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明珠:莫斯科大学与“七姐妹”

来源: 2009-06-02 14:41:3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莫斯科的明珠:莫斯科大学与“七姐妹”


看相关文章请点击:
俄国和中欧两周行: 行程, 感受与攻略
莫斯科的第一眼, 红场的夜晚和清晨
俄罗斯民歌
关于俄国签证和旅行贴士

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攻略,智斗“恐怖分子”
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真人秀(内部消息)
阿姆斯特丹:风车,运河,城市风情
阿姆斯特丹:郁金香花园 Keukenhof 

莫斯科: 日出, 6:00 ;日落, 20:58;历史平均温度:48F (9C)。

莫斯科大学,全称是“M·V·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于1755年建校。现在大约有四万多本科生,七千多研究生,五千多进修生。教授和讲师约4000名,5000名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总共有约15000雇员。每年大约有2000名外国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学费大约是7000美元/年。

莫斯科大学主校园坐落在莫斯科南部,莫斯科河边的麻雀山(以前称为列宁山)。校园大约是个长方形,每边约有2-3公里长,。此处是莫斯科的制高点,可以俯瞰莫斯科市区景色。河对岸就是1980年奥运会的主会场,河边还有高台“跳”雪设施,并可眺望新建商业区,CBD欧洲广场。

校园区有大约600多个楼房,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包括著名的莫斯科大学主楼。1953年建成的莫斯科大学主楼,是当时欧洲最高的建筑,其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层,周围有四个翼。据说其走廊共长33千米,包含5000多间房间。其顶部的红星包含一间小屋和一个展望台,重12吨。建筑的表面画有钟、气压表、温度计等巨大图案,饰有雕塑和镰刀斧头的图案。建筑前有著名俄罗斯学者的塑像,包括莫大的创始人罗蒙诺索夫的,伫立于主楼正前方与图书馆相呼应的位置。

1. 莫斯科大学主楼北侧

2. 莫斯科大学主楼南侧,正面是罗蒙大师塑像

3. 莫斯科大学主楼南侧,工农学生(手持麦穗)塑像记录着那段历史

4. 莫斯科大学背后的公园

5. 莫斯科大学主楼北侧,两旁立有十几位著名学者的塑像

6. 莫斯科大学主楼北侧,两旁立有著名学者的塑像

1755年1月25日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学,同年4月26日该大学开始授课。至今为止, 1月25日是俄罗斯大学生节。

一开始大学设立在红场边上的中心药店,叶卡捷琳娜大帝后来将它迁到Mokhovaya街另一侧的一座新古典式建筑中。

1905年在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的组织,该组织呼吁推翻沙皇,建立一个共和国,此后沙皇政府多次关闭莫斯科大学。1911年130名科学家和教授抗议军队入驻校园以及一些教授被殴打,上千名学生被开除。

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学开始接纳工农子弟。1919年开始免交学费,为了工人阶级子弟建立了一个预备系,来让他们能够通过入学考试。1940年大学改名来纪念其创立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二战以后迁往现在的校园。2005年该校举行了隆重的莫大建立250周年庆, 学校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以及邀请众多世界教育界名人到该校演讲。

二战期间,莫斯科大学师生踊跃参战,建立了莫大师团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并立下卓越功勋。

7. 莫斯科大学所在地,麻雀山(以前称为列宁山),可以眺望莫斯科市区景色

8. 眺望莫斯科CBD,欧洲广场

9. 莫斯科大学,校园西侧

10. 莫斯科大学,校园边的报刊厅,花花公子赫然在列

11. 莫斯科大学,学生刚乘公车来上课

12. 也有乘出租车的

13. 还有乘这个车来上课的学生?嗯,是婚礼彩车

对莫斯科大学的最初印象是从它的主楼来的,气势宏大,令人心生景仰之心。后来才知道,莫大主楼是著名的莫斯科“七姐妹”之首,是规模最大的斯大林式建筑。曾长期占有欧洲最高大楼之名誉。

14. 莫斯科大学主楼,北侧

斯大林式建筑风格指苏联斯大林时代发展并大量运用的一种建筑风格。开始于1933年(以苏维埃宫最后设计方案的确定为标志),二战后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达到高潮,到1955年结束(苏维埃建筑学会的废止)。

