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老照片上看到的,分析到的和回忆到的。。。。。。

来源: 2012-03-05 00:57:5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列位先请上眼瞧一张老照片:




您瞧,这照片上的房子挺破,像是民房。可房子前脸儿上又贴着电影海报,这会是什么地方呢?原来这是老北京天桥地区1949年以前的四大电影院之一的“天桥影院”。另外三家电影院分别是中华影院,新民影院和中乐影院。现在只有中华影院保留下来了,虽然早已没了以往的模样,但还能勾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中华影院现如今也已扩建为多功能电影城,叫中华影城。



中华影城内景,瞧瞧,多气派!

咱们现在看看能从第一张“天桥影院”的照片里瞧出些什么?

先看房子右边的电影海报写着电影《女权》。这是一部1936年由赵丹和蝴蝶主演的电影。电影海报上蝴蝶的模样能看得真真儿的。左边的电影海报是《十字街头》,这是由赵丹和白杨1937年主演的影片。从上映一部1936年拍的电影和一部1937年拍的电影来看,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1937-1938年,距今已有70多年了。

再看电影院门口有位老者在卖茶水。那前儿看电影您要是去早了,可以在影院门口的茶水摊上喝碗茶,不干等。卖茶老人也兼卖和收门票。他带的那顶毡帽我小时候还见过有人戴,现在早就成了古董了。

除了电影海报,房脸上还贴着“自备发电机”和“映演光线佳”的字样,说明当时北京城南天桥地带经常停电,为不至于影响电影放映,电影院自己还有发电机。另外还有“内有座位”和“每X钟头换片一次”的字样,说明当时看电影不对号入座。当片子好,观众多时还可能买了票没座位。还说明这是个一票多片的影院,观众买一张票只要不出来可在里边看几部电影。“每位暂收三大枚”,这北京话有多地道!三大枚就是三毛钱。

看门口的孩子门并不急于进去看电影,也可能买不起票。最左边的孩子带着一顶人造革的飞行帽,您要问我怎么知道帽子是人造革的,而且还是飞行帽,嘿嘿,我小时就有一顶一模一样帽子,人造革面,毡子里子,冬天带着很暖和,即使在零下10几度的时侯都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