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最后的微笑 - 吴哥记行之一

来源: 2007-10-12 09:05:4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早上一觉醒来,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躺在Siem Reap假日酒店的床上。旅途中很多的清晨,在睁开眼的霎那,我都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下楼去吃自助早餐,食物丰富多样,大大超出我的预料,来柬埔寨没多久,对这里的食物已经失望;为这早餐,不看日出也值;不过我那里在的几天都是阴天,也没的日出可看 :-( ,所以也不用费心选择了。后来我住在客栈里,吃着$1.7/份的早餐,一个小小的法式面包加一份omelette,倒也有一种简单的满足。

出了酒店门口,看到我们的Tuk-tuk司机。在Siem Reap这个地方,一定要坐坐Tuk-tuk,非常有趣的经验:当Tuk-tuk飞奔在大街小巷里,当亚热带雨林那种温湿的风,带着些许植物腐败的气息,或温柔抚面、或高高扬起我的长发时,那种心情是格外舒畅的;这是坐在封闭的汽车里所没有的感觉;很多时候,我让司机把四周的帘布高高卷起,这样我可以更加清楚地欣赏这平时难得一见的景色。

第一天在吴哥,我们的行程是:
小吴哥(Angkor Wat):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保存相对完好。
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 entered from South Gate
巴戎寺( Bayon):无数四面塔。
巴方寺 (Baphuon):除基本结构外,基本上没东西可看。法国人在修复。
空中宫殿 (Phimeanakas) :王城里最高的建筑。爬上阶梯后,也没东西可看。
癞王台阶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基本上坍塌,癞王像是复制品。
战象台阶 (The Terrace of Elephants); 然后,我们从胜利门(Victory Gate)出。
托玛侬神庙(Thommanom); 路对面的周萨神庙(Chau Say),跟托玛侬神庙一模一样,已经基本坍塌了,现由中国人在修复。
茶胶寺(Ta Keo):一座未完成的神庙;
塔布笼寺(Ta Prohm):树和塔几百年的纠缠。
巴肯寺(Phnom Bakeng):吴哥内最高点;看日落的地方。

下图中以红线标出的是我这天的行程,也是大家所说的小圈 (Small Tour Circut) 我去过的寺庙也用红框框画出。


第一站当然就是小吴哥 - Angkor Wat。下面是小吴哥的google map


Angkor
一词来自于梵语Nagara,是都城的意思。小吴哥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它供奉的是印度教的 Vishnu 。小吴哥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尼西亚当罗浮屠千佛坛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

整个小吴哥共建三层:第一层的浮雕画廊;第二层的Apsara雕刻,令人目不暇接;第三层台上筑有五座莲花蓓蕾形的佛塔,中央那座特别高,超出庭院65米,它出现在柬埔寨的国旗和纸币上,是柬埔寨的象征。据说法国人亨利.穆奥在1858年在茂密的丛林里走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就是远远地看到了这五个莲花头在夕阳下金灿灿的,才正式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遗迹。

走过护城桥,又名天界桥 我们来到小吴哥的第一层。庙宇挺低矮的,跟我印象中的轩昂的中国庙宇有着很大的不同;墙上有黑黑的岁月的斑痕;乍一看,真不觉得怎样的伟大;当我们走近这些庙宇,看清楚墙上刻的浮雕,神的,仙女的,装饰的花纹,各样的手势,不同衣服,各式帽饰,衣服的褶子。。。。那种的精工细琢,那样的百态纷呈,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1) 走进Angkor Wat


看这仙女的波涛汹涌的胸、细长曲美的腰、和圆润匀称的肩,这样的身材,就是放在今天的社会,也算是很火辣的了。再看她的项链,臂环,手镯,裤子,腰带,裤子上的花纹,手里拿的一枝莲花,脸上安祥的表情,嘴角依稀可见的微笑,头上复杂繁琐的饰物。。。。还有仙女背景里对称的花纹。那种雕刻上的细腻和精致的程度,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还是那么地震撼人心。

2)
微笑的Apsara.


