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二)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文风貌!!

来源: 2014-04-16 21:57:5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7公里。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有着中国“侗乡第一风雨桥”之称的龙津风雨桥——世界上最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风雨桥,2000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整个风雨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惯东西两岸,既保留了侗乡建筑文化品位,又充分体现了当代的园林建筑艺术。

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余年。 在溪河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氵舞)水河将芷江城划为东西两半,滔滔(氵舞)水,终年不断。以舟为渡的两岸百姓及商旅行人常常葬身鱼腹。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沅州城有个叫宽云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在此修建了风雨桥,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但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一场山洪,将龙津风雨桥毁于一旦。 明宗祯六年(1633年),驻沅州的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捐款,重修龙津风雨桥。没想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把大火又将龙津风雨桥化为灰烬。此后,复修、水毁、火烧、征战,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 抗战初期,政府当局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芷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龙津风雨桥在水灾、火灾面前显得脆弱,而在侵略者的炸弹面前则刚强不屈,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它却安然横卧在(氵舞)水之上。

1 春节年货

春节市场

2 甜甜蜜蜜过新年。

春节市场

3 湘西人们的火坑。

暖床

4 远处就是龙津风雨桥。

春节市场

5 桥头。

龙津风雨桥

6

龙津风雨桥

7

龙津风雨桥

8

龙津风雨桥

9 内部机构。

龙津风雨桥

10

龙津风雨桥

11 我看消防有问题!

龙津风雨桥

12 看不懂什么棋!

龙津风雨桥

13

芷江

14

芷江

15

怪兽

16

龙津风雨桥

17 内陆唯一一个妈祖庙!

妈祖庙

18

妈祖庙

19 没有开门,无法看到,古老的内部!

妈祖庙

20 老房子。

民房

21

民房

22

芷江

23 侗楼

侗楼

24

侗楼

25

侗楼

26

侗楼

27

侗楼

28

侗楼

29

侗楼

30 再看一眼,说88!

侗楼

谢谢观看!当然你要去凤凰古城,到怀化45分钟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