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欧洲在20世纪的战争很多,而且是总体战,但是文物幸存并不是个案

人类在20世纪打的仗最多,最大,总体战,战略轰炸,这些概念都是欧洲国家提出来的。但是文物的损害,除了跟战争的规模有关,还跟文明的程度,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尊重和保护的观念密切相关。即便在20世纪欧洲这样的战争背景下,交战各国还是尽量去尊重人类共同的文明遗迹的。例如,盟国从来不轰炸海德堡,纳粹也不轰炸牛津和剑桥,这是双方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大英保存的文物,基本上完好无损,即便是巴黎和罗马,都经历了战乱,法国和意大利投降的时候,各自宣布本国首都为不设防城市。即便在德国,历史文物,绘画,保存下来的也是大多数,大家都看过布莱德·彼特的电影《盟军夺宝队》吧?纳粹掠夺文物,拿破仑掠夺文物,但是他们不毁坏文物。

这是人的意识的问题,是文明程度的问题。

当然,也可以举出欧洲文物在战争中损毁的很多例子。德国和俄国的历史文物,在双方的占领过程中遭到破坏,但是大多数都是被对方抢走了,不是一把火烧了的。著名的例子:德国挖出来的迈锡尼金面具,特洛伊黄金宝藏,现在都还在博物馆里,只不过一个在希腊,一个在莫斯科,我都见过。

当然也有著名的完全损毁的例子,我也能举出不少,比如盟军彻底炸毁了卡西诺山顶的多明我修道院,琥珀房间的消失,我自己的文章里都写过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和更多今天经过全面战争而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遗迹相比,还是极少数。

因此,“留在德国的得以在二战盟军的狂轰滥炸下生存下来”,恐怕绝不仅仅是“运气而已”吧?

我觉得,这里的必然性,在于人的意识的问题,是文明程度的问题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