第一层著名的地方就是那个长达800米,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回廊;总共由十个不同题材的浮雕组成,占满第一层整个内墙的墙壁。浮雕的故事大部分是战争主题。

3)
浮雕回廊。最下面的浮雕就是搅拌乳海 - 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中间的是梵天-宇宙的创造者;两旁是修罗和阿修罗,抓住七头蛇的身体作为棒子,用力搅动大海,把清澈的海水搅拌成乳白色,以求得长生不老药。



幽静的回廊,重重的门,在我前面延展;人的身影在门里忽隐忽现,阳光也仿佛穿透不了这沉重的古老建筑;我迷茫起来,时空错乱,神思困钝,今夕何夕,我是谁?
4)


吴哥的伟大在于到处可见的雕刻,每个墙壁上门框上转弯地儿,满眼满目,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目光所及,心思所至,绝不空白一个地方;真是所谓的不厌其烦,不计成本,只求尽善尽美。

5)
第二层 - 视觉的震撼。


雕塑中,大部分的神像是隆胸细腰,体态丰腴的;和当下的柬埔寨人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柬埔寨人普遍干瘪瘦小,皮肤黝黑;本地人进吴哥是不需要门票的;我还开玩笑说,我们同是黄皮肤的,搞不好可以混进大门。进入柬埔寨一看,我们外表实在相差蛮多。难怪门口查票的看都不看,就毫不犹豫地跟我们要门票检查。象我们这样高大健美,跟当地人实在也是混肴不起来。:-))

4)
前几天,好像在讨论雕塑被人摸的部位,看看这个. :-D


我们穿越第二层,来到第三层,看到一个高高的台子,每个边角上有一个莲花宝塔,还有那又长又陡度台阶。照片看上去不那么吓人;实际上,台阶非常陡峭,据说呈
80度,感觉几乎和地面垂直。每级台阶面只要15cm;高度却有35cm;而且因为风化的原因,很多台阶的直角已经被磨损。

5)
高高的莲花宝塔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高棉人修建的台阶会这么窄?而且直角被磨掉的台阶变得更加窄小。我只有把脚横过来,才感觉踩到实地;在爬行的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改变方向,避开一些台阶已经坍塌和磨损厉害的地方,以策安全。朋友在下面紧张地看着我,一边用声音提醒我注意事项,一边随我左右跑着,万一我摔下,还可以接到我。估计如果摔下去,小命那个。。。。

6)
我以左下图那优美的姿势往上爬,朋友在下面给我拍照;上面下来的人,也蹒跚着一步步小心往下走。 我的摄影包非常重,而我又不得不努力地低头弯腰,尽量降低高度。在这个地方,没人敢直起腰挺着胸膛往上的。


爬到台阶顶后,本想给朋友拍一张嘴啃台阶的照片;可是我站在台阶的顶端往下一看,不禁头晕腿软,赶紧后退几步,直到安全地方。这是13米高的台阶,相当于4层楼房的高度,如果摔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

70年代里,有一名法国妇人就摔下台阶,不幸身亡;她的丈夫为了纪念她而捐钱,在西边的台阶修了一个铁扶手。幸亏这个扶手,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来。有趣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没扶手的三个方向几乎没人下去;而有扶手的西边,大排长龙,哈哈!跟我一样怕死的大有人在呀!
7)


8)
这就是中央最高的宝塔了。


9)
站在第三层往东看去。。。。


一连几天是阴天,尤其在清晨,所以根本没看到一轮红日从吴哥的五个莲花宝塔后一跃而出的情形,下面这张是PS出来的效果, 呵呵!

10)


出了小吴哥,下一站是大吴哥 - Angkor Thom Thom 是大的意思,大吴哥以前是王城,只是现在皇宫已经完全不在了,连地基都看不到。

大吴哥共有五个城门,东南西北加胜利门,每个城门的护城桥上,都有大型的雕塑 - 搅拌乳海分列在桥的两侧:一边是修罗(sura - 天神) 一边是阿修罗(asura - 魔鬼)。下图是天神,安详地微笑。
11)


这边是阿修罗,圆瞪着眼睛;感觉上好像天神在偷懒;阿修罗在吃力地干活。。。。可就算是阿修罗,也是面带微笑。柬埔寨挺有意思的,这是一个苦难的民族,长久以来,一直和泰国越南打来打去,再加上内战,以及长时间修筑这样的神庙,有那么多血腥的历史,尤其是70年代的红色高棉,可它表现出来的,是到处可见的微笑。

12)


跨过护城河,就来到南城门,城门上是著名的吴哥微笑;巨大的头上长有一撮绿草,给这个笑脸带来一丝的俏皮。据说这笑脸是当时建大吴哥的国王;有的说是梵天。。。。很多的猜测。

13)
吴哥微笑


细看这微笑,还蛮亲切的呢!
14)


