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旁的茶座

来源: 2013-12-08 11:12:0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遇到了一件很不如意的事,想去日本旅行散散心,正好,日本老师也回家度暑假,他说,有间空房可以让我住。
 


 

日本老师的家在镰仓古城,日本博物馆讲历史,常常由镰仓开始。以前到过几次日本,这次来,几乎是没目的的随意走走,早上,从榻榻米醒来,再决定方向。反正,我在香港已经买好了国铁的特价票---可以无限次的搭乘---价格非常便宜,连日本老师都吃了一惊,说是学生票都比这个价格贵。

镰仓大佛非常著名,无需多介绍。但是,这个角度欣赏大佛,是最佳角度---自小在那里长大的日本老师亲自带着我,指示给我看。后来我独自去了几次,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停留在这个位置。。。。



 



 


 

我不太喜欢老呆在东京,我不拒绝现代化,可是心仪的老=总是和古老的东西有关,于是,去看看东京的博物馆,想看看日本人掠夺了我们多少国宝,做个纪录,有朝一日,要他们完璧归赵。。。天气非常好,在别的国家看“国宝”不是第一次,可是在日本看,总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静悄悄,走来一位非常现代的,气质优雅的年轻姑娘,长发披肩,大学生模样,礼貌的微笑着,用生硬的英文问我:是中国人吗?--能不能和我一起看中国的收藏品?
 


 

---我没理由拒绝的吧?
 


 

看到一件精美的和服,绣得图案是中国的国画,还配了首董其昌的诗,她请我解释一下诗的意思。老一辈的日本人,像我的日本老师,汉学都非常不错,可是年轻一代,崇洋了。还好,那是首简单明了的诗,才四句,我就按字面大约讲了一下,刚讲完,才发现,和服的背面有小牌子写着日文的解释,吓得我满脸通红,张嘴问她--我错了吗?她捂着嘴,隔着玻璃柜对着我,笑得非常可爱:不,不,你说得对,说得对。。。
 

-----呵呵,接着看下去,我都不敢出声了。。。
 


 

一位年纪比她稍大的女白领,也加入了,我们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三人行。气氛稍微活泼了。
 


 

看到一件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唐代的胖女人。
 


 

女学生笑着说:那时的美女真胖啊!
 


 

女白领接着说:“是呀---像怀孕的女人。”女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又捂着嘴笑,扫了她一眼。她是艺术学校钢琴系的学生,那双手,特别修长,很有灵性。
 


 

女白领好像没留意到女学生的笑容,她接着开玩笑得问我:“你太太--有这么胖吗?“
 


 

“---差不多吧?"我脱口而出。
 


 

这下,那个钢琴女学生忍不住了--笑出声来了---驺着眉头---好像在为她同胞的玩笑抱谦似的。
 


 

--我反而感到有点轻松愉快了。
 


 

女白领还不想结束她对中国女子的好奇心:“结了婚的女人,--还会像以前一样的热情吗?”
 


 

“嗯---每个人不一样吧?”我答得没刚才那么爽快了。
 


 

---她愣了一下,笑着,连忙认真得点头。。。那位小女钢琴家,忍笑忍得几乎要出泪了。。。。。
 


 

我们没有互道姓名,在博物馆大门口,互相鞠躬,分手了。
 


 

独自旅行,也许会生艳遇之心,何况,20多年前我还年轻气盛,可是,我不知不觉就这么让两位美女溜走了。。。
 


 


 

在银座的一家画廊,一位接待小姐才真叫我折服。
 


 

那时,(80年代中)“爱滋病”才发现没多久,她说,好兴奋,好想知道世界绝症爱滋病的感觉---马上去验血,医生
 


 

说,她没有得爱兹病,她居然感到“好失望“啊。。。”
 


 


 

呵呵!都说东京的女孩与别不同,我总算是领教了---走吧,去古城京都看看。
 


 

