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梦的缘起,是近四十年前那部风靡中国大地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俺彼时乃总角少年一枚,跟大家一起看着地道、地雷战成长,电影里的世界,尽皆非黑即白。瓦尔特的到来,彻底地颠覆了这世界。打不完的机关枪,炸不尽的火车厢固然一如既往地使人热血沸腾,但那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复杂,坏人成群地倒下好人也成批地牺牲的真实,钟表匠的冷静,照相师的幽默,瓦尔特的潇洒,阿兹拉的美丽, 米尔娜的可怜,布尔吉的淳朴。。。 让大伙儿看得目瞪口呆。噢,还有,还有那激昂雄浑令人过耳不忘的主题曲,以及诗意盎然却又合情合理的联络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再加上片子里反复呈现的萨拉热窝那独特的异域情调,一切的一切,为在寡油少盐的文革文艺中饥肠辘辘了十来年的同胞们奉上了一桌空前的盛宴,也在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的集体记忆里,烙下了浪漫却深刻的印痕。
最初几次看这电影,都是在9-13寸的黑白电视机上。荡气回肠自不待言,但看得不清不楚的也委实很多,只好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没看明白的地方。久而久之,便落下了个喜欢在想象中跟着瓦尔特们游走萨拉热窝的毛病。。。一病数十年,沉疴缠身的结果,就是把个地球那端原本毫不相干的陌生城市,变成了心里故土般亲近熟悉的所在,以至于真的立足于这片魂牵梦萦已久的土地上时,竟然混淆了虚幻与现实,忙不迭地到处寻觅电影里的场景。这不是梦游,什么是? :-)
1. 电影结束,被瓦尔特打败了的冯迪特里施上校,指着下面的这片山谷,说:“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2. 这电影能感动人的关键,是其中的英雄,都有着常人的感情智慧。其中尤以外表冷峻内里丰富的钟表匠谢德出彩。他在为救瓦尔特而从容赴死前,不忘交代徒弟为他还债,并嘱咐: “孩子,你好好干吧!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 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着实令人动容。 谢德离开钟表店后,镜头跟着他走过了萨拉热窝最古远的,如今依然生机勃勃的铜匠街:
a.
b.
c. 电影里一路上跟谢德打招呼的铜匠、路人的后裔们,今天还依旧平静地忙活着:
d.
e. 谢德的目的地是这个清真寺
f. 在击毙了冒充的联络员后,谢德被来自远处塔顶的子弹击中,然后就在这大树下,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g. (video grab,凑合看)
3. 英雄就义,主题曲响起,老城广场的和平鸽直上天际
4. 瓦尔特闻讯沿着这花窗飞奔而来
5.冲上这高塔与敌人殊死激战
6.然后用绳索下到房顶上继续扫射
7.最后逃到铜匠街的这个叉路口用一车劳什子拦住德军去路 (萨拉热窝人民似乎还记着瓦尔特,特意在这路口挂了两钢盔做标识)
8.当年把德军比少夫上尉震得晕头转向的,铜匠们有意一齐敲响的锤声依旧朗朗回荡着
9. 瓦尔特们转战过的道路路依然弯曲陡峭;换了的,只是道上的过客。
a.
b.
c.
10.电影里最感人的广场领尸一段的广场,如今已变成繁忙的车站,面目全非了,不免遗憾。
(未完待续)
电影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