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一机床需要维修,由于产家是中国央企,于是专门从国内请来一位专业人员。 一看名片,电控室副主任。 小伙子很专业,对机械了如指掌,捣鼓几下就发现问题所在, 原来根本不是设计和质量问题,只是操作问题,负责操作的根本没有将手册仔细看一遍。 接下来的任务就成了指点澳洲工人老大哥应该如何操作。
因为地处澳洲穷乡僻壤,怕他晚上闷的发慌,建议一起到餐馆吃饭聊聊。 小伙子说他在这单位干了五六年,直接参与机车的设计,生产和测试,难怪如此熟悉。 工作五六年就当上央企的副主任,说明小伙子的确很有能力,觉得中国的进步也很快,用人唯才。 他又说毕业时一同进来的有二十多位,现在只剩四五个,淘汰率也挺高,当然有些是跳槽了。
一方面,他说工作的竞争很厉害,压力也很大;另一方面,他对未来也很有信心。 央企近年来的效益很好,大家的收入都不错。 不像前些年,常常有人跳楼。 言谈之间,看得出来他对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很有信心,毕竟中国工业整体水平提升很快,尤其是国防企业,很多方面可以和日本,欧洲,美国竞争。 虽然目前还有差距,但他对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追上日本美国很有信心。 目前,他们单位的产品和日本的松下,德国和韩国另两家企业的产品还有差别,但处在同一级别。 他还到过很多国家出差,对世界有相当的认识,所以他的看法相当中肯,我也比较认同。
他说,话又说回来,生活在中国有一种无名的恐惧和无奈,特别缺乏安全感。 比如买东西先决条件是看价格,而不是质量。价格低质量好的没人买,非得翻好几番才有人争。 国内有钱人很多,但心理上觉得自己很穷,这山看那山高。大家都很心慌,怕落后,拼命地去挣更多的钱,成了金钱的奴隶。
听口气,他也想再混几年就出国。他觉得美国生活方式好,美国的房价也低。他又说我们这里的房价比美国贵,但是也不贵。他那不贵的意思我估计就是一次性付款也不贵的意思。 奶奶的,老子在澳洲早出晚归,也只是喂饱几张嘴,一年到头有点余钱出去旅游一小趟,就心满意足了,到了退休年龄房子的按揭为零就是人生目标。哎,这就是我的命!
饭饱酒足,话题也开始重复,结账的时候到了。 在走向柜台的时候,高挑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我有点失望,那是稍纵即逝的失望。 大家出来聊聊天,吃个饭,尽地主之谊,我责无旁贷。 但他一点表示也没有,看来现在国人也很实在很势利。
分手时,他说:回国的时候一定来找我。 我说: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