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出发(一)
大约十来年前吧,与LD自驾车、沿途野营从伦敦出发穿过法国中部到瑞士、德国。途中遭遇一年一度的法国自行车越野赛(Tour de France),那自行车健儿们呼啸而过的雄姿给俺留下深刻印象。去那儿骑车旅行的想法就这么悄悄地在心中埋下了种子。世间琐事繁多,光阴似箭,没想到当年梦想,拖至十年后的今日才实现。
路线:
法国中、北部多山,看着地图上那一圈圈的山地,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自己推车上山一步一停留的悲惨形象,于是决定去比较平坦的南部。从Toulouse 出发沿着运河经Carcassonne,折向海边,沿着海岸线东行,到Nice止,全程大约1000公里。
路线图:
机票:
眼下油价飞涨,美元步步下跌,选这个时候出门旅行去欧洲大家都以为俺们不是中了乐透奖就是精神不正常。岂不知俺刚刚下了岗,正是囊中羞涩之时;只因盼望此行良久,实在不甘为了金钱的缘故放弃。所以定下一个原则:尽量节约开支。首先俺在机票上非常的斤斤计较。网上查得欧洲有一种小航空公司,25欧就可以从其他大城市如伦敦、都柏林等飞到Toulouse。不过咱们高兴得太早了,伦敦的同事告诉我,小飞机都是从离伦敦Heathrow机场很远的小机场起飞。从Heathrow到那bus fare就要上百,而且每件行李要另交费、、、、、、充分证实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之永恒真理。四月份俺几乎天天盯着几个旅行网站,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俺逮着一个好deal:US Air 从Philadelphia to Barcelona, Spain 往返$800。不过法国、西班牙两个不同国家,搭得上界吗?其实Barcelona离法国边界只有100多公里,过境就是我们原路线上的Perpignan,France。听说那段路边界处有大山,好在坐火车也不到100欧。咱们最后决定买open jaw机票(既到达和回程在不同城市)飞到西班牙的巴塞伦那(Barcelona, Spain),坐火车进入法国,骑车从Carcassonne到Nice, France。从Nice(尼斯)再坐火车到意大利的威尼斯(Venice, Italy),从威尼斯回美国。往返机票$1100/人。这么一来,除了原计划的自行车旅,咱又可以顺便游览欧洲闻名的两大胜地:巴塞伦那和威尼斯,一箭双雕,得来全不费工夫,呵呵。
自行车:
去骑车,当然要有自行车。近年来,航空公司纷纷巧立名目加价,自行车托运也是其中一项。十年前,自行车可作为一件行李免费托运。今天,大多数航空公司都要另外收费:比如说美联航(United Airlines)$150/one way,British Airline 100英磅/one way,算下来,来回光自行车运费就得$300。俺那老伴(车),与我同甘共苦十几年,虽然不是铃铛不响什么都响,也是毛病多多,现在去坐那$300的轿子,还真是不值。但是骑车没有自行车咋行呢?俺又出一馊主意:能不能到法国去买旧车,骑完后又卖掉呢?LD倒是从善如流,马上到网上搜得Toulouse,Perpignan的几家自行车店,用他那大学时学的二外法语,一边写电邮去问二手自行车的价钱,一边到法国当地的craigslist—kijiji上去掏宝。后来改飞巴塞伦那了,又依样画葫芦地写了简单英文咨询,拿到Google上自动翻译成西班牙语后,不管不顾地寄出去了。这样半通不通的电邮居然也收到好几个回音。总结一下,买给我骑的自行车没问题:大约100欧可买到最基本的型号,想来是那种“飞鸽、永久牌”一类,不能换档、或只有2-3个档的;却找不到LD的尺寸。这样来回折腾好几次,总不如意,只好放弃了。可惜了俺的一个好主意哦。到了六月份,左右比较后,LD在我们这儿的craigslist上花$100买到一部原价$400合尺寸的自行车,试骑几次后,比较满意。我的车呢,反正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该换代了。所以最后决定还是自带自行车,(US Air $80/each way) 骑到Nice后卖掉。这样既省了一半运费,又保证我们长途跋涉有合适的车。
花$100在craigslist上买的二手车,不中看、但实用:
火车:
在欧洲旅行乘火车非常方便。网上可查时刻表、价钱、允许带自行车否等等。骑累了,要过山口了,或仅仅为赶时间,随时可上火车。
手机:
在网上买的$5 Telestial sim配在Sony Ericsson J100i 型的手机上,给是一个英国号码,有30分钟的预付(prepaid)时间。主要为了紧急情况下使用,恐怕找不到比这更便宜的了。
住宿:
只预定了巴塞伦那和威尼斯的旅馆。巴塞伦那的旅馆从TripAdvisor上寻来,口碑不错,属于价廉物美类。威尼斯的旅馆从Venere上找到,是女儿送给咱俩的生日礼物,比较奢侈一点。到了以罗漫缔克闻名的威尼斯,咱们也应该好好享受一番哈。沿途其他地方,逢城市住旅馆,遇村庄,就露营,走着瞧吧。
其他
最开始的时候也想过拖儿带女走一趟,后来觉得不太现实,就预先将儿子们送到国内去恶补中文。儿子们走后,虽然也天天心中挂念,可这轻松自在的两人世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因为要与孩子们分开旅行,行前做了Living Trust,万一俺们有个三长两短、、、、、、
打包(packing)
因为所有行李旅途中都得靠自行车载运,打包时尽量精简。家里虽已有大大小小3、4个帐篷,因为都体积庞大,这次又专门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
LD开头只准备带两套换洗衣服,在我的威胁利诱下,勉强加了一套。可是2吋厚的小说(狄更斯的Our Mutual Friends)却毫不犹豫地塞进背包里。看来这精神食粮比物质享受重要哈。
自行车拆开来,装到纸箱里(paper box free from local bike stores)准备托运。
两部车:
拆开来:
1个半小时后变成两个盒子:
各类旅行用品:从加拿大Mountain Equipment Corp.(MEC)订购的自行车pannier比美国REI的又便宜又好。
Camping gear:
Bike accessories:
First aid and personal hygiene:
Small electronics, language phrase books, and LD’s Dickens:
Finally, 一切就绪,明天出发!
小插曲:俺的中学好友,听说我要到法国去骑车千里,非常关切地问:“这是现代社会哎,飞机、火车、汽车应有尽有,干嘛要骑车旅行?居然还跑那么远去骑!你有没有搞错?”
我说:“骑车本身就是fun。在自行车上看法国一定是别有风味。”
她又说:“现在咱们可不比当年,你经得起这么折腾吗?”
我说:“就是因为青春不再,才更有紧迫感。趁着还能动,赶紧实现梦想啊。”
她无言,满脸迷惘。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各位可根据自己的钱包来投票 :) |
• | ZT. 我在地震灾区当赤脚医生―震中日记(多图) |
• | 美国小学生:从小洗脑--学着环保 (图) |
• | 也来818: 如今好男都在国外? |
• | 钢琴、中文何取何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