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最著名的一处古迹是市中心河边的古桥。这座桥远看上去并不起眼,大概有十几个桥洞,河面上有6拱。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年代古老,它在1135年动工,花了11年时间建成,当时法兰克尼亚皇朝刚刚结束,正是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韦亭家族争夺德意志王位的时候。那个时代相当于我们的宋朝,岳飞抗金的年代。中世纪全欧洲有好几座重要的石桥都以这座桥为模板,包括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德累斯顿的易北河桥,还有阿维尼翁那座著名的罗讷河断桥,当年都照抄了雷根斯堡石桥的设计。在好几百年时间里,这座桥是上游乌尔姆到下游维也纳之间几百公里多瑙河面上唯一的一座桥梁,因为这座桥打通了德意志到南方意大利的商路,确保雷根斯堡几百年的商业繁荣地位。当然,这样一座古桥当年就是严加防卫的要塞,城市在桥边设有收费站,向水陆两道的行商收取关税。在桥两边和中间,总共有三座堡垒塔楼,今天河北岸的桥头堡和桥中间的塔楼都已经毁坏无存了,市中心这边的桥头堡还保留着,塔楼不算太高,一左一右有两栋古老的大房子,分别刷成浅绿色和黄色,在古代这是盐仓。古时候食盐缺乏,盐是和真金白银一样的硬通货,也是财富的象征,这么大的盐仓充分说明这座城市古代的富庶程度,还有交通枢纽的地位。在桥头千万不要错过盐仓边的一个看上去很简朴古旧的简易餐馆,它是一座绿色的平房,顶上有特别大的红瓦屋顶,门口好几排木头桌椅,叫做“雷根斯堡香肠厨房”,专门做烤香肠快餐,看上去不起眼,它很可能是全世界持续开张的最古老的餐馆:它最初就是在河边为建造石桥的工人做饭的食堂,想想看,从岳飞、秦桧、宋高宗那个年代一直开到今天的餐馆!在接近900年的历史面前,“百年老店”算得了什么?香肠是德国的国菜,德意志各地都有当地著名的变种,大小、颜色、肉的种类都不一样,我们前面提到过细长的弗莱堡香肠,在雷根斯堡,也有雷根斯堡肠(Regensburger Wurst),是短粗的浅黄色,用瘦的猪肉细末混合香料,做成香肠以后先经过烟熏再煮熟。
德国是一个肉食民族,经常有朋友戏称德国菜就是中国的东北菜,一样大块吃肉,一样喜欢用酸菜乱炖。东北有血肠,德国人也爱吃血肠,区别是中国的血肠有时候放进糯米,做成糯米血肠;德国血肠里会加进牛舌、燕麦和面包屑以提升口感。东北菜里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酸菜,那也是德国的国菜,区别在于东北酸菜用大白菜制作,德国酸菜(Sauerkraut)是用卷心菜做的,它们的作用同样是为大块吃肉的硬菜解腻,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不过德国酸菜腌制的时候加了糖,是酸甜口的,这点东北人未必能适应。东北菜的一个特色是炖菜,猪肉炖粉条,猪肉炖酸菜,乱炖等等,正好德国菜也喜欢荤素搭配地乱炖,前面在说阿尔萨斯的德国风味菜的时候,提到慢火陶罐煮熟的Baeckeoffe乱炖,跟东北乱炖不是挺像的吗?还有德国的国菜Sauerbraten,是把大块的肉腌过,再煮熟跟土豆丸子、酸菜、紫甘蓝之类蔬菜一起,浇上肉汤端上桌子。跟它对应的东北菜应该是“大丰收”:大块肉炖烂了和土豆、油豆角、玉米一起端上桌。东北人喜欢把猪肘子炖得烂烂的,德国北部的特色菜也有一款慢火炖猪肘子,有人把它叫做“德国咸猪手”。但提到猪肘子,巴伐利亚这边的传统菜就不是炖,而是慢火烤得外脆里嫩的烤猪肘,德文叫做schweinshaxe,直译就是猪腿,肘子事先经过长时间腌渍入味,烤好了外皮酥脆,内里的肉应该是软嫩多汁的,配上土豆和酸菜,绝对是巴伐利亚菜里面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美食。但是在巴伐利亚吃烤猪手一定要找到当地人认可的餐馆,因为这是一道功夫菜,搞不好的话会把里面的肉烤得很硬,如同嚼橡皮。而且一定要趁热赶紧吃,最好是两个人分着一下子把它吃完,因为肘子皮刚烤出来的时候又脆又香,放冷了就会变得很硬,根本咬不动。