我到京都的那天,正遇上一年一度的什么大祭。好多人专程来京都赶这个盛会,看花车游行。各大商行借此大做广告。
 


 

女人穿上最美的和服,男人脱下所有的衣裳,只留下那块包屁股的布,一起喊叫着“海佐海佐”--几十个人抬着高大华丽
 


 

沉重的木轿--这情景,电影里看到过好多次,喜欢看新鲜玩意的我---今天的“海佐海佐”--听来好像特别粗俗烦心,人头涌
 


 

涌,水泄不通,突然间,我觉得前所未有的孤寂---眼前的这一切,与我何关?--我转身,直奔火车站----
 


 

回到镰仓,日本老师都有点意外,不过,我随便找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当晚,蒙头大睡。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京都,直奔清水寺。
 


 

虽然京都的金阁寺因为三岛由纪夫的小说而身名大嘈,但是,我觉得它的设计过于雕琢,小家气得很。再说,佛祖离开
 


 

皇宫,就是想远离金碧辉煌。现在,又将佛祖供在金碧辉煌的寺庙,我看不太合佛祖的原意。
 


 

我喜欢清水寺接近自然的风格。
 


 

大约四百年前,由德川家康家族捐建。建在山顶,有一个伸出山腰的大平舞台,高出山腰的支撑点足足有55米,靠着
 


 

139支粗木互相支撑着。整个建筑,学中国的古法,没用一个铁钉。基本全是原木色,没有大红大绿,除了佛雕像的金
 


 

身,很少金黄刺眼的装潢,更显得庄严,肃穆,更接近佛教的脱俗超然,更接近佛教艺术的唐风。
 


 


 


 


 

在中国,这种风格的寺庙越来越少,京都,镰仓和奈良还有一些。
 


 

站在清水寺少许倾斜的露天的大露台,依栏可以眺望京都的全景。心想,要不是梁思成给美国人建议,保护这个有不少
 


 

唐代建筑风 格的古城,当年的原子弹可能就扔在这里。。。这时,正是夏季的傍晚,景致太好了,难怪成了日本的“自
 


 

杀圣地”! 我的心情虽然不太好,可是,自杀的念头,还非常陌生。留得太久,怕被人以为想自杀,好像已经感觉到一
 


 

些奇怪的眼 神了--走吧,离开这里。。。
 


 

我沿着石阶,走向山下的小镇,

 

 


 


 


 


 


 


 


 

小镇的小街,还不如说是小巷(上图---来自网络)。一家挨着一家的各式各样的小店,到对面的店家,跨两步就行。踩
 


 

着石子路,看到一家“苦乐茶座”的粗质木招牌,门口放了些旧的农具和大木车轮,我进去坐下,要了杯玄米茶。
 


 

我在安徽农村的时候,夏天在大树下喝过的炒得有点焦味的大麦茶香,一辈子忘不了。
 


 

日本人在玄米茶(麦茶)里,放了些绿茶,说是为了调和冷热,味道也不错,乡土中有股清淡气。
 


 

茶座看来可以招待20个客人,可是,这时,只有我一个人。一对年轻的夫妇,笑起来像农民,在东京,你几乎看不到
 


 

这样的笑容,他俩在乐滋滋的忙络着。我环视一下四周,虽然都是旧家具的木装饰,可是,都一尘不染。
 


 

小休之后,我跨出茶座,继续在小巷里游荡。
 


 

走了没多久,背后,传来非常清脆的金属铃声,由远至近。我开始借过身子,回头一看--原来是茶馆的两位主人,他俩
 


 

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女主人在前面,笑容满面地向我说:海--拜拜---!男主人也接着扬起手说拜拜。。。
 


 

看着他们在向下倾斜的小巷远去的背影,我想起刚才,在我喝茶的时候,他们没有一点准备收工回家的意思。
 


 

苦乐茶座”---真是个好名字!
 


 

有人说,佛教说人生是苦悲的,今生修好了,来世才快乐-----我看,未必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