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马丘比丘行 (3) –印加小道(Inca Trail)上的美丽与艰辛(第一天)
我们选择的印加小道是经典的四天三夜路线,始于欧砚台坦坡附近的KM82 (指的是以库斯科为起点,到热泉镇之间的铁路线82公里处),终于马丘比丘,总行程约为26英里(43公里)。所经之处的最高海拔是4200米的死妇人山口(Warmiwanusca Pass),最低的是2400米的马丘比丘。这条线路由秘鲁政府管理,需事先通过当地旅行社向政府申请许可证,每天只放行500百人,其中游客200人,剩余的名额给了导游,厨师和挑夫。
在KM82的休息处,人和行李先分离,请挑夫背上山的行李要在此过秤。按规定,额外雇的挑夫,每人最多只能负重7公斤。导游Francisco领着我们走向KM82。
每个经印加小道上马丘比丘的人都有一张在这块牌子下的招牌照。别说,站在下面时,有那么点小小的骄傲。
一辆从热泉镇开出的火车经过。四天后我们将坐着它返回。
沿着湍急的乌鲁班巴河走向政府设在桥口的检查站。远远看到对面山坡上先行通过的背包客和挑夫。
检查站的大牌子。在这里要出示护照,入境卡和登山许可证。
每支队伍都要等他们的挑夫先过了检查站,才能被放行。来了一对挑夫,但不是我们的。我们在11点左右通过了检查站。
过了桥后,兴奋的情绪被眼前的现实取代。当地人也和我们走在同一条道上。
Francisco说,这是山里的出租车。
不到一小时,有了第一次休息,抓紧时间换行头。孩子们已是T恤短裤上阵了。一辆奔向热泉镇的火车在右侧的峡谷里穿越而过。
继续上路,其间碰到一导游带着一位二十来岁的白人女孩退下来了。想起旅行社的Frank提到,在过死妇人山口前,还有退路,过了它之后,就只有一个方向前进了。山中天气干燥,领导开始流鼻血,虽经短暂休息,似乎不见好,让人心里直打鼓,这还走得下去吗? 走了两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较大的村落,终于听到Francisco宣布午饭时间,真是谢天谢地!
几支队伍都在此地生火造饭。后面的两个帐篷是我们的,一个是临时厨房,一个是临时餐厅。前面的是三位年龄在六十岁上下的日本老太太的帐篷。这一路下去的前两天都和她们照过面,从第三天起就没见到了。
另一队的人马正在搭建帐篷。
我们的大厨Bautista和挑夫们正在忙碌中。
趁着饭菜还没上桌,我遛达了一圈。正在喂饭的山里人。没好意思对着人照,所以有点虚。
村前路边的小卖铺和休息的背包客。
头回见到树枝上挂着的牛油果(Avacado)。
不知名的花
走地鸡
在玩耍的村孩,多开心!
我们的饭前有可可茶,点心。正餐有汤,米饭,肉和蔬菜。饭后还有甜点。以后几天里也基本如此。真是难为这些挑夫们了。
吃饭的当中,下起了太阳雨。饭后,我们前进的方向只见乌云翻滚。
经过这个沿路的第一个印加遗址Patallacta前,雨点砸下来。Patallacta曾是印加小道上的一个大规模定居点,焚毁于1536年。当时的印加王Manco Inca Yupanqui (1516-1544)为阻止西班牙人的跟踪追击,在从库斯科撤退的途中自毁了沿路一连串的定居点,使得入侵的西班牙人从未发现过走印加小道上马丘比丘的路线。
雨时下时停,跋涉途中。
从后面赶上来的挑夫
身侧的山峰
天将擦黑前,我们到达了第一个宿营地,海拔3千米的Wayllabamba。这是印加小道上的最后一个村落。
村边不知名的印加遗址
在农舍边的坡地上搭起了我们的帐篷。
晚上没有浪漫的星空和月亮,只有响在耳畔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半夜里的鸡鸣狗叫。祈祷明天是个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