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伊萨教堂-1(St. Isaac's Cathedral)

来源: 2007-09-21 08:23:1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看伟大的建筑设计,拐弯跑题,穿插的说点历史。想哪,说哪。
      иссаакивский собор(伊萨啊gi夫斯gi)大教堂,名字取与圣徒伊萨的名字,是惟一一座称为博物馆的教堂,是世界第三高的圆拱形建筑。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设计师是法国的著名设计师。
    1818年起建,建造40年。2战造成的教堂坏损,其修复达20年。个人觉得,斯大林时期,人们每天工作的劲头和效率远远比现在强很多。如果工作迟到5分钟,就要关监狱,何况误工等。如果说现在这个时期修,估计要40-50年。
    其装饰的黄金就达410多公斤。其中穹顶部分的黄金就达100多公斤。

    5月20号是彼得大帝的诞生日,也凑巧是圣徒伊萨的纪念日。彼得大帝也把其成为自己的保护神,盖了这个教堂。自然这成为重要弥撒的圣地。说这个教堂是博物馆呢,对很多女人来讲,头上不用带头巾了。每年复活节去教堂 点洗彩蛋时,大衣后面都有帽子,免去了我忘带围巾 而不得入内的顾虑。。所以,除了里面有很多藏品和名画外,这也是我叫博物馆的另一个冒出来的理由。跑题了(*^__^*) 

    以前不让拍照:(怎么如今,开放了,可以随意拍了o(∩_∩)o..对游客也都大肆开闪光灯,都不太理会.。上顶楼和到教堂里面,花了75卢布,=3美元大概。话又拐了个弯,这东正教的教堂,建筑师是法国人Auguste Ricard de Montferrand,这是200年前建造的,彼得一世时期的教堂早在水灾时,摧毁了,到了亚历山大一世,这个法国设计师,抱着图册应征上了。有意思的是,他是天主教的人,还参加过拿破仑的远征军,与俄国打过仗,如今在敌国盖起教堂,众人皆反对,不过为了一时经济的困难,只身来到俄,在谩骂与咀咒中,设计师也给自己算了一命,说教堂盖好那天,就是他的死期,所以他一拖再托40年过去了。在皇权催促下,竣工,那日真成了他的祭日。 临终要求葬在教堂旁边。沙皇自然认为,这个异教徒,岂能在东正教堂附近安葬,遗骸送回故土。
#1上教堂顶:螺旋~
     窄窄的螺旋式楼梯,一起上去没有感觉,下楼时,腿会微微发抖。(吃鸡腿少的缘故吧)


#2立柱。上千吨柱子的全部从30里外的芬兰湾运来。在教堂4面各有大石柱16根,每根柱子120顿重,。在教堂圆顶的细柱24根,要竖起他们是最艰难的工作,每根67顿重。。。。
               二战的时候,空运多少袋沙子,将教堂掩埋起来,避免了德国轰炸机的轰炸,保存下来的遗产。虽然受到些创伤,但还是保存下来了。
                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


#3

#4


#5

#6看完一圈城市,从另一个出口下去。


#7下教堂顶,手持0.6秒~~

#8教堂内;三角

#9圆顶~
    这圆顶的画,不要小看,草图就画了很多年。比例不是平面画的比例,很难的,比如:鼻子可能比脸还长,在地面仰头的效果才是我们看到的正常的比例。这些宗教的画,花了3位艺术家的一生心血。(凭记忆,很久以前的解说讲的)
   这圆顶上面,有个白色的圣鸽,具体尺寸忘了,展翅估计不小于2米吧。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破除迷信,封闭教堂。据说同志们还把它当作存放土豆的仓库,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破灭了,教堂恢复了对外开放。这个鸽子的来去:可能在斯大林时期,撤掉过这个鸽子,还是2战受损又建个新的。这话越跑越远……到了叶利钦,在不是社会主义,也不像资本主义的国家里,人们有言论自由,有信仰自由,人们不用偷偷朝圣,到了普京总统,每年的复活节的大节日里,电视里还能看到主教做弥散时,普京也不时的划十字。在叶利钦只是出出场合,而普京总统,还加了些礼仪。人们对这位出自百姓家的总统,好感度直度上升。。。


#10这是教堂的结构模型~

#11以前的解说,也是蹭听来的,说这烛台,以前是不需熄灭的,远远的看去,像是耶稣像世人走下来的感觉。我琢磨很久,揣摩估计出来,估计是蜡烛燃烧时,一蹦一蹦的火苗,或者是燃烧上升的热空气,那段空气里看到的物体也都有些虚渺, 使后面神像也有些像幻影动吧。。。。。。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慢慢成熟
•  秋日私语
•  帕瓦罗蒂 (图)
•  он тебя целует--he is kissing you
•  马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