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来源: longlyrunner 2009-07-05 22:48: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6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longlyrunner ] 在 2009-07-07 16:22: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最早知道阿拉斯加,还是二十五年前。记得那一年某期的“当代”杂志登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就是“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自叙了一个中国留学生暑期去阿拉斯加打工的传奇经历。从此,这个美国最后边疆(last frontier),那种豪放,狂野的生活,以及壮美的山河,就梦一般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自从十多年前登陆北美,大山名川也去过很多,但一直无缘光顾这年轻时的梦园。今年夏天,参加邻里好友组织的阿拉斯加邮轮之旅,这才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



飞机钻出云层,落向Anchorage机场。午夜十二点尚且明亮的北极余晖下,映入眼帘的除了海边油绿的滩涂湿地,就是远方一迭迭青色的群山。那些山就那么突兀地在Anchorage立足的平原边缘拔地而起,峥峥的没有丝毫过渡和扭捏。嶙峋的山脊上积着大片的雪。极佳的能见度下,山坳上的丝丝白线历历可见。那是积雪消融形成的溪流和瀑布。

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了阿拉斯加的山。

曾有朋友不解我和山友每周一次的登山健行,“两个大老爷们儿一起爬山有啥意思?”她开玩笑。我当时怔了一怔,还真就没说出什么来。我想解释我们性取向正常,可我知道她不是那个意思。我想说欢迎红颜加入,可真的怕她们拖累。我也想学当年的著名登山家George Mallory,自豪的说:“因为它在那啊“ 。可对着七百米高的Mission Peak说这话,也的确有点那个。去阿拉斯加前一个星期,和山友又爬了趟Half Dome,三个半小时攻顶。坐在Dome顶,任凭山风吹拂,看着大朵的云从脚下的山谷中淌过,忽然明白了一点儿: 自己喜欢的,大概是那种和山在一起的感觉吧。

只可惜,这次行程,对心宜的阿拉斯加群山只可远瞻,不可近纨。

邮轮出海,大部分是在岛链中的水道上穿行。于是见到更多的山。海边的山,大多经过冰川的磨消,没有了狰狞和突兀,多了几分舒展与俊秀。山上也不再嶙峋裸露,而是被着厚实的林莽。墨色的针叶林带直铺到浮云的高度逐渐稀落,被碧绿的低矮灌木替代。再往上,就隐在云里,看不真切。而丛丛的远方的雪峰,会在云开处布满天际线。

以国人的审美,阿拉斯加的山谈不上奇和秀。这里看不到像Yosemite Half Dome 那样的地质奇观。也不像加拿大洛矶山的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坦坦荡荡。阿拉斯加的山狂野,粗犷,毫无矫饰。它们喜欢躲在雾里云后,轻易不露峥嵘。我们运气好,赶上几个晴天。即便如此,四面的群山仍是常被云雾笼罩。但偶尔,某个高耸的披雪的山巅会跨过林莽,越过群山,骑上浮云,在半空里露上一脸。那种横空出世的怪异与壮丽,现在想起还是激动莫名。

阿拉斯加的山也从不独处。那些山们总是簇拥着,相跟着,横亘千里,绵延无尽。John Muir 中年后造访阿拉斯加,称那些山是“上帝的杰作”(terrestrial manifestations of God)。想John Muir 这样的大侠,早年独步千里从Indiana走到Florida。壮年专心Sierra Nevada, 创立著名的Sierra Club 并致力Yosemite National Park。凭他的生平阅历,所言应是不虚。

国人虽说过”托体同山阿“,但对山多是远远的瞻仰歌颂。西人看山,除了仰慕,还有敬畏。除了远瞻,西人则更多的身体力行,去攀登,去征服。除了壮美与永恒,他们也看到死亡与挑战。前面提到的Mallory,三次告别英格兰,离开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尝试攻顶珠峰未果。本人也在最后一次失踪,遗体七十余年后才被发现。我一位老美同学,前年试攀阿拉斯加的Mt.McKinley,因突发高原肺水肿不得不中途放弃,去年再次努力终获成功。每每谈起,不像是他九死一生征服了山,倒是他朝圣一般。那种发自内心的近乎摩拜的虔诚,我想是经历了生死系于一线的人才有的。

