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儿里的老北京(1) - 40年代的全聚德烤鸭店 (中秋征帖)

来源: 2010-09-12 00:45:0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列位,都说这北京城是历史上六朝的古都。可要说清楚是哪六朝六代?北京城的历史是800年还是600年我到今儿个也没完全弄明白,反正朝代多了去了,时间也长了去了。

都城差不离儿的就是皇上呆的地方了。有皇上的地方,衙门口儿就多,衙门多了,当官儿的也就多。这当官儿的大都不是京城本地人,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哪儿会儿的人都有。过去官府里都有家厨, 为什么呢?当官儿的进京上任,吃不惯京城的口味,想家呀。过去可不像现在,想家了买张飞机票个把钟头您就回了老家,那阵子南方的官员到北京上任,水里路上的得折腾好几个月, 想家再回趟老家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怎么办呢?没辙,得干想着,您说这官还能当得好吗?所以为解乡愁,当官儿的赴京上任时都从原籍带个会做家乡菜的厨子过来,那会儿大小带品的官员聚在北京的少说也得有几百号子,每个官员要带上一两个家厨,也会汇成成百上千的勤行(指厨行)大军。这官人的家厨菜就成了日后北京菜的三大构成之一 – 官府菜。不少官府菜如孔府菜,随园菜,谭家菜等至今仍是京菜代表中的佼佼者。

北京菜的另一个分支是宫廷菜。宫廷菜就是皇宫里的菜式,这自不必说。但后来很多宫廷菜式流出了皇宫,在民间扎了根儿,名声反而比原先在宫里叫得还响,开始于清同治3年(1864年)的全聚德烤鸭就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

全聚德的烤鸭子恐怕没有人没尝过,对烤鸭店和烤鸭子再嘚啵一通那一准儿也是多余,您说是不是?咱们要瞅就瞅那些个全聚德不多见的稀罕物件儿,那么着才能反映出这座百年老店的魅力。下边儿请您上眼的是一组上世纪40年代洋人记者(我估计可能是海达. 莫里森Hedda Morrison )在全聚德老店拍的照片。咱们边看照片边说道着,末了让您自己说感觉怎么样?



全聚德的师傅带着客人挑鸭子。



得嘞,就是它了!



鸭子在烤前得在PG处堵上高粱杆,再从鸭翅下的切口里灌进开水。这是宫里御膳房传出来的绝招儿,保证烤制时鸭子內煮外烤,以达到鸭肉外焦里嫩的效果。



师傅用烤杆儿把鸭子挑进炉子烤制。全聚德的烤鸭是挂炉烤鸭。什么是挂炉?您瞧这图就明白了。炉口前的罐子里装的是糖水,刷在鸭子身上遇明火能烤出枣红色,也叫糖色(音‘shai’,三声)。炉口上还隐约看得见全聚德的招牌对联“金炉不灭千年火 银钩常挂百味鲜 ”。



鸭子烤得了,得先去掉鸭子PG上那截高粱杆,把水放掉。此时鸭子色泽枣红,十分漂亮。店里规矩是得马上让顾客过眼欣赏、因为时间一长鸭皮就会塌陷。照片显示小伙计端鸭子上来,给两位顾客欣赏。



食客和鸭子合个影。



伙计开始片鸭肉。全聚德的标准是一只鸭子片108片儿肉,片片带皮。食客用荷叶饼裹上鸭肉。







那会儿吃烤鸭也简单。桌面儿上的是鸭肉,芝麻烧饼,荷叶饼,葱白段和甜面酱。瞧那对酱油瓶子多精致。



吃完鸭子,食客满意地用手巾板儿擦着手。

这几张老照片距今已60多年了。这60多年里,老字号全聚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借两张看兄现成的照片看看今天的全聚德。



片鸭子。



摆盘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