1933年,官方性质的“苏维埃建筑学会”成立,这标志着斯大林建筑时代的开始。在当时苏联,现代主义已经被批判成为“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而被屏弃,苏维埃的建筑师从新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帝国风格中汲取元素,来表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建筑风格。结果大量像生日蛋糕一样的建筑开始泛滥。

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地打断之后,斯大林建筑在1940年代晚期与1950年代早期取得重大的进展。其代表建筑有全苏维埃博览中心(莫斯科地铁的起始站)、莫斯科七姐妹、华沙科学文化中心和以及分布在东方集团各大城市的高层公寓与办公楼。在斯大林逝世两年后的1955年,苏维埃建筑学会被废除,斯大林建筑时期遂告一段落。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决意用更经济和高效的建造方式,来代替这些充满“多余装饰”的建筑。

1940年代以来,苏联境内建成了大批斯大林风格建筑的高楼大厦。正如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各种艺术形式一样,建筑艺术风格呈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为“赞美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做出贡献。这些建筑气势磅礴,高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以显示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

这种建筑风格对东欧各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国家的也有很大影响。在前东德的首都的柏林、波兰首都华沙、中国的北京以及朝鲜平壤等地,受此影响的建筑物在今日仍随处可见。例如东柏林的卡尔马克思林荫大道建筑群、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厦、华沙科学文化宫等。前苏联加盟国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从托尔斯泰广场,到市政广场的Kreschatyk大街一带,被认为是最大的完整斯大林建筑群。

在东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也有许多该类建筑。在上海,有著名的为纪念中苏人民友谊而修建的上海展览中心。在北京,分布在长安街附近的众多部委办公大楼和公共建筑里可以看到许多斯大林建筑风格影子。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它们中的典型代表,其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就是标准的斯大林建筑。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以民族风格的“大屋顶”代替哥特式尖顶的斯大林建筑“中国化”,来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例如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等。

在莫斯科有七座为纪念该市建市800周年,于1950年代修建的高楼。都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人们称它们为“七姐妹”: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莫斯科大学),艺术家公寓(红场附近河边上),文化人公寓(动物园附近,白宫后边),列宁格勒酒店(现在是位于列宁格勒火车站广场的希尔顿大酒店),乌克兰酒店(河边,去胜利公园的路上),外交部大楼(老阿尔巴特步行街的尽头),重工业部大楼(没看见,好象是在列宁格勒火车站不远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当局决定修建八座类似于苏维埃宫的摩天大楼,但最终只修建了七座。建筑师有意将建筑形体设计为阶梯状,以衬托中央塔楼的上升之势。人们常将其称为生日蛋糕式样。建筑物高耸的尖顶通常由金属化玻璃制造,以反射太阳艳丽的光辉。然而,这种尖顶的设计并非建筑师本意,而是特意为讼允居朊拦?930年代的摩天大楼(顶部一般都有一个金色的天使雕塑)的区别。建筑外面仿效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的浮华外饰。

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主楼,位于莫斯科列宁山(今麻雀山),曾是欧洲最高建筑(下帖介绍)。其他的几个“姐妹”,乌克兰酒店俯瞰俄罗斯白宫,外交部大楼毗邻老莫斯科市中心的老阿尔巴特步行街。七个姐妹中两个是酒店,两个是政府办公大楼、两个是公寓、还有一个是俄罗斯最著名大学的主楼。

15. “七姐妹”: 外交部大楼

16. “七姐妹”: 文化人公寓

17. “七姐妹”: 艺术家公寓

18. “七姐妹”: 乌克兰酒店

部分资料来自网上。

谢谢观看。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文学城看风景博客,kan.fengjing@yahoo.com
文学城看风景博客,kan.fengjing@yahoo.com
个人网站:随我去看风景 www.KanFengJing.net  (大量更新)

小路
450) this.width=450" controls="ControlPanel" loop="false" autostart="true" volume="100" initfn="load-types" mime-types="mime.types"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莫斯科的明珠: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团(待完成)
  • 莫斯科的明珠:新圣女公墓(待完成)
  • 莫斯科的明珠:新圣女修道院(待完成)
  • 俄国和中欧两周行: 行程, 感受与攻略
  • 关于俄国签证和旅行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