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之旅----零散的印象 (呼应Real Blue的帖子)

来源: 2007-06-28 09:06: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先说说零散的印象,等拿到旅行的照片,再开始记逐天的“流水账”吧。
英国可爱的方面---
英国是一个保持了自己特色的,又现代化的国家。伦敦是一个有特色,又现代化的城市。满街跑着的古香古色的出租车,红色的电话亭,甚至英国的双层巴士都成了英国的明信片。在各个皇家宫殿站岗的卫兵,着红军服冠黑色毛皮军帽,站的笔直,二目圆睁像玩具士兵一样,好玩儿极了,旅游者都壮着胆子凑在他们身边照相。更不用说影响深远并且仍然存在的英国王室,使众多的王宫和行宫成为旅游者心目中的胜地(可门票也都相当贵)。想想我去过的中国和北美的大城市,恐怕都不具备这种独特的城市软环境。

英国人平均水平上比美国人漂亮。不知道是因为人们走路比一般北美人多,还是因为吃的东西比北美贵,总之,大腹便便的人的比率较北美低了很多。看一个地方人的风貌,我觉得看男人比看女人要有代表性。因为女人总是爱打扮的嘛,而如果这里的男人都注重品位,修饰适度,那这个地方就相当有看头了。我原来以为Jude Law, 威廉王子等英国男人够英俊,谁知,满大街都是这水平的,Hugh Grant都要数中等偏下了。在伦敦,爱丁堡等大城市,满街都是身着笔挺合体西装的靓仔。一个个风度翩翩,笑容和暖(在我向他们问路的时候),看得我......欲破禅。

英国的天气,总是不冷不热,干湿适度,难怪西装和风衣这东西是他们这个地方发明的,也只有人家这地方才能常年穿这种冷时不保暖,热时不散热的优雅服饰。中国人冬天还得在西服里面套羊毛衫,夏天穿西装肯定捂一身痱子。所以我深感一个国家发达,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绝对分不开的,瞧瞧美国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即便是发生在阿富汗那样的满眼是土的国家,它也成不了世界强国,准的。

英国人的口音,拿腔作调的英式英语,透着一股子莎士比亚气,好听死啦。很多王宫和城堡的导游,行腔运气,选词用字,竟都有话剧演员的范儿,没有敷衍对付的,听一场解说都是美好的享受。苏格兰的英语口音很重,当地电视台播音员也竟操苏格兰口音,很有特点。

另外英国(尤其是苏格兰地区)日照时间很长,早晨三四点以天光大亮,晚上10点了日光还很足,让人舍不得睡觉。难道人家自称日不落帝国,和这个也有点关系?

英国不理想的地方---
消费高,工资水平却仿佛不如北美,英国居,居不易。房子,食品,交通都很贵。举例来说,从Reading到旅游胜地Bath(巴斯)单程一个小时的火车,往返车票34英镑一个人。(同意Real Blue的看法,美元在那里不禁花)

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 还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明显管理不利。为入关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整间大厅等待入关的80%是印巴人, 几百人身上的咖哩味儿凑一起那叫一个冲. 俩小时后, 咖哩味加上汗味, 站在队里, 我几欲昏厥.

http://blog.sina.com.cn/u/48a9ea0f010009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