此次造访阿拉斯加,本想也远远的拜一下Mt.McKinley的真容,无奈同伴中尽是爱妻模范,父亲楷模,不忍抛妻弃子在Denali的荒原上跋涉。我也知难而退,内心里是想把机会留给今后的自己,我一定要专程拜访这阿拉斯加的象征。这算是自己下一个梦吧。

小镇

Haines 是个海边小镇,位于Skagway峡湾的出海口。夏季人口三千,冬季大概要减个大半。因为小,大型邮轮无法停靠,只有每周一次我们乘坐的的中型邮轮造访。也许正因为这样,小城还保留着朴实的风情---开皮卡的壮汉对着我们的相机友好挥手,去海边钓鱼的孩子们主动留影。

小镇早前曾是个军事要塞。最多住过两个营约四百多人。为了保证冬天的给养和运输,小镇很不一般的通有公路,成为整个阿拉斯加通公路的三个海滨小镇之一。二战后,美国军事重心向阿拉斯加内陆转移,小镇的驻军迁走,小镇也风光不再,但面对码头的高坡上三十年代建起的兵营和军官小楼,以及中间的阅兵操场还在,依然收拾的干干净净。

预定好的旅游车带我们转了城里的”大街“(Main Street)。大街两侧是些一层的店铺,多是卖纪念品和旅游用品的。街上行人不多,看到的也多是船上的游客。街前有一小仓库,没有窗户。司机介绍是一家Radio Shack,转到正脸,果然就是。当地人戏称其为全美国唯一的真正开在Shack里的Radio Shack。

小镇没有红绿灯。全部都是Stop Sign。转下了主街,前面见到了操场。原来到了Haines School。几个操场沿着街道排开,每个都有足球门框和垒球区。操场后面是几排整洁的教室和水泥地的篮球场。最边上的教室后面是儿童的游戏场,一路排下来,大概是高中初中及小学和幼儿园。

见到学校,一车老中无比好奇。有关学校学区的问题接踵而来。大家对这个异域小镇教育如此关心,就差问每年多少人去哈佛了。不过,大家关心的还有漫漫冬夜学校的孩子们如何度过,以及当地的孩子们如何参加社区活动。从司机口里,我们知道其实当地学校不大,每届学生只有九到二十一人不等。但学校不仅设施完善,还建有室内游泳池,而且用海水。原来小镇曾发生儿童不会游泳而遭海水溺毙的悲剧,为防悲剧重演,当地居民动议建了这个泳馆。学生们参加学区活动,一般要乘船出海去Skagway 或Juneau。 考虑到路上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有固定假期。学校有乐队和垒球队。只是因为人数不够,学校没有足球队。

再向前,路边一栋窗明几净的cottage,就是小镇的公共图书馆,司机很自豪地介绍图书馆有十个上网端口,这对来自IT重镇的我们一点不起眼,但司机后面的话却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个小图书馆曾当选为2005年度全美最佳社区图书馆。可以想见寒冷肃杀冬夜,这个温馨图书馆能给居民们带来多少慰藉与欢乐。

参观小镇,心中有着些许感慨。这座普普通通的边疆小镇完善的公共设施,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国实力的真正体现。

晚饭后下船散步,遇到街上三个少年提着鱼杆走向海边。少年们大方地向照相的我们挥手,还积极配合我们要他们摆个姿势的要求。少年们脸上的笑,就像阿拉斯加的空气---纯净,清新。我们的生活在湾区的孩子们,是否也有一样无忧无虑的快乐?

