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的文字中,讲了很多东西,但也有很大的露缺。但正如有网友指出的,我对景、物、历史和古迹讲得比较多,写伊朗人写的比较少。的确,是这样的,写人比较少,当然,除了女人。我在文章中提到过,我接触的伊朗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收入比较高,在国有炼油厂里身居重位,说着流利的英语,有几个甚至是在欧洲拿的学位。他们人非常好,热情乐观,对人真挚,和我一起玩耍的几个人风趣幽默,豪爽好客。每次他们陪我去博物馆,或吃饭,或打车,或是我要买书,他们拼命地争着付钱。在国外多年,这样的场面已经见得不多了,很让我回想起当年和几个兄弟在学校北门外吃饭付款的情景。我很感动。但我不愿写太多他们。我没有把握去说,他们代表着伊朗人的共性。
我去的两个城市,伊斯法罕和德黑兰,是伊朗最大的两个城市。我估计伊朗其他地方,肯定不会有这两个城市这么繁华。就像外国朋友去中国旅游,在北京上海住上一两个星期,他们不会想到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家贫四壁,没钱看病,甚至吃不饱饭,他们不会知道很多山区的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没有窗户。甚至就是伊斯法罕和德黑兰,我都不敢肯定我把完整的信息带给了大家。这么短短的几天,住在酒店,吃在饭馆,从一个博物馆直接到另一个博物馆。其间和一些普通的伊朗老百姓有过交流,但不足以说我了解了真实的或者全面的情况,听到的看到的都很可能比较肤浅,流于表面。但可以肯定,我说的所有的情况都是真实感触到的,没有任何夸张和虚构。有些朋友在伊朗住的时间比较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了解的比较多,不妨给大家多说一说这方面的情况。
多谢朋友们这些天的鼓励和支持!
又及:
本帖于 2006-08-24 08:27:5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蓝天碧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