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指教。

本帖于 2011-02-01 08:57:2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1234567- 编辑

1 名字和母语。我说的是过分了。其实我想说的大概是我们比他们急于融入欧美社会。这里没有褒贬。

2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也许跟我们从前一样,以胖为健康富足的标志。

3 英语肯定是个因素。关键恐怕还是政策。我们能考过多少多少级的人多如牛毛。

4 2010年人均GDP分别为US$3400和7400(est. CIA Factbook)。你的数字有误。

5 我并没说他们在1997年才开始搞经济改革。

他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搞苏中那样彻底的计划经济。但是他们的经济改革本质上和我们的是一样的,就是松绑。

6 “历来认为“非我族裔者,心必异”的教条是对的”???

他们比我们做的好。看来你也不知道原因。

7 我说的国安指的是它行使的维稳功能。

我没说天安门广场“军警林立”。“军警四布”应该是正确的描述。首都往往有中心广场,广场往往跟总统府之类的相邻。像天安门广场那样戒备森严的,我没见过。你见过吗?至少除了在天安门广场,我从来没被搜过背包。常态就是正常吗?

许多国家的议会大厦对公众开放。

我不知道万一北京发生孟买那样的事,北京机场是否能平静如水。或者说,是否该平静如水。这里也没有褒贬,只是奇怪。

BTW,悉尼机场极少有平静如水的时刻。

 

所有跟帖: 

随便说说 -iliketraveling- 给 iliketraveling 发送悄悄话 iliketraveling 的博客首页 (435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05:59:52

给你几个肥佬: -梁徐- 给 梁徐 发送悄悄话 梁徐 的博客首页 (270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16:29:24

呵呵,奇怪,我遇到的男的多半都是瘦小型 -iliketraveling- 给 iliketraveling 发送悄悄话 iliketravel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17:16:25

人均GDP在你的游记中没体现出来。印度人不在印度花钱? -吃糖?- 给 吃糖?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14:14:22

问得好。也许他们的钱大多花在莎丽和婚嫁上了。 -梁徐- 给 梁徐 发送悄悄话 梁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16:26:45

有钱人很多,中产的日子也不错,短短旅途未必见得到而已 -Iliketraveling- 给 Iliketraveling 发送悄悄话 Iliketravel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5/2011 postreply 17:18: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