跑步

跑步是最方便的运动。只要一双运动鞋,一副好心情就可以上路。当然,要有一座好风景在眼前,那就金不换了。船上的健身房的跑步机每天光顾,那里正对船头,风景不错,但还是没有跑野外那种亲近感。

喜欢村上春树的希腊游记,就是喜欢他在他乡易地如画的景致中跑步的感觉。那年在Jasper,为备战SFM傍晚出去跑步。路边碧绿的湖水波澜不兴,晚霞映红的山峰倒映在湖面,风景如画。置身美景,人也好像被施了魔法,跑得毛发偾张,热气腾腾,最后的几哩,也不顾蚊虫的厉害,干脆赤膊,看得小路上散步的大叔大婶直乐。真是过瘾!

这次来阿拉斯加,也想找个机会过把瘾。

机会来了,可是很意外那种。

原来大家上午跟车去了Haines 边上的Chilkat State Park,下车后沿着雨林掩映的小路跋涉1.9哩到称为Battery Point的海边景点。天阴沉沉的但没有下雨,大风让肆孽的蚊虫遁形,孩子们没人掉队,还见到几只白头鹰低空翱翔,一切都很顺利--- 只是我把朋友的对讲机丢了。

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两个景点之后了。和妻子汇报,她看我的眼神就像看我们家女儿犯错的眼神一样。心中一凛,我知道她不是在乎那对讲机,而是我自己有案底。就在一个星期前的Yosemite, 我先是在去Cathedral Lake雪地跋涉中掉了手机,随后在第二天Half Dome cable trail前丢了运动衫。真是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的。回程的路上,暗暗算了一下,从码头到公园trailhead 1.5里,trail 1.9里,统共7里来回。正好一个cross-country。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去找一遍。

码头下了车,凝了凝神,就跑将起来。

此刻已经是下午五点,天光却大亮,原来云开雾散,阳光缎子般撒下来,刚落过薄雨的地上草上树上金光点点。林木间,一侧的峡湾和对面的雪山也布满霞光。

开始的一里一直在爬坡,气喘吁吁只有慢跑的份。风停了,蚊虫也出动了,它们一定是日本前Kamikaze飞行员转世,一个个直愣愣的只管前仆后继,有几只甚至飞到人的嘴里。庆幸自己穿着长衣长裤---虽然厚重的登山裤跑起来不是那么舒服。只苦了自己的脑袋没有任何遮拦,那也只好随它去了。

跑进公园,过了个小山顶,开始下坡,而且Trailhead就在眼前, 加速。跑上小路,跑进了树林,自己却非常陌生。细看下,原来阳光穿透枝桠,把树叶打成一片片嫩绿;投在湿润的雨林里,地上茂盛的蕨类和灌木映出片片鲜绿。各种的绿,杂出斑斓的色彩,远不是上午阴天时所见的模样。

又跑出了约一里,看到前面下来一群男女老少。停下来问他们是否从Battery Point来,“是的”,领队的奶奶很干脆。“那你们是否捡到一部对讲机”, “是的”,回答依然干脆,只是脸上挂着笑。Bingo!任务完成!从奶奶手里接过几经辗转的对讲机,对他们千恩万谢后,便在他们的祝福声中转身开跑。

这一路,长长的下坡带着胜利的好心情,跑得很开心,全然顾不得脑门,耳后及脖子上一串被蚊子叮出的包在生生作痒。

搭车

车出Anchorage前往Seward的路上,见到两个美眉在路边举手拦车。

阿拉斯加的故事,似乎总离不开搭车。

还记的那篇中国留学生的阿拉斯加传奇中,多亏作者搭的一位意大利小伙及时抽出他藏在背包里的短筒猎枪,才吓走了在深夜山崖路上死逼他们的一辆流氓皮卡。故事最后,作者失事撞毁了小道奇,自己也就站在路边“对着北美的蓝天,北美的群山,骄傲地竖起大拇指”(大至)。

