对于旅游者来说,可以在超市购买“daypass”,这相当于一种通票,售价8加元,票上标注着全年日期,乘客自觉将当日的标志刮开,上车时向司机出示,这种票公共汽车、地铁、渡船都可以乘坐,相当方便。

  我们要向北行进,自然要租车,其实在这里租车是非常方便的,机场就有租车处,包括Alamo、Budget、Hertz、Avis等大的出租公司都有分部,而且事先就可以在网上订车,还可以在主要城市异地还车,租金也不贵,比如我们租一辆越野车,一个月也就1000多加元,合6000多人民币。也许是因为我们初到此地觉得陌生,旅馆老板向我们介绍说有一家华人的出租车公司,交流更方便,而且有零公里的新车,我们就动了心。这是两辆丰田2004款“SIENNA”MPV,3.5升排量,5座自动档,不但车型宽敞漂亮,配置豪华,最主要的是后部空间很大,足够放下所有的空间和行李,而且两车正好装下我们10人,尽管租金是一般公司的两倍,我们也选择了这种车。当时我在做报道的时候,有网友评论到:这种车就是外国大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去商场买菜的车,怎么能开着它去北极呢,太危险了,迟早会出事。如果我们当时看到这条报道就好了,就可能免除后面的很多麻烦。虽然队员中有不少人很有野外考察的经验,却不知为什么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顺便说句题外话,对于加拿大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说,MPV确实非常符合国情,可以一家人开车去郊游,或者去很远的超市买很多东西,像我们租的这辆SIENNA就是专门为北美设计,在北美生产的。而我们的MPV热潮也逐渐兴起,品牌越来越多,我却觉得,按照国内现有的经济、道路条件MPV进入家庭似乎还不是很有必要,作为公务车的用途可能更多些。



所有跟帖: 

这片文章要继续写下去的吗?我对驾车去北极这个主意很感兴趣 -greatkhan- 给 greatkhan 发送悄悄话 (36 bytes) () 09/15/2006 postreply 11:48:21

went into artic cyl once, very very boring, dirt road along ASK -jyc- 给 jy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6 postreply 21:58:48

去年到beaver creek去看三文鱼回流开错路了, 不知跑哪去了. -潜水员2号- 给 潜水员2号 发送悄悄话 (337 bytes) () 09/17/2006 postreply 21:58: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