进了吴哥王城,第一站是巴戎寺
(Bayon)。巴戎寺在外表看,其实蛮其貌不扬的,破破旧旧的塔群,黑压压的一片庙山。最外面的庙身很多已经摇摇欲坠,用很多的木棍支撑着。走近后,才能分辨出塔顶的四面脸。

巴戎寺共有49座塔,每个塔的塔顶都有四张脸,总共是196个表情略有变化的巨型笑颜。走在塔林丛中,仿佛被无数的目光交叉注视着,无论在哪里,不管在哪个方向。摹然回首,总能看到几个微笑的脸,感觉非常奇异。

15)
巴戎寺的外观。


16)
巨型的脸在阳光下露出永恒的微笑。


17)
岁月的斑驳也掩盖不了这神秘笑容的魅力。


下图为空中宫殿(Phimeanakas)DZTang说这里象南美的废墟。它的旁边就是当年的皇宫内院,现在连一丝的痕迹都看不出来了。

高棉人崇拜山,他们认为在山上和神比较接近;而柬埔寨又以丛林平地为多,所以他们在建造神庙的时候,有山就建在山上;没山的话,就先建筑高台,然后在台上建庙。。。。那他们应该移居西藏呀,那里离神多近啊? 

18)
空中宫殿 (Phimeanakas)


19)
战象台阶 (The Terrace of Elephants),这里以前是检阅军队的地方。


20)
这是胜利门 – Victory Gate


这就是托玛侬神庙(Thommanom)。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下雨。台阶是给人进入的;右下方这个没台阶的高台,估计是骑大象进入的。这个神庙跟小吴哥的建筑形式非常接近。
21)


这是茶胶寺(Ta Keo),是一座没有完成的寺庙。从这座寺庙后人可以看到当年建庙的过程 - 是把石头垒好后,建成庙的形状后,再进行繁复的雕刻工程。茶胶寺只是初具规模就停止了修建,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雕刻。

还有就是建庙用的石头的四端,凿有小孔,估计是当年用棍子穿在这些孔才能把石头搬运过来;庙宇用的这些石头和石头间是没有任何的粘合剂的,只是经过精确的切割之后垒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这里的神庙在多年后很多坍塌的缘故之一。

22)


塔布笼寺(Ta Prohm) - 树与寺庙窒息的拥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真实演绎。塔布笼寺被破坏得蛮严重的,可也不好修复;因为树已经扎根在庙宇里了,如果砍掉大树,那庙也马上就倒了。
23)


我常仰头看着这些树,真不理解它们怎么可以长这么高大?根系会这么发达?仿佛是游动的水蛇,沿着这些庙宇生长,找一切可以扎根的地方伸展。

Ta Prohm,遇到一群来自台湾的游人,我在这景点等了半天,一直不断有人上去和老树精和影,实在等不及了,就捏了一张。照片里两个台湾小姑娘笑得挺可爱的,我忍不住在想,她们背后的老树精会不会把她们抓跑呀?
24)


25)
树与庙共存。


26)
神塔在树下依然挺立。


27)
树庙一体,再也不分离。


28)
大树骑在墙上。


最后一站是巴肯山。

据说整个巴肯寺有7层平台,共109座塔,所以又被称为是百塔洲。它供奉的是印度教的Shiva(湿婆神),湿婆在印度教里是一个毁灭者,他掌握世界的轮回,他的舞蹈预示灭亡也孕育着重生。在印度庙宇里,人们把男性的生殖器-林迦(Linga)的造象作为湿婆的形象来供奉。巴肯寺的中央大塔中,据说就供奉着国王的林迦。往后在很多供奉湿婆的庙宇里,确实看到很多的林迦雕像,呵呵,有点象中国捣米用的杵棒;估计以前上面可能刻有点花纹,后来被磨掉了。以后去的同学,千万别以为没什么而坐上去呀,哈哈!

29) 这是巴肯寺的中央寺庙。


30)
边角的宝塔都塌掉。


31)
每层都有宝塔。


32)
这边的很多东西都塌了。


33)
夕阳落得太快了。


34)
完全天黑了。工作人员在赶人,我拍下最后一张照片。


35)
工作照。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海边的沉思
•  夏日里最美的微笑 - 三笑崩密烈
•  夏日里最美的微笑 - 再笑女王宫
•  夏日里最后的微笑 - 吴哥记行之一
•  夏日里最美的微笑 - 杂七杂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