原来和我一个实验室的哥们,早年毕业于SUNY-Stony Brook,被杨教授的普通物理折腾得精神崩溃---这是他的原话,毕业后在阿拉斯加流浪一年,又在Colorado山里种了一年大麻才缓过劲儿来重回学校深造。和我说起阿拉斯加,最有意思的就是搭车,见识不同的人,去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位仁兄完全是漫游,没有目的,所以没有什么顺风不顺风,只要不是反方向,有车就上。有一次搭上一辆油田的车,在荒山野地的井上被窝了个把星期才赶上有车把他带出来。即使这样,照他的说法,在阿拉斯加流浪远比在Colorado种大麻躲警察有意思。要不是断了粮,他还想多待几年。

此次出游,手边只带了Jack Kerouac的“On the Road“。开卷就喜欢。二战后,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就像王朔小说里的一群痞子,身无长物,居无定所,整天无所事事,喝酒泡妞,私下整点文学,弄点流派。动辄就出门搭车流浪会友,或西去洛杉矶,或南下新奥尔良。不说风餐露宿,但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整个一个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但比王朔高明的,是这些小说人物的生活原型后来成为一群美国五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腕。Kerouac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地标。要说文化人都是这么练成的,看看他们和我们朔爷,还真别说我不信。

综合听来的读来的,搭车故事大致可分下面几类:免费的,一般是搭货车。司机开长途无聊,要找个人聊天,或者图个热闹。还有就是费用分担,一般是付油费或管饭。搭车关键,是能找到顺路又乐意的车主。顺路车少,就要曲线救国。越走离目的地越远也常有。不巧深夜被扔在无名小镇,几盏孤灯,几声犬吠,那种”醉里不知身何处”的孤独,迷茫与颓废在Kerouac笔下都有入神的描述。

再浪漫的,大约是有钱有闲还选择搭车。那年在Banff,清晨从镇上出来在转高速的辅路上等红灯时,遇到这么一位东方美眉,个头高挑,皮肤白皙,五官精致,长发披肩,在路边背对青山,迎着初生的朝阳高挑大指。山地靴,登山裤,防雨服,一身远足劲装,背上一只鼓鼓的的backpack,英姿飒爽,无异于晨光中绽放的铿锵玫瑰。那是我和妻子难得共识的佳景之一。

船上的最后一天,电视里正播“Into the Wild”。电影基于真事。名校毕业的McCandless,辗转千里,徒步,搭车,一路从亚特兰大来到阿拉斯加,最后病饿交加,死在阿拉斯加荒原上的一辆废公车里。搭车到了McCandless的境界,已经远非我等俗人所能理解。McCandless的故事以前读过,对这车,我总有种时空倒错的感觉,特别困惑那荒原中为什么会有那辆破车,就在那儿等着超度在路上的McCandless。这次来阿拉斯加,感觉那车就是冥冥之中的象征,岂止McCandless,我们每个人,我们今生来世,何尝不是永远都在搭车,永远都在路上。

所有跟帖: 

好看,再贴几张图就更好了 -王医生- 给 王医生 发送悄悄话 王医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08:40:14

真是好文,结尾尤其精彩:) -冬梦- 给 冬梦 发送悄悄话 冬梦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09:49:18

几乎坛子里所有写阿拉斯加都有一种情怀 -dztang- 给 dztang 发送悄悄话 dztang 的博客首页 (105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7:43:07

阿拉斯加情结?:)那是荒野不可拒绝的呼唤:) -冬梦- 给 冬梦 发送悄悄话 冬梦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9:23:42

哈哈,原来是你! -阿唐- 给 阿唐 发送悄悄话 阿唐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0:52:27

写得真好! -erdong- 给 erdong 发送悄悄话 erdong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1:27:15

文笔精彩!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1:30:02

好文,顶!!羡慕你的Haines行 -wunderlust- 给 wunderlust 发送悄悄话 wunderlust 的博客首页 (2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22:50: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